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法院联动多部门构建反家暴立体防线
发布时间:2025-09-05 09:03 浏览量: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九年,一纸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落地?近日,高青县法院妥善化解年内首个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家庭危机案件,以多部门的协同联动,交出了一份生动的反家暴实践答卷。
从争吵到拳头的“决堤口”
初秋的一个早上,张某去邻居家找寻正在打牌的丈夫李某。李某回家后,两人爆发了争吵:“我就打个牌你还找上门来,让我在邻居面前的面子往哪搁?”“家里还有好多活儿还没做完,你只知道出去打牌,我当然得去找你了。”两人越说越激动,情急中,李某将张某压到床上捶了几拳。
这样的争吵场景,在两人结婚的两年里,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想到从最初的拌嘴,到这次李某对自己动手,委屈和疼痛交织在一起,张某流着眼泪颤抖着拨通了110。民警赶到后,一边安抚张某,一边记录事发始末,并对李某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
“要是他再打我怎么办?”张某出院后,心中的恐惧感不断袭来。经求助咨询,张某决定向高青县人民法院申请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请求法院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
多部门联合托起“安全网”
“不能就案办案,得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收到申请后,承办法官马文涛翻开案卷,发现除了之前的多次报警记录,还有调解档案、病历记录,以及李某与张某的聊天记录。这些碎片,拼出了一张脉络清晰的家庭暴力图谱。
依托县综治中心,一场由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就此展开:承办法官团队明晰案情、梳理矛盾重点;公安负责梳理七次报警记录;妇联针对双方家庭琐事提供沟通技巧;村委苦口婆心为双方关系修补调和……
面对各方劝解疏导、释法说理,李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从最初的辩解到最终认错:“我保证不再动手,以后会耐心地沟通,避免这种事情再发生。”张某也学到了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和处理家庭矛盾,但仍坚持申请出具保护令表示需要法律给其安全感,后续要看李某的表现。
坚决对家庭暴力“零容忍”
两天后,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送到了张某和李某手中,并依法送达当事人辖区派出所、村委会协助执行。“禁止李某对张某实施辱骂、威胁、殴打等家庭暴力行为;禁止李某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短视频平台等方式威胁、诽谤张某……”文书明确告知李某,若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在回访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了保护令的实施情况。县综治中心调解员、村委工作人员对李某进行了说服教育,派出所民警随时观察李某动向,妇联也及时为张某进行了心理疏导,鼓励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李某认识到错误后,诚恳地向张某道了歉,承诺理解支持她的合理诉求,希望今后二人能好好过日子。
“家庭暴力并非‘家务事’,而是全社会必须亮剑的‘公事’;维护家庭关系不能使用暴力,而是要用心。”马文涛法官把案卷存进“反家暴案例库”,感慨道。
从一纸保护令到一张安全网,从冰冷法条到人间烟火,高青县法院用“综治中心+法院+N”的多元解纷模式,筑牢反家庭暴力立体防线,让法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普法小贴士
1、遭遇家庭暴力,记住“三立即”:立即报警,立即取证(拍照/录像/就医),立即向妇联、村委求助。
2、人身安全保护令能做什么:禁止施暴、限制接触、强制心理辅导,甚至责令搬离住所。
3、谁能申请:受害人本人、近亲属、妇联、村委等均可代为申请,无需交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