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界畅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之二)
发布时间:2025-09-05 10:09 浏览量:1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文学艺术界引发热烈反响(之二)
当联合军乐团奏响《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等经典抗战曲目,当3000多名青年学子组成的联合合唱团齐声高歌,熟悉的旋律仿佛带人们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激发起全国各族人民内心爱国情怀。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广大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或亲临现场观礼,或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关注大会盛况。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掷地有声、催人奋进,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昂扬精神,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文艺工作者应当以此为契机,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荣光。
推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新期待的精品力作
这是空中护旗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3架直-8L运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2025年9月3日注定是一个让全中国和全世界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宣示了我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聆听总书记这一凝聚着中国意志和全民族心声的讲话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顾近现代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屈辱以及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峥嵘岁月,尤其是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体现在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上,因为只有祖国文明、富强、繁荣,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才能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极在文明互鉴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民族只有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安全,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这是核导弹第一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此时此刻,真切感觉只有国家强大了,祖国和人民才能不受外来欺负!”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追忆往昔、展望未来,十分感慨。他说,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责任和使命。当年,军队和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用的是大刀、长矛,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大型轰炸机、无人机、电子信息作战设备以及核重器。“我的爷爷、奶奶和大姨是参加过抗日游击战、支援新四军的抗日革命群众,我从小就听他们讲述各种机智斗日寇的故事。今天亲临现场观看盛大阅兵式,这也是代表家乡‘沙家浜’抗战老战士和革命群众的一份荣耀。”此次大会上,有多国政要、国际友好人士和援华老兵来到现场观礼,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理念深得人心。
这是运输机梯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柳建伟说,此次阅兵,中国军队向世界展示了震撼人心的强大实力。“13个徒步方队、1个战旗方队依次通过,各式新装备集中亮相,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一组一组从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这让中国人民感到安心。”他表示,今年的阅兵仪式主旨鲜明,传递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每个中国人都会从这次大阅兵中汲取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自己人生赛道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目前我正在创作的小说《钱塘两岸》已写到抗日战争时期,这次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一定会激励我写好这部作品。我也将继续振奋精神,推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精品力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令人深受鼓舞。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这一庄严宣告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和最充分的支撑。他说,此次大会上,抗战经典歌曲的连唱和战旗方队的排列行进,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唤醒了中国人集体记忆中共同的抗日记忆,展现了抗日英烈的辉煌业绩。各军兵种威武雄壮的徒步方队,体现新体系、新装备与新战力的各式先进武器和大国重器,极具创新性又充满威慑力,让人目不暇接,令人倍感精神振奋。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壮哉!威武之师!”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老藤说,盛大的阅兵仪式带给全体中国人民的是精神和视觉的双重盛宴:严整的受阅方队,最新亮相的现代化装备,回声不绝的响亮口号,向世人诠释着什么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和平之师。“看过阅兵现场直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平从来都是捍卫来的。当各军兵种方队整齐地经过天安门前时,我仿佛看到的不是队列,而是一块块巨大的钢铁基石在稳健地前移。这基石打在哪里,哪里就有繁华的城市和安静的乡村,就有橄榄枝摇曳的土地和白兰鸽飞翔的蓝天。基础是实力的体现,和平是绽放在实力之上的鲜花。威武的阅兵,给予我们的是底气、是利剑,更是捍卫和平的实力!”
年过七旬的军旅作家刘兆林说,观看天安门广场盛大阅兵仪式的直播,自己这个与新中国同龄并有20年军龄的文学工作者,竟不由自主地热血沸腾,一下子想到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声惊天动地的高呼,至今让自己心情难以平静。“坐在电视机前,我似乎一下子忘了年龄,眼有点湿,嗓子有点痒,情不自禁哼起《我是一个兵》那支歌来。我25年前就不是一个兵了,今天却又穿上军装似的,下意识握紧了手中笔,仿佛与接受检阅的将士们和正穿着军装以笔为枪的儿子站在了一起……”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穿越时空,
在今天依然闪耀”
这是空中护旗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作为澳门文化界代表,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长安街上的钢铁洪流与天际呼啸的战机群,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祖国永远是澳门繁荣发展的坚强后盾。从‘血肉之躯’到‘钢铁长城’,这种强大实力,是我们澳门同胞信心十足的源泉;聆听‘保卫黄河’的呐喊与撞击着地砖的正步声,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闪耀。”他说,澳门文化工作者要发挥澳门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将国家的“硬实力”通过世界听得懂的“软叙事”传播出去,将伟大抗战精神和中国发展理念传递给世界,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澳门力量,以文化为桥,以历史为根,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生活在香港的剧作家何冀平说,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始终不畏强暴,站在与日本军国主义抗争的第一线。“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同样经历了日军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何冀平表示,自己和许鞍华导演曾合作拍摄电影《明月几时有》,记录了香港人民这段英勇的抗日斗争史。“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强盛的军事力量是我们安居乐业的保障。作为一名编剧,自己更要铭记历史、开拓未来,致力于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
这是抗战老战士在天安门城楼上敬礼。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辽宁省作协主席周景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刻阐释了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刻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强烈信念贯穿在阅兵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一步,辽宁省作协将以此次纪念大会为契机,继续组织作家深入学习、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作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文学的力量。
这是在北京天坛公园拍摄的教练机梯队。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气势如虹的阅兵式,我深深为祖国的强盛感到无比自豪。”福建省作协主席陈毅达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为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奋斗的新时代中国宣言。阅兵式既是新时代中国国防实力的充分展现,更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气神的生动展示。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更有力地植根民族精神的沃土,更主动地扎根人民汲取创作营养,更努力地守护好、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以文学之笔展示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在历史与现实的共情中,在现代与未来的互动里,在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道路上,高举旗帜、列阵排兵、勇往直前,努力抒写历史华章和时代新篇章。
在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王熠看来,阅兵仪式扬我国威,既是对抗战历史的庄严致敬,也是对抗日战争中3500万军民巨大牺牲的深切缅怀。“80多年前,甘肃作为抗战大后方,曾是苏联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无数陇原儿女奔赴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救亡的长城。今天,透过屏幕,我看到现代化装备方队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一辆辆崭新的战车彰显着中国制造的无限潜力与磅礴力量。”她表示,作为青年网络作家,自己将牢记初心使命,用手中的笔记录伟大时代,书写中国精神,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文学的力量。
这是观礼嘉宾。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此次大会让自己深刻领悟到,要铭记历史,不忘民族走过的路;更要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她表示,维护正义和创造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对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弘扬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始终不渝的追寻。中华民族克服艰难、不畏强暴的勇气,坚定的信仰与智慧、强健的体魄与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坚韧,对自由坚定不移的向往和积极争取的姿态等,都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未来,儿童文学创作要认真履行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使命,让中国少年儿童精神成长更健全、体格更健硕、未来更辉煌。
植根民族精神沃土,
奏响民族复兴的最强音
这是观礼嘉宾手中的请柬。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从1985年创作大型雕塑《新四军东进》,到2025年将创作的左权铜像捐赠给山西省左权县……40年间先后创作了《铁军忠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等一系列抗战主题雕塑的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认为,抗战精神始终激励自己在攀登艺术高峰之路上不断前行。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扬民盟对中国共产党紧密追随、坚决拥护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忠实践行者;坚持人民至上,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积极行动者;坚持守正创新,做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坚持交流互鉴,做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交流合作的文明使者,以实际行动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囯人民对当今世界发出铿锵誓言。”文艺评论家韩子勇说,阅兵仪式上隆隆行过的威武雄师、滚滚铁流在所有人心中留下震撼。这一刻,焊接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未来。近期,他指导了话剧《寻找杜立特》的剧本创作,希望以此致敬先烈,表达中国人民追求和维护和平的心声。
这是陆军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作家丁小炜说,此次阅兵仪式像闪电般刷新了自己30多年军旅生涯的认知与思考,这支钢铁军队拔节成长、铿锵行进的豪迈英姿,再一次鲜活有力地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永远势不可挡、不可战胜。“作为一名军旅作家,我会更深地沉入那段抗日烽火岁月,创作出更有分量的抗战文学作品,激励一代代人永远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阅兵仪式上战车的轰鸣、战机的呼啸,歼击机如利剑般刺破长空,姿态矫健,动作整齐划一,让我一下子想到我执导的电视剧《海天雄鹰》。”导演刘家成表示,该剧描写的是中国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在航母上实现第一次起飞。再看阅兵式上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钢铁之师,比强大的装备更令人动容的是每一个方队中的官兵,始终保持最挺拔的军姿、最坚定的眼神、最整齐划一的步伐。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在向世界表明,中国拥有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强大能力,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唯有国家强盛,才有人民的安康幸福。阅兵带给中国人的震撼与自豪,将转化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将激励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
这是两栖突击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家王棵谈到,阅兵仪式为自己注入了更多奋进的精神力量。“阅兵仪式再度提醒我曾是一名军人,要永葆革命军人本色”,未来自己将继续以纯粹之心、刻苦之姿面对文学创作这份事业,勇于追求卓越,用自己手中的笔向读者讲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不断增强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力量。
“战车铿锵如鼓点,战机呼啸似号角,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民族交响诗。”音乐人、诗人胡海泉表示,从《松花江上》的悲怆到《保卫黄河》的雄壮,从抗战老兵的铮铮铁骨到新时代军人的英姿飒爽……希望将阅兵式上的雷霆之势谱成新的交响乐章,将磅礴气象凝练成壮丽诗篇,在中华大地上持续奏响昂扬的旋律,让战旗背后的英雄故事通过笔端讲述给全世界。“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共同奏响民族复兴的最强音,让世界听到中国前进的磅礴步伐。”
这是纪念大会现场放飞鸽子。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烽火岁月的回响犹在耳畔,复兴征程的号角催人奋进。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纪念大会为精神坐标,用多种艺术形式讲好中国人民的英雄故事,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