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后劲十足:东风5C覆盖全球,外媒震惊,难怪网友直呼看不够

发布时间:2025-09-05 19:54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3日的大阅兵,真是让全世界都开了眼了,就连外媒也感叹,原来中国已经强大至此,而阅兵时展现的各种尖端武器,更是让网友直呼看不过瘾!

尤其是覆盖全球这四个字,更是震撼人心!

93阅兵全球瞩目

这次阅兵不光国人看得热血,国外好多人也跟着关注,央视特意用了85种语言,把画面传到四大洲五大洋,不管在哪个角落,都能听见中国军人劈枪时那清脆的“嚓嚓”声。

在韩国的一个候车大厅里,屏幕上放着阅兵实况,好多等车的当地人和游客都停下脚步,有人举着手机拍,有人凑在一起小声讨论,眼神里全是佩服。

意大利一家餐厅更有意思,吃饭的人本来正用着刀叉,看到直播画面直接放下餐具,眼睛盯着屏幕一动不动,生怕错过什么精彩镜头。

其实想想以前,国家弱的时候,连武器都够不着列强,只能受他们欺负,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能力拿出像样的实力,让全世界都看看中国的变化。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才是让全球都愿意停下脚步看这场阅兵的真正原因,国内观众就更不用说了,直播结束才两天,网上全是盼着下次阅兵的声音。

而大家这份“没看够”的热情,都来自于阅兵里那些能彰显实力的“硬家伙”!

要说阅兵里最让人激动的瞬间,东风5C导弹登场绝对算一个,解说员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一出来,现场气氛直接炸了,好多人都忍不住鼓掌欢呼。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东风5C的射程能到25000公里,不管在地球哪个地方,都能精准覆盖,完全是“全球包邮”还“无死角”,东边的日本听到这话,估计早就坐不住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次阅兵第一次把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全展示出来了,陆地上有东风-61,海里有巨浪-3,空中有惊雷-1,再加上新亮相的东风-31导弹,以前的序列规则直接被打破。

海军的鹰击-18C、空军的长剑-20A、火箭军的长剑-1000,这三种导弹也第一次凑在一起受阅,还有高超音速武器、无人作战系统这些新装备,都是第一次出现在阅兵场上。

这些装备往那一站,可不是简单摆样子,而是国家“以武止戈”的底气,而这场阅兵不光有硬核的装备,还有好多让人忍不住流泪的细节。

这场阅兵让人记很久的,不只是那些厉害的装备,还有好多戳中人心的细节,战旗方队走过来的时候,有一面“刘老庄连”的旗子特别显眼。

旗子上的“庒”字比现在的规范字多了一点,好多人一开始还以为是写错了,后来才知道,这是特意保留的82年前的旧写法,这里面藏着一段让人泪目的故事。

1943年3月18日,82名新四军战士守在江苏淮阴,要掩护主力部队和老百姓转移,他们手里的武器特别简陋,对面却有1000多个日伪军,实力差得特别远。

就算这样,战士们还是打了快12个小时,把敌人5次冲锋都打退了,还杀了170多个敌人,到最后弹尽粮绝,所有人都跟敌人拼肉搏,没一个投降的,也没一个活着回来的。

后来老百姓选了82个青年补进这个连,却把1到82的士兵编号全空着,就怕烈士们回来认不出自己的部队。

这次阅兵,这面带着旧体字的旗子飞过天安门,淮安烈士陵园里,有位老人把手机对着烈士墓碑,一边哭一边说“听见了英灵欣慰的风声”。

还有102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他16岁就参军打日本鬼子,第一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都参加过,有次跟敌人拼肉搏,右眼被刺瞎了。

这次阅兵的时候他在ICU里,硬让家人用手机给他全程看完,看完没一会儿,老人家就安详地走了。他用一辈子看着中国从被欺负到变强大,阅兵就是他最好的告别礼。

除此之外,这次阅兵还创下了很多“第一次”,大家第一次看到“钢比人多”的景象,以前阅兵更多看队伍整齐,这次满是先进装备,看着就提气。

军事航天部队第一次以战略兵种的名义接受检阅,特种机梯队也第一次整整齐齐地一起亮相,空中护旗梯队还飞出了“8”字形的轨迹,飞行动作又难又好看。

连礼炮都是零污染的,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甚至还有了太空视角的直播,能从天上往下看整个阅兵现场,这种视角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些“第一次”不只是形式新鲜,更能看出军队力量结构的新变化,除了这些装备和形式上的新,还有个画面让人又心疼又温暖。

海空卫士王伟的妻子阮国琴,在阅兵现场举着丈夫的照片,大声喊着“王伟,你和战友们又见面了”。

王伟以前一直盼着中国能有自己的预警机和舰载机,可他没等到那一天,这次阮国琴特意带着他的照片来,就是想让他看看现在的国之重器,看看他守护的国家有多强大。

此次大阅兵后劲十足,不仅以85种语言全球直播引多国关注,更有东风5C等硬核装备彰显实力,“三位一体”核力量首亮相。

同时战旗留旧字、老兵临终观礼、王伟妻子举照等细节满是情感,还有诸多“首次”带来新意,它见证中国从弱到强,凝聚民族自豪,也难怪网友直呼没看够,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