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礼物:93岁奶奶战胜脑梗、大出血、休克,七夕笑着出院
发布时间:2025-09-08 08:58 浏览量:1
湘医快报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李圆菲 赵飞)“看着奶奶坐进汽车,笑着挥手说‘回家啦’,我们全家都掉眼泪了!”七夕佳节这天,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副主任医师李圆菲的手机里弹出一条信息,给这个浪漫的节日又增加了一份团聚的幸福。
这条短信来自于一位93岁高龄奶奶的家属,而这位奶奶刚刚经历了脑梗、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多重“生死考验”。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康团队的全链条守护下,她不仅闯过了鬼门关,更通过科学的呼吸康复训练,从卧床不起、依赖氧气,到能自主进食、坐轮椅活动,最终在浪漫的七夕佳节顺利出院。
命悬一线:93岁奶奶的“重症闯关路”
故事要从几个月前说起。93岁的奶奶因突发脑梗,合并消化道大出血,一度陷入失血性休克,紧急手术后转入ICU(重症监护室)。此时的她全身极度虚弱:呼吸肌无力,连简单的喘气都费力;营养不良导致体重骤降,肺部感染反复;吞咽功能丧失,只能靠胃管进食;下肢几乎无法动弹,连坐起来都是奢望。“当时医生说,老人全身器官像‘生锈的机器’,任何一个小感染都可能致命。”家属回忆起刚入院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多学科协作:医护康团队的“精准施救”
面对这样一位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医疗团队没有退缩,副主任医师李圆菲第一时间牵头,组织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医护康攻坚小组”,像“拆弹专家”一样逐个破解难题——
感染控制“打头阵”:针对肺部感染,团队精准使用抗生素,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指标,确保感染灶逐步消退。
营养支持“强根基”:奶奶一度因腹泻无法正常进食,主治医师袁琼比家属还着急:“老人本来就虚弱,营养跟不上,康复就是空谈!”她连夜查阅资料,和中医医师曾国里反复探讨,结合奶奶体质定制了“山药莲子粥”“茯苓瘦肉汤”等中医药膳,一周后腹泻奇迹般好转,胃管喂养终于顺利进行;
呼吸康复“焕活力”:呼吸康复治疗师周世岩成了奶奶的“专属教练”。他先通过评估制定康复计划——从床上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到床边的肌力增强训练,再到引入“康复机器人”辅助下床行走。“第一次在机器人帮助下站起来时,奶奶抓着我的手直发抖,但眼里闪着光难以置信地说‘我还能走?’”周世岩说,正是这次“站起来”,让老人重拾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躺平”到“动起来”:呼吸康复的“魔力”在哪?
“很多人以为‘养病’就是躺着不动,其实对呼吸衰竭的老人来说,‘动起来’才是康复的关键!”科主任赵飞主任医师解释,呼吸康复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而是一套科学的“全链条疗法”:
从病床到轮椅:通过呼吸肌力训练、咳嗽训练帮助肺部“排痰充气”,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奶奶逐渐能自主咳痰,脱离了氧气。
从胃管到餐桌:吞咽肌群训练让萎缩的肌肉“苏醒”,奶奶终于能拔掉胃管,亲口尝到家人做的粥。
从病房到卧室:出院前,护士长朱佳玲手把手教家属用移位轮椅转移老人,康复团队还制定了“家庭康复手册”,从膳食搭配到关节训练,确保康复效果在家里延续。
赵飞强调:“呼吸康复没有‘终点线’,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衔接,才能让老人真正‘活得有质量’。”
七夕团圆:康复是爱与科学的双向奔赴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和康复,奶奶一步步从RICU转到普通病房,再到能坐轮椅晒太阳。七夕节当天,当她坐着轮椅、带着笑容出院时,RICU的医护人员自发在走廊列队送别。“看着老人能和家人团圆,所有的熬夜、焦虑都值了!”袁琼医师笑着说,眼角却泛起了泪光。
这个93岁高龄奶奶的康复故事,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展现了长沙市中医医院“医护康一体化”的诊疗实力——用专业破解难题,用耐心守护希望,用呼吸康复为重症老人点亮“重生之路”。正如团队常说的:“对医生而言,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对患者而言,只要不放弃,奇迹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