天王嫂哭累,范冰冰捞钱

发布时间:2025-09-03 00:02  浏览量:1

或许你并不熟悉金泰熙是谁,我一开始也没想起来是谁。

她是韩国顶级歌手Rain的妻子。号称是韩国顶级白富美,据传她父亲是韩国财阀,从出道开始就被誉为韩国第一天然美人,在韩国娱乐圈内也是和Rain平级的一线女星。

怎么看都是老天的宠儿,自费投胎的选手。

这样的人居然也会因为育儿压力觉得痛苦压抑,近期金泰熙复出参加好莱坞拍摄,在韩国也参加了访谈节目。

时隔15年,她再次回归荧幕,看得出来,一开始她的状态虽然有些紧张,但整体状态不错。

甚至一开始的访谈内容也多数是围绕着两个女儿像谁,和Rain的爱情故事之类的幸福瞬间。

但聊着聊着,状态就不对了。

金泰熙退圈这些年都是围绕着照顾女儿,所以主持人很自然的提到了照顾孩子的问题上。

但金泰熙突然不受控制的,哭了出来。

我看有人讨论是不是复出搞出来的噱头,或是节目效果,但我看完了整场访谈,金泰熙就是情绪崩不住了。

开始她还能尽量平静地讲述,说起婚后这五年,几乎将全部心力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

五年没有拍戏,演员的工作几乎全面暂停,职业轨迹进入了某种静止状态。

她谈到一种个人空间与时间被压缩到极致的生活状态,甚至连长途飞行,都成了她暗自渴望的“独处”时刻。

可当话题转到“我其实背负着很强的育儿压力”时,她的声音明显开始哽咽,眼眶几乎瞬间就红了。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不太理解:金泰熙为什么会把自己搞得这么累?

按理说,以她的条件,不缺财富、名气,也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完全可以把一部分事情交出去。

请阿姨来处理日常家务,找专人来帮忙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何至于忙到分身无暇、压力重重?

但这恰恰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是的,一个看似“什么都有”的女性,为什么依然在育儿和家庭中感到疲惫不堪?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她选择了事必躬亲。

她不仅仅是在做“妈妈”,而是在努力做一位“满分的妈妈”。这份自我要求,让她无法轻易放下哪怕最细碎的事情。

小到孩子吃穿的选择,大到家庭的琐事打理,在她心里,都不只是任务,更是“母亲”这个角色必须亲力亲为的使命。

她不知不觉把自己活成了这个家的“中流砥柱”,“我必须做到一切,这个家才能幸福,孩子才能好好成长。”

所以她不断付出、持续支撑,哪怕累也认为值得。

不是因为没人可帮,而是因为她最真实的想法是,有些责任,只能自己扛。

她完全忘了自己,全身心沉浸在母亲、妻子的角色之中。

当她讲到,“情绪最沉重的时候,我好像没有办法善待我妈妈。”的时候,我忍不住动容了。

她可是金泰熙。

真正意义上的顶配“白富美”,仿佛被命运格外偏爱。

那时的她,几乎拍什么火什么,说是千禧年初韩国娱乐圈的顶尖女星,毫不为过。可她选择了婚姻。婚后迅速淡出荧幕,生儿育女,这么多年始终亲力亲为,照顾两个孩子、操持整个家。

昨晚,我还在小红书刷到有人讨论:金泰熙嫁Rain,算是“高嫁”。他们说她没有代表作,说这个家里真正具有商业价值、更会赚钱的,是Rain。

一时间百感交集。再想起她那句“我好像没有办法善待我的妈妈”。

金泰熙啊,你所说的,是无奈于照料女儿们筋疲力尽、以至于无力好好陪伴母亲?还是因为想到:妈妈当年将你如珠如宝地养育成人,支持你站在闪光灯下发光发亮,而如今的你,却困于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中,连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成了奢侈……因而感到愧疚?

本来不想多说关于金泰熙的事情,为人母的确是一件要做许多取舍的身份转换。

不会因为你有钱,你美貌而有任何优待。

之所以还会动笔写下这一篇,是因为刚巧刷到了范冰冰最近的新闻。

8月22日,范冰冰正式册封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名誉拿督头衔。

这个头衔属于荣誉性质,授予对象是对马六甲州有卓著贡献的外籍人士,像杨紫琼、成龙都获得过这个荣誉称号。

说到为马六甲做出卓越贡献,范冰冰做什么了又有点不太了解。

搜了一下发现,2024年她就以旅游大使的身份访问马六甲,当年的11月她就主持了“云顶梦号”邮轮首航,主要就是推广宣传马六甲的旅游优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推广旅游业能让马六甲大赚特赚,范冰冰自然就成了特殊贡献。

这个拿督,她确实拿得不心虚。

之所以将这两位放在一起谈论,实在是因为她们之间的对比太过鲜明,尤其是在出身和人生轨迹的维度上,金泰熙的确比范冰冰幸运得多。

她顶着“韩国难得一见的顶级美貌”之名出道,背后还有身为财阀的父亲支持。她没有经历过什么坎坷,就以模特身份顺利进入演艺圈,继而转型成为演员。在极其讲究阶级、出身与背景的韩国社会,她几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2001年她正式演员出道,到2003年就凭借《天国的阶梯》迅速走红。


此后,金泰熙接连主演《IRIS》《哈佛爱情故事》《我的公主》《张玉贞》以及《你好再见,妈妈》等剧,几乎部部爆款,收视与口碑始终在线。

而她的人生,也在结婚生子这个节点,划开了一道分水岭。

婚后,她几乎彻底淡出公众视野,全心回归家庭。

自此,金泰熙的消息寥寥无几,每一次出现,也总是与“母亲”和“妻子”的身份紧密相连。

一场婚姻,悄然改写了金泰熙的人生走向。从前风光无限的她,似乎正是在这一步之后,渐渐走向了另一种寂静。

与金泰熙相比,范冰冰的出道之路显然坎坷得多。虽出身琼瑶剧,却因饰演丫鬟一类配角而屡被讥讽。

“丫鬟脸”、“金锁”之类的标签,在她成名多年后仍如影随形。

她踏入演艺圈之时,恰逢内地娱乐行业生态最为复杂的阶段。

未成名时,只能默默苦熬;成名之后,又深陷“四旦双冰”之间激烈的明争暗斗。

她这一路走来,并非铺满鲜花与掌声,而是充斥不断的诋毁与非议,其间还夹杂着形形色色不堪入耳的谣言。

譬如硬说范丞丞是她的私生子,或捏造她为某富商隐秘产子的荒唐故事。

后来她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却再度因众所周知的事件骤然跌落。

坦白说,我个人从未偏爱过范冰冰,无论是她的长相还是作品,我看到她就会出戏。所以请免开尊口说什么洗白收钱。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多面体,一刀切地看问题,从来不是我。

我欣赏她的生命力。

当年她黯然离场,许多人以为她就这样消失了。

但她转身就创建自己的美妆品牌,据数据显示,FanBeauty 的复购率高达85%,年营收甚至超过十四亿。

那时我以为,她大概已决意转行、放弃演员身份了,这也未尝不是一条明智的出路。

可她并未止步。我们又看到她前往韩国拍戏,出演的还是在境内无法上映的双女主题材作品。

后来更被拍到在泰国参加宋干节,自然地出现在当地街头。

以她如今的财富,即便不再工作,也足以维持百年富足无忧、甚至奢侈的生活。她本不必如此拼命。

可我看到的她,却是在别的明星坐在大象背上光彩亮相时,坦然又认真地站在一辆简陋的三轮车上,依旧挺拔、敬业,丝毫不觉得这配不上她的身份。或者说,她不认这种“配不上”。

不能在内娱发展,就转向国际;不能再做演员,就转身做博主。范冰冰好像从不认命。

我常常试图在她们二人之间寻找某种命运的因果。

不应该理所当然的归因于带孩子这一件事上。

主体性。

主体性对女性而言,是自我存在的基石,也是挣脱外界定义的利器。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决定“我是谁”、“我渴望什么”、“我拒绝什么”的内在力量。

范冰冰身上有很强烈的主体性,她全然尊重自我,满足自我,所以在众人眼中看来,她的破烂三轮是看低,是贬损,是丢脸。

但在她看来,是重走青云路的扶梯,只要她永远是范冰冰,其他的什么形式化的东西都不重要。

我时常觉得,她搞事业如火如荼,就算结婚,她也不可能接受自己成为家庭主妇,也一样能过得风风火火。

但这一点,金泰熙却没有。

这几十几百年来,女性的声音、欲望和选择常常被忽视、被代言,甚至被规训。

缺乏主体性的后果就是,你以为是随和,其实是权利的让渡和自我压抑。

就像金泰熙,她的内里没有过强的主体思维,她轻而易举的就把自己变成了Rain、女儿们的附属品。

她可能也不是想要主动成为全职妈妈家庭主妇,但在她的意识中,自我权益是被排到最末位的。

她要成全丈夫,培育孩子,自己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让步和牺牲。

忍不住开始揣测,金泰熙如今的困境怎么挣脱才是对的,或者说如果她真的有了主体性,她会怎么做。

我猜,首先会深入思考对自己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关键头几年?是继续追求表演艺术上的突破?还是维持一个高曝光度的明星身份?

她的价值排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在孩子婴儿期,她可能会将“母亲”的角色暂时置于“演员”之上。

但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她可能会逐步增加工作的比重,她会允许自己的重心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和个人追求调整比重。

她也会坦然接受“无法做到一切”的事实,并主动选择在某些方面“足够好”即可,而不是在所有阵线上都追求满分。

就比如说她完全可以选择亲自为孩子准备健康但简单的食物,而不是耗时数小时做一顿大餐,还因为手忙脚乱不及时感到内疚。

她会与Rain进行深度、持续的沟通,共同设计家庭分工模式。

她会毫不愧疚地聘请可靠的保姆、家政人员或育儿助理来分担体力劳动和日常琐事,将自己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那些不可替代的、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和个人发展中。

也许随着步入母亲这个角色后她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大幅度减少作品产量,但依然可以谨慎地选择剧本。

只接拍那些真正有艺术价值、能让她投入热情、且拍摄周期或地点相对灵活的项目。

甚至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创建一个与育儿、女性生活相关的品牌或平台,将自己的个人经历转化为事业的新方向。

就像她现在准备做的那些一样。

主体性从来都不等于独自承担一切。恰恰相反,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善于整合资源,为自己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

她最终会意识到“母亲”只是身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