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的快车道,先桂枝茯苓丸,后附子理中丸

发布时间:2025-09-05 17:10  浏览量:1

不少人阳虚调理了很久,也吃了不少补阳的药,可手脚还是冰凉、精神还是差,这时候别光想着加量吃药,先解决淤堵的问题,按照先通后补的路子来,先吃桂枝茯苓丸,再用附子理中丸,补阳才能补到点子上。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阳虚久了不能直接补阳。中医讲,“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阳虚的人本身体内寒气重,时间一长,寒气会慢慢侵入血管,让血液运行变慢,甚至形成淤血。

这些淤血堵在血管里,就像路被石头堵死了,哪怕你用再贵、再多的补阳药,药效也没法顺着血管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补了也是白补,反而可能因为药气瘀在体内,加重身体负担。

这种时候,就得先用桂枝茯苓丸把淤堵打通。桂枝茯苓丸里的桂枝,性温味辛,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就像给血管里加了暖气,把堵在里面的寒气驱散,让血管恢复通畅

白芍能养血柔肝,桃仁能活血化瘀,两者搭配着,既能把已经形成的淤血化开,又能保护血管,不让淤血再轻易形成;还有茯苓,能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帮着身体把寒气和淤浊排出去,同时补补气血,为后续补阳打基础。

等吃一段时间桂枝茯苓丸后,体内的淤血化干净了,气血运行通畅了,身上也不像之前那样发沉了,这时候再用附子理中丸补阳,就能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附子理中丸是补阳的常用药,里面的附子能温补肾阳、驱散寒邪,是补阳的主力;干姜能温中散寒,帮着附子把脾胃里的寒气赶出去;党参和白术能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药性。脾胃是 “后天之本”,把脾胃调好了,能更好地吸收药效,也能帮着身体把补进去的阳气守住,不让寒气再轻易找上门。

这里要提醒大家,不是所有阳虚都得这么调。比如有的人阳虚时间短,还没形成明显淤血,直接用附子理中丸可能就有效;还有的人淤血重,可能得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加几味药。

所以要是你补阳总没效果,及时找专业医生辩证,自己到底属于那种情况,再决定调理顺序,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