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大爷检查出结肠炎,泪眼婆娑,医生无奈:再爱吃也不可这样吃
发布时间:2025-09-06 11:14 浏览量:1
很多老人常常觉得,肠胃出点毛病不过是小事,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近期就有一位已经83岁的老人被检查出结肠炎,听到结果后,眼泪止不住往下掉,医生也叹气表示其实早就有迹象,只是平时的饮食习惯太不注意了。
说到底,结肠炎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大多数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如果能早点发现问题,或者早点改掉一些饮食方式,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
结肠炎这个病名听起来不算吓人,但实际上很多人因为它拖延太久,最终发展成慢性炎症,甚至出现肠癌的风险。
数据表明,慢性结肠炎患者罹患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倍以上。
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偶尔腹泻,或者总有便秘,以为是上火,没当回事,可殊不知这就是肠道在给信号。
医生提醒过很多次,结肠炎和吃东西的关系非常大,尤其是一些大家平时特别喜欢的食物,吃得太随意,长年累月下来,肠道自然就出问题。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辛辣刺激食物。
很多人都喜欢吃辣,尤其是农村和一些重口味的地方,顿顿没辣就没胃口。
短期看似没什么问题,可对结肠黏膜的损伤是长期积累的。
辣椒里的辣味成分会让肠道蠕动加快,同时增加血流量,长期过量就会造成黏膜慢性炎症。
再者,很多老人本身就有痔疮、胃炎等毛病,这时候再大量吃辣,肠道承受的负担更大。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高辣饮食的人群,结肠炎的发生率比清淡饮食的人高出大约42%。
所以在笔者看来,再喜欢辣也得适度,不能一味满足嘴巴。
然后就是腌制食品。
农村老人尤其喜欢咸菜、腊肉、酸豆角之类的,觉得方便又下饭。
但这些腌制食品里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盐分,肠道长时间接触这种物质,就会增加炎症和癌变的风险。
殊不知,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腌制食品列为明确的致癌物,长期高盐饮食也是诱发结肠炎的重要因素。
近来一份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腌制食品的人,消化道癌症的风险高于不吃的人近两倍。
很多老人吃咸菜是几十年的习惯,但医生反复强调过,再爱吃也要少碰,否则就是拿肠道健康开玩笑。
第三个问题就是油炸食品。
很多年轻人爱吃,结果不少老人也跟着学,尤其是一些油炸小吃,表面看起来酥脆香口,但里面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致炎物质,对肠道非常不友好。
吃进去之后不仅加重肠胃负担,还会让肠道菌群失衡。而菌群一旦被破坏,炎症就很容易反复。
医生提到过,一个人如果长期依赖高油高脂饮食,不仅会得结肠炎,还会加快动脉硬化和肥胖的发生。
总的来说,肠胃其实最怕的就是这种长期“暗伤”,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几十年累积下来,最终让人后悔莫及。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饮食不规律。
很多老人年轻时养成的习惯,比如经常早饭不吃,饿了就猛吃一顿,或者暴饮暴食,都是对肠道的巨大伤害。
消化系统是最需要规律的,一旦时常处于忽紧忽松的状态,肠壁很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有数据显示,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患消化道疾病的比例比按时吃的人要高出30%以上。
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随便吃点就好,其实这是在拖累身体。
医生提醒,结肠炎患者常常有一些信号,比如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粪便中夹杂粘液或血丝、长期腹痛腹胀、体重无缘由下降,这些情况都不是简单的“消化不好”,而是肠道已经在报警。
如果能早点就医检查,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调整改善。
但一旦长期拖延,炎症范围扩大,治疗就会更麻烦。
在笔者看来,这位83岁老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饮食当回事。
其实,医生总结出来的经验很简单:少辣、少腌、少油炸,饮食规律、保证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足够水分摄入。
很多人觉得这些要求太普通,甚至有些啰嗦,但真正能长期做到的人不多。
殊不知,这些简单的习惯才是肠道最需要的保护。
另外,心态和生活习惯也不能忽视。
比如熬夜、长期压力过大、缺乏运动,这些都会让肠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反复炎症。
医生提醒过,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也能改善血液循环。
近来研究显示,每周保持3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的人,结肠炎复发率降低了近40%。
总的来说,结肠炎并不是无法避免的疾病,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长期生活方式造成的。
在笔者看来,如果能早点重视,早点调整饮食,再爱吃的东西也懂得适度,很多人完全可以避免走到泪眼婆娑的那一步。
换句话说,养好肠道其实就是养好全身,吃得对,生活规律,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1]田春华,杨景勋.伏格列波糖引起老人局部缺血性结肠炎1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