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宾大等32所名校被告,早申游戏规则彻底要改了?

发布时间:2025-09-04 08:40  浏览量:1

早申ED轮次一直是中国学生美本申请的关键策略,有人把它当作冲刺名校的机会,有人则用它来稳妥保底。

特别是越来越多早申轮撕offer事件,大家对ED申请越来越慎重。

如今,更大的风暴来了,有4名学生一口气把包括哥伦比亚大、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32所名校告上了法庭,矛头直指ED制度背后的潜规则...

利用ED操控学费,32所美国名校遭起诉

2025年8月8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受理了一起集体诉讼。

原告是4名在校和已毕业的大学生,被告是32所美国顶尖大学以及一些招生相关机构。

这些学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名校,以及Common App、Scoir以及由多所精英高校组成的财政资助协作组织COFHE。

诉讼的核心指控是,这些名校通过ED录取制度,达成了一种“不竞争协议”。

图源:Forbes

说白了就是学生一旦在ED阶段被录取,就必须放弃其他学校的录取机会。

但由于ED绑定承诺申请人在无法比较不同学校资助方案的情况下,哪怕它可能比其他学校少很多。

而学校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共享申请数据,高校之间为了争夺优秀学生而在助学金方面展开的竞争,这让学校可以更轻松地维持高学费,并减少给学生的助学金。

原告律师认为,这是违反了美国的反垄断法。

图源:Reuters

其实,一直以来,ED的质疑声音都接连不断。

美国大学申请主要有两大批次,早申请和常规申请。早申请里又有不同的细分,其中ED就是最有特色的一种。

由于ED录取率通常是常规申请的2-3倍,因此很多学生会把它当成冲击名校的最佳机会。

例如,西北大学ED录取率为19.25%,但常规轮仅3.3%;杜克大学ED为11.1%,常规仅3.6%。

ED是提前申请的一种,最大的特色就是“绑定性”,一旦学生被大学录取,那么就必须要选择进入这所大学。

除非只有不可抗力原因可以毁约,否则撕offer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图源:College Board

虽然这种承诺在法律上并没有强制力,但学校把它当成一种对学生的“威胁”,用来提前锁定生源、减少财政支出、提升入学率。

但是绑定只约束学生,而不是学校。如果学生在最后学期成绩下降,大学随时可以取消录取资格。

最后的结果是,大学保证了入学率和学费收入,但被录取的学生却不能争取和比较更优的经济援助,还可能面临撕offer的惩罚。

在这里也插入一个题外话,虽然ED没有法律效应,学生单方面撕offer大概率不会附上法律责任。

但是从诉讼案件内容可以看出,名校之间确实存在某种信息共享,一旦学生违约,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录取,甚至影响学生所在高中未来申请人的录取。

所以抛开案件来说,ED阶段撕offer其实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高风险行为。

近年来,由于ED录取对大学有相当多的好处,因此大学不断扩招ED录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挤压了常规轮申请的名额,让更多学生陷入更加激烈的竞争。

ED成为富人的游戏,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ED制度曾一直被批评为“富人的游戏”,因为大量数据表明,ED申请中的受益群体通常来自富裕家庭。

根据Common Application的最新报告,60%的ED申请者来自全美最富裕的20%地区,而最贫困20%的地区学生只占5%。

这说明了,不只是在最终录取,在申请阶段ED就已经受到财富水平的影响。

其中,32%的ED申请者来自私立高中。这些学校学费昂贵、资源丰富,师生比较低,学生可以得到一对一的精细化申请指导。

图源:Business Insider

相比之下,大多数公立学校升学指导有限,根本不可能一对一指导,学生在信息获取和申请指导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在ED竞争中先天吃亏。

而且ED轮次录取要求的标化分数相对较高,也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付出高昂的成本去拉高标化分数。

而那些无力承担补习费,甚至被迫无标化申请的低收入家庭孩子直接无缘ED的高录取率申请。

更不公平的是,在很多名校中,ED名额有相当大的名额被分配给体育特招生。

2021届布朗大学的ED录取中,28.7%的名额是给运动员的。哈佛大学的体育特招生中,82.9%是白人,而且近一半来自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

体育训练、比赛、教练等高昂的费用,使得体育特长生的录取直接和财富挂钩。

图源:Ivy coach

因此,虽然ED在名义上对所有学生开放,但它让有钱人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更大。

对于富裕家庭的学生而言,ED的优势非常明显,他们不用考虑经济援助问题,可以利用ED实现录取率翻倍,轻松锁定顶尖大学的录取。

而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ED一旦被录取就必须承诺入学,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比较不同学校经济援助方案的机会。

如果学校提供的资助不够,他们也只能接受,结果可能要背上好几年的高额学费债务。

图源:Best Colleges

ED就是一场提前锁座的VIP抽奖,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提前抽奖券,而普通孩子拿到的虽然可以参与抽奖,但是限制多多,即使抽中了奖也很难兑现。

正因为这种不公平,这次涉及32所大学的诉讼才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到顶尖大学ED录取,还触及美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

ED录取被取消?游戏规则将被重写?

那么,这场诉讼是否会导致ED被取消?对中国学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从目前情况看,案件还在初审阶段,法律程序往往要持续好几年才会有结果。结合过往案例,大概率最后还是以学校掏钱和解收场,而不是直接取消ED。

图源:Best Colleges

2022年的“568校长集团”的案件中,当时17所名校被指控在助学金政策上串通,减少对学生的资助,让富裕家庭的孩子受益。

结果多数学校选择支付数亿美元和解,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所学校至今还未和解,面临着可能高达20亿美元的赔偿风险。

但即便如此,这起案件依然给ED的未来带来了不小的变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藤校和Top 20名校在ED阶段的录取率,通常是常规轮的两到三倍。

图源:Collegiate Gateway

所以国内的留学圈中早就已经形成一套ED优先的申请体系提前规划、冲击目标校、用ED锁定名额。

中国留学家庭支付能力较强,而且中国申请人整体的标化成绩较强,在ED轮次更容易脱颖而出。

如果未来ED真的被削弱甚至取消,对中国申请者来说影响将会非常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整体录取率会下降,进入名校的机会减少

对中国学生来说,ED仍然是进入美国名校的关键机会,未来无论诉讼结果如何,有几点准备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别把ED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

ED录取率确实更高,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孤注一掷。学生和家长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软实力,把ED当作战略布局的一环,而不是押上全部希望的赌博。

第二,科学选择目标校。

选择ED学校时,不能只看排名或光环,而要考虑录取偏好、专业匹配度、录取数据等。比如有些学校偏爱STEM申请者,有些则更重视文书背景。选对ED院校,才是真正的选对路。

第三,提前准备、全面提升。

GPA和标化成绩是基础,科研、竞赛、活动和个人陈述则决定能否在一堆优秀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越早准备,越能形成差异化优势。

第四,做好经济上的评估。

ED一旦录取,学生必须入读,几乎没有比较奖学金和资助方案的余地,所以在申请前就要对家庭经济承受力有清晰判断,避免因学费压力而进退两难。

申请只是过程,真正决定未来的是实力

很多同学把ED看得特别重,一旦结果不理想,就会觉得自己彻底没希望了。其实完全没必要,ED只是申请中的第一步,并不是最后的机会。

ED虽然录取率高,但申请人本身也往往非常强,所以落榜并不代表“不够好”,而可能只是学校名额有限。

很多在ED被拒或延期的同学,最后都能在常规轮拿到不错的录取。

而且常规轮还有大量机会,如果你的申请材料足够扎实,在RD中依旧有很强的竞争力。

图源:Forbes

另外,ED落榜也是一个宝贵的提醒它让你更清楚地认识到申请的短板可能是文书需要更突出个人特色,也可能是活动经历还不够鲜明。

利用这段时间及时调整,把材料再打磨一遍,整体竞争力反而会进一步提升。

申请之路还很长,任何一个轮次,甚至任何一个offer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只要保持好心态总会迎来转机。

总的来说,ED的未来走向不仅关乎美国本土的教育公平,也深刻影响到数以万计的中国申请人。

但有一点绝对不会改变,那就是真正决定学生能否脱颖而出的,依然是自身的学术实力、综合素质和成长潜力。

留学家庭也要有心理准备,过度依赖某一政策红利的留学时代正在过去回归到学生真正的实力和潜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录取规则中保持主动。

参考资料:

Lawsuit Accuses 32 Elite Colleges Of EarlyDecision Admissions Conspiracy

Top US colleges sued in class action over ‘early decision’ admissions

Who Really Benefits From Early Decision in College Admissions?

近期直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