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官发现妻子常深夜外出,妻子直接坦白:我的上线是周总理
发布时间:2025-09-06 10:47 浏览量:1
上海这座大城市,总是有些夜色特别说不清道不明。比如那阵子,时钟刚敲过十下,一位穿了旗袍的女人悄悄地走进弄堂。她个子高挑,走路带着点风,一边低头快步,偶尔回头张望;但每次都装作若无其事,像是在外头坐过太多次夜车的姑娘。然而她哪料到,身后黑乎乎墙角下,正有个男人一动不动地守着,每跟她拐过一个街口,他都及时又隐回漆黑里。他们之间绕过一横一竖的巷子,女人最后停在一处不起眼的旧楼门口,像是约好的目的地。那男人整个人都僵住了,眼眶发红,声音从嗓子眼里飘出来:“曼霞,你竟然……”
其实故事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说起来还是让人心跳加速。1938年,战火中的上海看似平静,谁能想到这对看上去就是金童玉女的夫妻,背后都拎着一副沉重的心事。陈尔晋,其实是国民党的中坚骨干,蒋先生很器重他;王曼霞,市面上都叫她宝小姐,是本地顶有名气的珠宝商的掌上明珠。两个人婚礼那天,亲戚朋友送了整整一面墙的寿碗,谁都说这桩姻缘,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偏偏,这样令人眼红的夫妻,早早就被生活的暗流裹挟。再光洁的大理石,也会有裂缝。陈尔晋最近老觉着不对劲。他发现曼霞总是挑晚上出门,白天说笑风生,晚上说和姐妹们搓两圈麻将去。头一两次他心里没多想,可次数一多,男人的直觉就提了出来:怎么老是晚上?再说那些夫人们,他都认得,可谁家夫人半夜时分打麻将还不叫自家姑娘陪着?再闲的人,也不至于夜夜不归吧。
其实他心里明白了点什么,只是不敢给自己的想法盖个章。兜兜转转,也安慰过自己:也许是自己心太敏感了。可敏感归敏感,他终究还是受不了风声鹤唳。有天夜里,他假装睡下,等王曼霞出门后,小心翼翼地一路尾随在后。他一边藏着自己,一边忍不住回忆起自己初见曼霞时那个明明白白的夜晚——那会儿的她,一笑就带着点桀骜,一双好看的眼总是像在打探人的底细。
这一回,他尾随着曼霞越出了老弄堂,折进一间连路灯都嫌弃的小楼。陈尔晋藏在窗下,听着屋里低低的人声,心跟着话音跳得厉害。别人也许想不到,一个军官,哪怕平时杀伐果断,这事上却怂得像刚学会撒谎的少年。他没敢再听,仿佛再听一秒,心都要被撕成两半。
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王曼霞夜归时,看见丈夫眼圈通红,一瞬间仿佛明白了什么。夫妻间最怕就是这种没法明说的间隙。陈尔晋堵在客厅等她:“去哪儿了?”质问时明明口气厉害,眼神里却满是疲倦。王曼霞一边抢着解释——什么找姐妹玩啊、打打牌啊,可见了丈夫的样子,自己也没法装到底。
其实,陈尔晋多年军旅,见惯生死,哪怕上一次在北平城外面对几十条枪口都不曾手软,可怀疑自己最信任的人,心里那种撕扯感,摇得他连指关节都发抖。他甚至都顾不上面子:“曼霞,你别骗我了。你到底在外头做什么?”
王曼霞沉了一下,倒也不慌,还带点笑:“你以为我在外面有人?你的小心思全写在脸上。”
可真相往往比猜测更有力。她忽然压低声音,“陈尔晋,你以为我是普通的阔太吗?我是地下党,我是中国共产党的联络员。”
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钟表走针。陈尔晋愣住了,这解释,倒把先前那些疑点全捅了个透。反侦查的本事、夜里悄悄出门、神秘的小楼,一桩桩一件件……都对上了。
“那你……你见的是谁?”他喉咙干涩。
“是李公朴。”王曼霞不遮掩,她的眼神异常坚定。李公朴,当时的业界都知道是共产党在上海的重要人物之一。她话音未落,陈尔晋的心境已是大变。
其实王曼霞,早在学生时代流亡到日本时,就被进步思想深深吸引。那时她悄悄学会密码通讯,白天是珠宝小姐,晚上才是地下通信员。回国后,利用父亲的生意网,帮着转运过不少紧俏物资。她决心藏在这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里做一只“燕儿”。偏偏命运又眷顾她,让她遇上了陈尔晋。周边的长者都希望王曼霞能利用新婚身份影响陈尔晋,所以有意无意总是撮合他俩。
但感情这码事,从来没按着组织安排走。王曼霞的母亲是旗人出身,惜子如金,但她私下里最欣赏女儿的主见。婚后,最初王曼霞还按部就班:替组织送信、登记情报,转运药品。但一到夜深人静,丈夫给她递上热水、两人依偎着讲时事,她往往自觉矛盾:自己到底是战士,还是要做陈尔晋的好媳妇?
有时饭桌上,父亲聊起国共局势,陈尔晋摇着扇子,吊儿郎当地说:“天下兴亡,百姓才最苦。”王曼霞每每听着,都难掩动容。组织那头也知道这个男人本心不坏,甚至愿意给他递出橄榄枝。最关键的一次,是在淞沪会馆后院,李公朴私下见过陈尔晋。彼时,局势紧张,陈尔晋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但从此更加关心王曼霞的行动。
后来抗战越来越吃紧,上海的地下党挨家被查。王曼霞家里的黄包车、洋房都成了暂时的联络点。有一次,一箱子装着药粉的首饰盒正被国民党便衣临检,陈尔晋打了个电话,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不动声色地调开了对方。危机解除后,王曼霞站在阳台上抹泪,陈尔晋只是装作不经意地递给她一条手帕。
八年抗战,一家人命悬一线。每次逃过风头,王曼霞都缠着丈夫,让他别再管她那些乱七八糟的事。陈尔晋叹口气,总是说:“百姓的日子要过下去了才算真本事。”
有一回,王曼霞因通讯失败差点暴露。她的女伴徐莉当面质问她,问她到底图个啥?曼霞没解释太多,她知道,太多秘密说出来就不值钱了。
后来到了1949年,局势彻底逆转。一些从前高高在上的人家家道中落,有人逃了,有人躲了。陈尔晋和王曼霞却反其道而行——他们把祖传的老玉器和珍珠项链全都变卖,偷偷换回美金,把一辆旧雪佛兰反复转手买出油钱,托一位熟人将几批急需物资送去山东的八路军那。
别看风光大户人家,一夜之间也可能落得两手空空。家里下人陆续走了,连佣人都捎话劝王曼霞留条后路。可这对夫妻反而肩并肩站得更紧。清明那天,屋外蒙蒙小雨,王曼霞包着头巾收拾遗物,对陈尔晋说:“我们来世还要做夫妻,只盼那时国泰民安。”
然而事情还是出岔口了。一次情报误传让两人落到特务头子戴笠的人马手里,王曼霞咬紧牙关,一句多余的话没吐露。陈尔晋被单独关押,整整三天滴水未进。监察员审他们,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两人对视一眼,都只是轻轻摇头。
进刑场那天,王曼霞穿着那件绣着竹叶的旧旗袍,头上连一根簪子都没有,风吹得特别凉。两个孩子隔着人群想喊“妈”,但只敢小声抽泣。陈尔晋没说遗言,只朝天看了一眼。也许在心里,他感谢自己遇见了曼霞,感谢妻子让他明白自己该往哪条路走。
那天以后,上海终于迎来了新曙光。可有人没能等到光明降临。直到好几年后,他们的孩子才有机会拿到印着父母名字的那张烈士证书。世事就是这样,有些该来的会迟早来,有些好人未必熬得过命运的拐角。我们常说,铁血英雄可敬,其实真正让人动容的,往往是那些在冷锅冷灶间、在刀口上做小事的男女——他们不声不响,为后来的人点亮了一盏盏灯。
有时候我会想,到底是什么让王曼霞那一夜一回头,眼神里却还是清清爽爽,没有亏欠半分呢?或许,心里装了大的东西,才有底气直面别人的误解吧。世事多波折,有的人一生只为一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