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丁盛申请把关系转到深圳,想要一家团聚,纪委:怕是有困难
发布时间:2025-08-11 02:09 浏览量:4
“人啊,有时候折腾一辈子,临了临了,还不如能跟儿女搁一块吃顿早饭。”你说,这丁盛要不是当年军里掉了队,哪里会那么坎坷?当了大半辈子的大将,最后为了户口、干休所的那点住房,又是托人又是递材料,折腾得像个普通老人。我隔壁小王说,人头顶上的风,就是命数,丁盛算是吃过太多顺风也熬过太多逆境。
其实,丁盛这一生,开头算风光。1973年那阵,毛主席一句话,八大军区司令员换防,南京和广州的两位主将等于你来我往。南京的大个子许世友被调去广州,那边的丁盛正好顶了南京的位置。你看这像不像我们办公室换座,坐惯了自己沙发的,猛地要换个硬板凳,又得适应新气候,新规矩。许世友去了广州,不像有些老领导板着脸当“甩手掌柜”,还真是卷起裤腿下地干活,带着军区人啃着玉米糊糊也咬得咯吱响。许世友性子急,手脚快,满军区都跟着他学风——雷厉风行,没半点拖泥带水。
那边丁盛呢,刚到南京,按说也搞了几桩有头有脸的大事。可他这人本身不八面玲珑,说话有时横直,办事也不太讲究官场上的那些“油滑”。该拿脾气拿脾气,该批评就批评,结果不少旁人私下跟他掰扯,明着一口一个“老丁”,背地里“忒不会处事”——大领导有时候也挺难,进了屋不是小我,是个局。
再说他后来,1977年那场饭局。本说是叙旧,结果搅进了些不该沾的人,闹得个风波,丁盛一辈子铁骨铮铮,一下在政治浪头上栽了跟头。其实你想,老兵一生枪林弹雨,到头来因为饭桌上的误会,把自己从厅里的将军,变成在南方投奔子女的寻常老人。历史大潮面前,个人英雄也就那么一回事。
话头转远点,丁盛少年时是村里嘎嘎壮的愣头青。17岁进了队伍,跟几位同乡小子背着铺盖、扛着棉被去当兵,多少还是为了能吃饱饭,顺带“闹闹新鲜”。刚进部队的时候啥都不懂,先在通信组当了两年学徒,后头又混了个政治助理员。土出身,粗手粗脚,特别实在,你让他玩机巧,真不行。周围的老班长还说,老丁就是个干活的料。
抗日时期,队伍里人才济济,丁盛跑过政委,当过旅长——小战役里头也带过队,只是大事没怎么轮得上。你说,革命队伍里出头,总得等机会。丁盛这个人,急点火,但时运来得晚。
解放战争里,四野和二野顶了白崇禧的桂军。林彪做事向来谨慎,主张“先稳不动”。但事有巧妙,恰是那一回,丁盛没接到林总的“原地待命”令。他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性子,等不得,领着一三五师就扎进桂军要塞。好家伙,桂军主力七军硬接招,结果让一三五师打得七扭八歪。林彪见丁盛误打误撞成了“打头阵”,还打了好仗,谁都松了口气。有人背后调侃说“丁大胆”,林彪也乐:“本以为羊进虎口,结果都是猛虎。”历史就这样,偶尔掉链子,居然成大功。
1952年朝鲜战场,朝气蓬勃,冷飕飕的阵地上炮火轰响。丁盛领着54军打了一场气概十足的金城战役,把李承晚那帮人打得不敢再耍花招。那会儿的丁盛是英雄,朝鲜回来,一身战火味儿。
没歇稳,又赶上西藏那茬事。丁盛被点去西藏,清肃闹事。可世界风云变幻,没几年印度又开始在边上挑刺。后头的1962年,对印反击战,丁盛上前线。只用了三周时间,打得印军满山乱窜。收复达旺后,印度那边听着“丁盛”这名字,军心都要虚几分。那时的丁盛被看作“打不垮的铁汉子”。
1968年,丁盛到了广州军区当司令,五年后和许世友换了防。那点儿是高光,但也伴着压力。军区里,他有个规矩:要求干部要利落,不许照本宣科混日子。有一回,干部念稿念得头头是道,丁盛听着火大,甩一句“你长没长脑子?”场面一度很尴尬。可在士兵这边,他常带点体贴。比如到农场见战士剁猪草用的是破铡刀,他二话不说,叫团长亲自下来体验,这事闹得官兵心服口服,最后全场刀具都换了新,干活顺心省力。
其实咱们常说会做人重要,尤其在大场面。毛主席有时也劝丁盛,多注意政治关系,学着圆润点。可丁盛骨子里不懂逢迎,认人凭交情。只想着感谢那些帮过自己的人,殊不知这样反倒伤了没在圈子里的老领导。这种事,各有说法,也没个定论。
但天有不测。1971年四野系统的老将被陆续清理,之后的饭局成了丁盛命运的分水岭。与那几个“反动派”见面后,流言飞快,丁盛轰然失势,昔日的亮丽从此散落泥土。
1977年被撤,党籍也没了,生活一下子跌到谷底。幸亏后头改革开放,他的几个儿女赶上了深圳的好时光,成了南方的新移民。他年纪大了,病根也沉,1989年干脆和老伴搬到深圳投奔子女。可是说来现实,丁盛之前被安排在南昌做干休,医疗资源一般,常患病、就医难,只得辗转南京再回深圳。但户口、待遇都跟不上,住在儿女家又不想太打扰孩子,生活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1995年,流传出干休所还有房子的消息,丁盛燃了点希望。向组织递交材料,期盼能转到深圳分套小房。这样一家子能安稳团聚,再不用分隔三地。可纪委的回信里藏着无奈:“操作很难。”深圳户口紧俏,外地干部转不过来,本地政策也不松口。想享福得持有本地户口、住房、收入才行。要真硬转,只能自己掏钱、舍去原单位的福利和待遇。
横竖掂量一番,纪委出个折中办法,把丁盛安排去了广州干休所,毕竟有房,还靠近深圳,家人探望也方便。丁盛捧着材料那一刻,大概心头五味杂陈吧。
其实故事到这儿,没个痛快收尾。丁盛这一辈子,上过战场,下过农场,当过军长,也曾兵败如山倒。坐过厅堂,也蹲过儿女的客厅,咱们觉得风光,其实都是个借宿的日子。人这命,仿佛没谁能说自己走运到底。从丁盛的最后岁月,看得见他一己的坚韧、失落,也有点世情的酸楚。你要说一代将星的结局是辉煌还是凄清,也许都不算准确。就像那句老话——“人间万象,终归是聚散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