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对中国产生了更强的警惕心
发布时间:2025-09-06 20:30 浏览量:1
说起日本对中国这种警惕心加重的事儿,得从这几年的一些事儿说起。日本人本来就对中国的一些举动挺敏感的,尤其是涉及领土和军事方面的。2023年那会儿,好几件事儿凑一块儿,让日本政府和民众觉得中国那边动静不小,得多加小心。不是说突然就变了天,而是积累起来的事儿,一下子爆发了。
日本防卫省在白皮书中直言不讳,说中国海军和空军在日本周边海域和空域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围绕尖阁诸岛那块儿。尖阁诸岛就是中国人叫的钓鱼岛,这地方一直是中日摩擦的热点。日本觉得中国船只老是靠近,甚至进入他们认定的领海,这不光是挑衅,还可能升级成更大冲突。
日本防卫省的报告里提到,中国海军舰艇和飞机在东海和日本海的活动强度在2023年明显上升。比方说,中国海岸警卫队的船只多次靠近尖阁诸岛周边,日本得派自卫队飞机和舰艇去监视和驱离。这种事儿不是一次两次,成了常态。日本人觉得这是在测试他们的底线,要是稍有松懈,中国就可能得寸进尺。
2023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的联合海军演习在中日海域进行,这事儿让日本更紧张了。演习叫“北方联合-2023”,中俄舰队在日本海中央水域练了护航、威慑和锚地防御。日本防卫省密切关注,因为这离北海道不远,感觉像是在家门口练兵。日本媒体报道说,这种联合行动是中俄在展示力量,针对的可能就是日本和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联盟。
北海道这地方,在日本眼里是本土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有阿伊努人原住民的事儿。阿伊努人是北海道最早的居民,日本从19世纪开始就把他们同化了。明治政府在1869年把北海道正式并入日本领土,那时候叫蝦夷地。阿伊努人原本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但日本政府推行政策,让他们学日语、改名字,还把土地开发成农田。
1899年,日本出台了《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是加速同化。阿伊努人人数从那时候起就锐减,现在北海道官方统计也就一万多人。国际上,有些组织关注阿伊努人的权利,但独立运动不算强。2019年,日本通过法律承认阿伊努人是原住民,给他们一些文化权益,比如教育资助,但土地权和自治权没给。阿伊努人组织抗议过歧视,但没大规模闹独立。日本担心中国借这个事儿搅局,因为中俄演习靠近北海道,让他们联想到外部势力可能利用少数民族问题。
琉球群岛的事儿更复杂。琉球王国以前是独立的,1879年被日本吞并,成了冲绳县。中国历史上把琉球当做朝贡国,所以有些人觉得这地方有争议。二战后,美国管了冲绳,1972年还给日本,但当地人有独立呼声。琉球独立运动不算主流,但有团体推动。
2023年,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访华,和中国官员谈了经济合作,这事儿让日本政府警觉。玉城说要继承冲绳和中国友好关系,但东京觉得这可能被中国利用来分化日本。中国媒体有时提琉球历史,暗示日本主权不稳固,尤其在钓鱼岛争端中。中国声称钓鱼岛是固有领土,日本也这么说。2023年,中国海警船多次进入钓鱼岛周边,日本得派出海岸警卫队应对。2024年,这种入侵继续,日本甚至派无人机监视。
中俄合作是日本警惕的另一个大头。从2023年开始,中俄军演越来越频繁。2023年7月的演习后,2024年9月又有“北方联合-2024”,在中日海和鄂霍次克海进行。中国派了海军和空军,俄罗斯也参与。日本觉得这是在挑战地区平衡,尤其是中俄舰队靠近北海道和千岛群岛。千岛群岛是日俄争端地,日本叫北方领土。中国支持俄罗斯立场,这让日本更不舒服。2024年,中俄还搞了“海洋-2024”大演习,涉及太平洋多个区域。日本防卫白皮书说,这种联合活动是“严重关切”,因为中俄在军事上越来越默契,可能针对美日联盟。法国和日本2024年也搞联合演习,在北海道模拟防御,就是回应中俄的。
日本的警惕不光是军事,还涉及经济和影响力。中国在日本买地的事儿,北海道特别多。2023年,北海道倶知安町有个中国业主违规开发土地,计划建矿泉水厂,没批就动工。当地人抗议,说这是侵占。日本政府加强外资审查,但中国企业还是活跃。冲绳也有类似事儿,中国游客和投资多,让当地经济依赖,但也引发担忧。2025年1月,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可能资助琉球独立党领袖屋良朝助,他否认,但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日本觉得中国在用软实力分化,像宣传少数民族政策,吸引冲绳独立派。
整体看,日本警惕源于多重因素:领土争端、军演、历史遗留。中国影响力扩大,让日本觉得本土安全受威胁。阿伊努和琉球问题是软肋,中国有时提,放大紧张。2025年,这种警惕还在继续,中日对话多,但分歧大。日本加强联盟,中国坚持立场。事儿没完,得看未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