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卢宇彤、赵建、林伟光、尚晓东、莫浩棠……阅兵现场,这……

发布时间:2025-09-04 08:55  浏览量:1

统筹/黄丽娜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侯梦菲 黎秋玲 鄢敏

图/受访者提供

当佩戴着“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出现在直播画面中时,无数网友沸腾了。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细心的观众发现,钟南山等来自广东的熟悉身影出现在观礼台上。

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枚枚无声的勋章——

他们中,不仅有大家熟知的钟南山院士,还有广东抗战烈士遗属代表林洁、姚梅健等,破解国际难题的“85后”广州法医赵建,被老百姓誉为“战神”的佛山警察林伟光,改写世界超算格局的女科学家卢宇彤,始终为国服务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尚晓东,满怀爱国赤诚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莫浩棠……

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对话九三阅兵观礼台上来自广东的部分干部群众,聆听他们的观礼感受。

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

回忆儿时伤痛,更感国家富强方有和平

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90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佩戴着“共和国勋章”出现在观礼台上。“我的心情非常兴奋!”活动结束后,钟南山院士接受了羊城晚报独家采访。

幼年被外婆从废墟中扒出

“我也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亲历者。”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他回忆,自己2岁左右就先后经历过两次侵华日军的轰炸,两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1937年日本轰炸南京,把我家的房子炸塌了,我当时1岁多,被埋在废墟下。我的外婆拼命在废墟里挖,才把我挖出来,外婆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紫了。”

1938年,钟南山随家人住在贵阳,“贵阳经常下雨,有一天天气特别好,一家人就去公园游玩。结果又赶上日军轰炸,回来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又被炸毁了,全家只能到医院居住。”因为当时年纪小,这些过往他已经记不清了,“都是听父母、外婆亲口告诉我的”。但是,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的情景,他却记忆犹新:“当时我还在贵阳,看到街上灯火通明,人们燃放着鞭炮,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少时的经历,让今天站在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观看九三阅兵的钟南山百感交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和平,必须得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保障。”阅兵式上的各兵种、军种以及展示的各类先进武器装备,让钟南山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底气,“我特别振奋。”

经历过战争岁月的痛苦和洗礼,钟南山院士感慨道:“和平只能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国家的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

见各国友人纷至沓来感到自豪

9月3日的各项纪念活动中,钟南山看到很多前来观礼和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有各国元首,也有很多国际友人,大家欢聚一堂,这让他深切感到,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国家强大后形成的凝聚力,让我感受极为深刻。”钟南山说,无论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如何动荡,我们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朋友,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作为青年人的“偶像”,钟南山也把国家的未来寄予青年一代。“国家的富强是几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未来还要靠青年人接续奋斗。”在钟南山看来,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不要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创造。我们不再是科技的跟随者,而是要做新时代的引领者。”

在钟南山看来,国际形势的动荡,更是促使大家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动力:“激励我们的年轻人,我们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更努力地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面,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和平发展。”

广东抗战烈士遗属代表:

那些牺牲的老兵,共和国不会忘记

那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老兵,共和国不会忘记。

记者了解到,此次九三阅兵,一批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民兵、地方支前模范代表和抗战烈士遗属代表受邀到现场观礼,表达对英雄前辈的崇高敬意。

这其中,就有很多位来自广东的抗战烈士遗属代表——

来自广州的林洁是林耀烈士的后人。林耀1911年出生于澳门,祖籍鹤山市址山镇,14岁时一个人回到广州、考入广东航空学校。1938年,他被分配到空军驱逐部队服役,在抗战期间英勇出击,击毁敌机3架。后调至重庆任空军教官,职务为中校,又加入空军“飞虎队”。1944年率队到湖南阻敌,击伤敌机后,被敌护航机打中机尾,坠机壮烈牺牲,年仅33岁,牺牲时职务为上校。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先烈纪念碑和南京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都刻有林耀烈士的名字。

来自梅州的姚梅健是姚子青烈士的孙子。2015年,姚梅健曾陪父亲姚鸿逵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姚子青,1909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1926年,姚子青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姚子青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奉命驻守宝山县城,率200余壮士对抗日军,直至壮烈殉国。

卢宇彤

“超算巾帼”卢宇彤:

科技护九州,超级算力铸就超级国力

“秋阳铺锦,旌旗曳风,军乐铿锵,方阵如潮。抗战胜利阅兵的壮阔图景,恰是‘国泰民安’四字最生动的注脚。”现场观礼九三阅兵,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激动地告诉记者,阅兵现场,有太多让她热血沸腾的瞬间。当威武雄壮的士兵正步踏下时,每一步都像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抗战时期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的砥砺前行,青春的力量始终在为祖国护航。

“我很荣幸作为观礼嘉宾现场观礼阅兵仪式,重温军乐礼炮,再叹钢铁洪流,生逢盛世,感慨万千。”她说。亲眼看到战机铁翼凌空、无人车钢轮碾地、导弹列阵雷霆万钧,这份“科技锋芒护九州”带来的震撼冲击,让她在激动之余更感肩上责任重大。

“昔年凭血肉筑长城,今朝以科技固金汤。科技守护和平,更推动国家走向强盛。”她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要用科技创新助力祖国发展,用超级算力铸就超级国力,让科技强国的梦想绽放光芒,让世界和平的愿望得以实现。

记者了解到,卢宇彤深耕超算30载,取得多项创新与突破,由她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对世界超算头把交椅的垄断,改写了世界超算格局。担任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主任后,她致力于超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发展的技术、系统和应用的研究与实现。她不断推动国产超算应用技术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等。

赵建

“85后”法医赵建:

抗战精神成为守护平安的精神坐标

“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和平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术支队六大队科长赵建激动地向记者表达自己现场观礼的感受。

礼炮回响、战车轰鸣、战机翱翔,站在观礼席上,赵建心中激荡的不仅是对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崇敬,更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初心使命的深刻体悟。“我们虽未经历战火硝烟,但抗战精神的内核,早已融入公安队伍的血脉,成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捍卫社会安宁的精神坐标。”

赵建是一位“85后”法医,用科技“为死者言、为生者权”,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最美基层民警,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全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从警13年来,赵建勘查重大现场400余次、检验尸体600多具、发出检验鉴定报告800余份。

面对水中高度腐败尸体死因鉴定这一国际公认的难题,赵建扎根实验室探索,带领团队研发出准确高效的硅藻检验技术,让溺死检出率从28%提升至97.4%,被称为“法医病理学领域的里程碑”。这项技术先后被应用于全国3000多宗重大疑难案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行业标准,并在奥地利等国外实验室应用。

此次受邀观礼,赵建觉得,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最高肯定。当前公安工作正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赵建表示,将以此次观礼为新起点,立足岗位、勇担使命,以智慧警务助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林伟光

佛山“战神”林伟光:一身警服一身勋章,“人民”二字重千钧

一身警服、一身勋章。九三阅兵现场,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林伟光受邀观礼。

“当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队踏响大地,当领先世界的新型战机呼啸长空,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现场观礼,参阅队员们坚定的步伐、坚毅的口号让林伟光尤为动容。在他看来,这种坚毅和坚定,源自对党、对人民矢志不渝的忠诚基因,穿越烽火硝烟,代代相传,也激励和引领广大公安民警在新时代公安事业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从‘人民军队’到‘人民公安’,‘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林伟光告诉记者,如果说“军民鱼水情”是人民军队抗日战争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那么“警民鱼水情”则是人民公安书写新时代平安答卷的力量源泉。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警民携手共同守护社会和谐安宁。”他说。

在佛山街坊们的口中,林伟光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不怕死的“战神”。作为一名警察,林伟光的从警生涯可能比电影还精彩、还惊险。

从警30年,他打飞抢、破刑案、护平安,参与破获刑事案件数千宗,为破案追凶多次负伤,8次重伤住院,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飞抢一日不除,我们一日不下火线。”这是林伟光的为民初心。

2017年1月4日凌晨,林伟光带队追捕嫌疑人时从10余米高的高架桥坠下,全身10多处开放性骨折,头部、右臂、髋关节、右腿伤情严重,一度生命垂危。一年后,他用无法伸直的右手接回配枪,伤愈归队。

30年来,林伟光和战友们穿街过巷,无数次上演生死时速,在铁与血的碰撞中守护平安,为民初心始终如一。他说:“我将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尚晓东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尚晓东:从保家卫国到科学报国,始终为国服务

“我有幸受邀观礼此次阅兵仪式,心情非常激动。”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尚晓东告诉记者,现场感受人民军队、装备的强大,非常震撼。海上无人作战方队、空中无人作战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这些方队见证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技术强力支撑国家的国防建设。”他说。

作为一名海洋科研工作者,十几年前,他就带领团队为水下滑翔机研发了传感器,使其能够“耳聪目明”,观测水下状况。“我们现在研制的4型可移动式无人观测平台,可以探测水下的目标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希望能够应用到国防建设上。”尚晓东说。

从工人到大学生,从武警部队教员到研究生,从留学生到物理海洋学家,这是尚晓东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次选择。

在部队期间,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退役后,他加入“科技国家队”,始终跋涉在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大道上。职业在变,“为国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他告诉记者,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虽然我已经退役,血管里依然流淌着报效祖国的热血。”

2010年4月,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率队登上“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南海多学科综合开放共享航次考察任务,到达北纬8度,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此后,他先后八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队出海科考。

在科学报国的征途上,他继续前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等30余项,获国家专利30余件,荣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及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莫浩棠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莫浩棠:一次精神洗礼,一颗爱国拥军赤子心

“在现场亲眼看到我国先进国防装备和威武之师的英姿,亲身感受这场盛大的阅兵庄严气氛和宏伟场面,我心潮澎湃,倍感光荣。”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广东三正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莫浩棠告诉记者,这次阅兵不仅是他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更加激励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8岁时,莫浩棠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4岁转业返乡后,他投身家乡建设,并创立了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

多年来,莫浩棠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用赤诚情怀实践爱国拥军的崇高使命。30年来,他个人和企业共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赠逾1.25亿元。

2014年8月15日,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莫浩棠接受了创会会长的担子,为办好爱促会出钱、出力、出思路。担任会长的8年多里,他感召和引领60多家莞企和19位民营企业家为东莞社会化拥军活动捐资达1950万元,成为东莞爱国拥军的中坚力量。东莞爱促会先后获评“双百拥军行模范单位”“五A级社会组织”“最美社会组织”等。2021年7月,莫浩棠个人被授予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