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能•抗战老兵 | 战火中的青春 电光里的长歌
发布时间:2025-09-04 14:54 浏览量:1
王育抚,1928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山口镇一个农民家庭。1941年在本村小学就读时,他便加入爱国儿童团,多次捐款为八路军购置鞋袜。身处敌占区的王育抚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生灵涂炭的暴行,13岁时更遭日军囚禁于炮楼。经村保解救后,他暗自发誓长大后定要追随八路军抗击日寇。
1944年,16岁的王育抚进入“山东公学”求学——一所专门培养革命战士与干部的学校。在此期间,他深刻领悟我党政治理念,同年12月毅然参加八路军,于山东军区通讯学校研习无线电技术,并以通信兵身份投身抗日战争。在十六载戎马生涯中,他从青年新兵逐步晋升至大尉,荣膺解放勋章,并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二次,以青春热血捍卫了国家尊严。
铸剑为犁
这位曾浴血疆场的抗战老兵,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改军人本色,续写忠诚篇章。1960年转业至水利电力部技术改进局,他毅然脱下戎装披工装,开启了电力报国的新征程。他先后辗转抚顺电厂燃料分场工作队、辽宁电厂运行二值,六载春秋扎根电力生产一线,发扬战士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将爱国热血熔铸于新中国的电力事业中。
1966年,当党和国家发出“三线建设”的号召,老党员王育抚再次率先垂范,秉持“党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的信念,成为西安热工所第二批“西迁”队伍中的一员。二十三载坚守,他在情报室主任、政治处负责人等岗位上初心如磐,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为热工院发展倾注心力。
从烽火岁月到三线征程,王育抚以半个世纪的光阴践行“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电力工业战线铸就了一座为国奉献的精神丰碑。他也常引《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激励青年科研者砥砺前行。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80年前那段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岁月,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的精神永续传承。
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王育抚不顾个人安危,以赤诚爱国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当硝烟散尽,他以电力建设者的身份续写忠诚,在三线建设的崇山峻岭间架设光明经纬。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从缺衣少食到仓廪殷实,这位老兵见证着时代嬗变,亲历着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将“铭记历史”的训诫化作“奋发图强”的实践,让抗战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熔炉里锻造成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王育抚的故事,是千万抗战老兵的缩影,铭刻了抗战时期的不屈意志、彰显了三线建设中的奉献牺牲、诠释了和平年代里的兢兢业业,映照着新时代共产党员永葆初心的坚定信念。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尊严,为新时代的和平与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