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志怪故事二则:张诚、桃叶仙

发布时间:2025-09-04 14:59  浏览量:1

① 张诚
河南张氏原籍山东,明末战乱中发妻被清兵掳走,续弦牛氏生下幼子诚,却虐待前妻之子讷:逼讷吃粗劣食物,每日砍柴一担,不足则鞭打咒骂

牛氏暗中给诚吃精美点心,送其读书,而讷沦为苦力

诚心疼兄长,暗中相助:见讷饿倒,偷面粉请邻妇烙饼,谎称“吃了别声张”

屡次逃学帮讷砍柴,手指磨破、鞋履穿洞仍坚持

山中遇虎叼走诚,讷持斧追砍虎胯,见弟失踪痛哭自刎,被村民救下

讷伤重而亡,魂遇菩萨显灵:巫者带其入阴司,遇菩萨洒露治愈其伤,苏醒后坚称弟未死

带伤乞讨至金陵,巧遇被官员收养的诚,兄弟相认痛哭

官员竟是失散长兄:官员张别驾原是讷、诚同父异母兄(生母被掳后改嫁清军官)

接回山东老家,赡养老父,重建家业,终成望族《聊斋志异》

② 桃叶仙

天津人尚延采,才华横溢但高度近视,几步之外只能模糊辨别人形。朋友戏称他“次公”(调侃他像汉代的汲黯,狂放不羁)。一日拜访友人,偶然读到曹植的《洛神赋》,赞叹道:“世上真有如此美人?”友人笑答:“可惜兄台眼拙,见了洛神怕也认作丑女。”尚延采不恼,反而笑道:“我虽看不清美色,难道还闻不到香气?”众人皆笑。

两年后,尚延采南下游历,寓居南京。一日路过桃叶渡(相传是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分别之地),心生感触,回寓所后闭门诵读王献之的诗句。忽然,窗外传来轻柔女声:“故人不相识,独坐为谁颦?”音如闺秀,婉转动人。尚延采推窗查看,月色如水,院中却空无一人,心中惊疑是鬼,赶紧关门就寝。

不久,环佩叮当,房门自开。尚延采勉强辨认,见一素面红裙的纤弱女子立于床前,笑问:“王郎睡否?”他虽看不清她的容貌,却已被她身上的幽香迷醉,大胆邀她同坐。女子戏谑道:“穷书生装什么风流?我乃鬼狐,来取你命的!”尚延采不惧,反而凑近细看,吟道:“施朱太赤,敷粉太白,古人诚不欺我!”女子被他的举动逗乐,两人相谈甚欢,当夜共宿。

次日,女子自称是王献之的爱妾桃叶,虽已成鬼但已修炼成仙,因情缘未了前来相会。她告诫尚延采:“若与我长久相伴,可延年益寿,但不可泄露,以免流言蜚语。”尚延采欣喜若狂,自此与她日夜缠绵。奇怪的是,即便有客来访,女子也能隐去身形,旁人听不见她的声音,更看不见她的身影。尚延采愈发相信她是真仙。

然而,尚延采的身体日渐衰弱。女子悉心照料,亲自熬药,但他的痴情不减,仍想与她亲近。女子愧疚道:“我已害你病重,怎能再以床笫之事迷惑你?”尚延采却坦然道:“即便为你而死,也胜过苟活!”女子见他执迷不悟,便隐身不见,只暗中照料。

友人察觉异常,请来钟山道士驱邪。道士设坛作法,布下猎网,最终捕获一团黑气,竟是一只口衔灵芝的白狐。道士欲斩之,白狐哀鸣求饶,指向尚延采的病房,似有无限悲意。道士细看灵芝,发现是仙药,叹道:“世人薄情,尚不如这妖物重义!”遂放她化回人形。

女子向众人坦白:“我前世确是桃叶,因罪孽堕为狐妖,修行数百年已近得道。初见尚郎,情难自禁,不料害他病重。今日特从灵山寻来仙草救他,却被擒获。我甘愿受死,只求以此草救他性命。”众人闻言,皆被感动,纷纷向道士求情。道士最终赦免她,叮嘱:“尚郎之病因你而起,但念你真心,准你继续陪伴,只是须清心寡欲,方可共证仙道。”

女子煎药救治尚延采,一剂痊愈,附近病患沾其余沥亦康复。自此,她白日也能现身,与众人谈笑,书法精妙,颇得钟繇、王羲之神韵。尚延采病愈后,虽深爱女子,却不敢纵欲,身体反而更健朗。半年后,他携女子返乡,虽不常显形,但恩爱如初。

尚延采晚年常自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原本视美色如无物,但一旦亲见,几近丧命。那些目力极佳者,更该引以为戒!”闻者深以为然。

尚延采五十岁时,道士忽然来访,二人闭门对饮。至夜,竟双双消失,传言他与桃叶皆已飞升成仙。

外史氏评曰:

太上忘情,并非无情,而是不沉溺其中。道士见白狐衔芝救夫,网开一面,正是因其真情而动容。众人本非多情者,却为女子落泪求情,足见“情”之动人。若非尚延采深情、桃叶痴情,世间哪来这般佳话?

随园老人评曰:

世人常“近察秋毫,远昧舆薪”(看得清细节却忽视大局),短视者多矣。尚延采虽眼拙,却得遇千古艳遇,不仅解了“近视”之嘲,更解了“情痴”之惑。浩歌子(指蒲松龄)真乃世间第一解人!《萤窗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