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重量

发布时间:2025-09-06 19:06  浏览量:1

“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这话耳熟能详,几乎成了某种教育场合的标准装饰,如同厅堂里蒙尘的奖状,人人见之,却未必入心。口号固然响亮,但若只悬于半空而不落地,则教师尊严终不免沦为纸面上的体面,教育的热忱亦将在无形中消磨殆尽。

教师的尊严,首先毁于那琐碎如尘的“非教学事务”。今日之教师,非复昔日纯粹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须得填报无穷无尽的表格,迎接纷至沓来的检查,参与花样翻新的APP投票,甚至要督促家长完成各类“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课堂四十分钟之外,光阴尽耗于文牍之间,精神消磨于应付之中。古人云“师严然后道尊”,今却是“师繁然后道衰”。教师被迫成为统计员、记录员、宣传员,唯独难以专心为教员。当精神与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尊严便如被蚕食的桑叶,渐渐只剩下干枯的脉络。

经济地位的尴尬,更是侵蚀教师尊严的无形之手。虽说“君子固穷”,然在物质时代,清贫几近于无能之别称。许多中小学教师之薪俸,仅堪果腹,至于体面生活则难免捉襟见肘。市场经济的洪流滚滚向前,教师的报酬却仿佛搁浅的舟楫,停滞难前。于是课外补习暗中滋生,非尽为利欲熏心,实有生计压迫之无奈。社会一面要求教师“甘守清贫”,一面又责其“无私奉献”,岂非近乎道德绑架?尊严需要物质的基石,无此基石,则一切高尚说教皆如沙上建楼,终究难以稳固。

尊师重道传统之断裂,使教师处境雪上加霜。古时孔子周游列国,虽困于陈蔡之间,犹有弟子环侍,尊崇不减。今日情形则大异:教师若严格管理,动辄得咎;稍有批评,便恐遭“言语伤害”之控诉。家长微信群里咄咄逼人,校园冲突中气势汹汹,教师往往进退失据,威严扫地。传统中“天地君亲师”的崇高地位,已被消费主义的平等观冲击得七零八落——教育仿佛成了服务行业,教师则沦为知识的“服务员”,须满足一切“顾客”的要求,甚至包括无理之意。失去敬畏的教育,如同失去堤岸的河流,表面自由奔放,实则泛滥成灾。

至为关键者,教育评价体系之扭曲,使教师专业尊严遭受重创。升学率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每位教师头顶。学生的分数成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尺度,教师的专业能力被简化为冰冷的数据排名。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不得不沦为“刷题指导员”,创造性受缚,教育理想让位于功利现实。教师非但不能按教育规律从容施教,反而被异化为教育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如此境况下,职业的尊严感和成就感从何而来?

欲真正维护教师职业尊严,非仅靠每年教师节前后几句赞美之辞所能奏效。需要有壮士断腕之决心,首先将教师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还其宁静书桌与讲台;需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其劳动价值获得应有的物质回报;需要重建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赋予教师合理的管理权威;更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教师能够真正专注于育人本质而非分数追逐。

教师的尊严,不仅关乎一个职业群体的荣誉,更关乎国家未来之根基。倘若教育者皆心灰意冷,尊严扫地,又何来精神焕发、全心育人?唯有让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文明薪火才能得以生生不息地传递。

纸上的尊严易写,实际的尊严难求。是到了必须用行动而不仅是言辞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因为那些站在讲台上的人,正塑造着我们明天的世界。

今日,看到国家相关部门为此出台政策,听到有智之士为此纷纷发声,此乃教育之兴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