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了”字为啥了不起
发布时间:2025-09-05 07:31 浏览量:1
“知道了”“明白了”“好了”“笑了”“哭了”“大了”“小了”“跌了”“涨了”“走了”“来了”……
了字在中文中是个常用字,可以说“张口就来”。
看似非常平凡,但其实并不平凡。
现代汉语的了字基本意思是“完成”状态,或者说是“完成时”。
但这并不能真正了解了字。了解了字,需要解字了字。
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智慧文字,汉字其实有两套文字系统,一种是传承用法,一种是通俗用法。
传承用法多是本质用法,通俗用法多是降维用法,甚至是黑化用法。
如“无中生有”绝不是讲什么“凭空捏造”,而是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了字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文字,也不只是讲一个变化或完成的平常状态,其核心的意义你可能完全想不到——
了不起的了,其实真的了不起!
了字是个象形字,象形襁褓中的婴儿,即手臂收束状的婴儿。
了字另一个意思是明亮、光明、明白,比如说了如指掌。
也就是说,了字的核心意思有二:一个是婴儿,一个是光明。
婴儿和明亮的意思也是相通的,如同婴儿本身漂亮、婴儿本身明亮。
汉字本是一种高明的“开光”文字。
在汉字隐秘的传承体系中,诸如了字更是一种开光字。
进而言之,了字的文化传承意义指向很明确:
一个意义就是老子所说的“能婴儿乎”?
另一个意义就是儒释道都说的“正大光明”。
那么,你可能会问,甚至是完全不以为然地质疑——
那了字“完成”的意思又是从何而来呢?
“完成”的意思和“婴儿”、“光明”又有什么相干呢?
简单来说,在中华文明的认知中,“能婴儿乎”了,“正大光明”了,你就明白了,成就了。
也就是说,“完成”来自于“成了”、“达成”了。
所以,与了字有关的现代词语大都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了字的通俗用法后面,隐藏着深层次的传承用法。
所谓了,其实就是“了”道,就是庖丁解牛之了解,就是正大光明之明了。
我们试举几例,用其传承解法来解、来妙解,你就会更加明了了——
了得:“明白了”,就得道了;
不得了:即极难得到之了;
了不得:倒装,即了之极难得到;
好了歌:就是悟道歌,就是彻底“好了”“明白了”,由此慨叹完成的状态——“原来是这么回事”。
了断,既是断前,又是断后,了断就是“明明白白”而弃旧迎新的决断。
了结,结是起头,也是收尾,了结就是“明明白白”而从头至尾的完成。
言至于此,其实了字之解即可了断了,了结了。
不明白的,可“一笑了之”;
明白了的,即“一了百了”。
即,于此时此地,你就应该了解了,你就应该明了了。
了字仿佛有七十二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了解就是光明解。
了悟就是明白悟。
了了就是成就了。
了然就是明白了本来面目,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或者直接来说,了然就是明白了正大光明的样子。
而一目了然,自然就是“一见一闻就明白”了!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