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协议:美国的突破改变南高加索地区力量平衡

发布时间:2025-09-08 11:00  浏览量:1

特朗普(中)成功让帕希尼扬(右)与阿利耶夫握手 (法国媒体)

2025 年 8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一起现身白宫,以出席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最终和平协议的签署仪式。鉴于双方今年 3 月宣布在和平谈判上取得了切实进展,这两个在南高加索地区不睦数十年的国家最终达成和平协议并不令人意外。然而,这项协议的条款却非常令人意外,尤其是有关赞格祖尔走廊未来的条款。自 2020 年 11 月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上一次战争结束以来,赞格祖尔走廊一直是导致双方谈判停滞的主要障碍。

根据这项和平协议,亚美尼亚同意授予美国在未来99年内管理和监督赞格祖尔走廊(现已被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的权利。美国政府则将委托由几家大型公司组成的财团,在该走廊修建铁路、油气管道,甚至可能铺设光纤和电力线路。赞格祖尔走廊贯穿亚美尼亚最南端,沿着亚美尼亚-伊朗边境,连接阿塞拜疆大陆地区和纳希切万地区。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第一轮战争以来,赞格祖尔走廊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这项重新开放该走廊的协议令人感到意外 – 如果没有这项协议,两国就不可能建立正常、和平的睦邻关系。而美国竟然轻易地、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南高加索地区,并且获得了管理该走廊的权利。美国进入该地区对所有相关方都具有战略意义,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和中国。那么,这项协议是如何达成的?美国是如何获得在南高加索地区这种前所未有的存在的?这一战略发展对长期关注该地区安全和力量平衡的其他各方又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对 20 世纪 90 年代初独立后的南高加索国家的看法,与它们在沙皇政权统治下或仅仅是苏联内部的边缘联邦单位时的看法并无区别。南高加索地区与西边的乌克兰一样,都是通往俄罗斯大陆的战略门户。俄罗斯渴望使其免受任何西方影响,并防止其在任何层面或类型上对俄罗斯内陆构成威胁。在 2008 年夏天,当格鲁吉亚政府似乎转向西方并寻求加入北约时,俄罗斯直接且公然地进行了干预。俄罗斯军队摧毁了格鲁吉亚的军事能力,并促使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显然,如果没有亚美尼亚立场的根本转变,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和平协议(包括美国在赞格祖尔走廊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尤其是在多年来阿塞拜疆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建立了正常关系的情况下。

在 1989 年至 1994 年第一轮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冲突爆发期间,俄罗斯站在了亚美尼亚一边。战争结束后,亚美尼亚成功控制了位于阿塞拜疆中部、亚美尼亚族占多数的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及阿塞拜疆其他地区,并确保了与纳卡的领土毗连延伸至拉钦走廊以外,而拉钦走廊是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人往返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本土的传统通道。此外,亚美尼亚还关闭了连接纳希切万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和阿塞拜疆本土的赞格祖尔走廊。在那一轮冲突中,俄罗斯站在了亚美尼亚一边,尽管当时阿塞拜疆的亲西方立场尚未明确。这首先是因为亚美尼亚与俄罗斯之间密切的历史联系;其次是因为亚美尼亚自 1992 年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其成员国,而阿塞拜疆在此前选择不加入该组织。

在 2020 年秋季,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最新一轮冲突爆发,并演变成一场持续6周的灾难性战争。到同年 11 月战争结束时,阿塞拜疆在土耳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重新控制了纳卡地区及其周边被亚美尼亚军队占领的大部分领土。此次,俄罗斯并未直接介入战争,而这种不愿介入或许正是阿塞拜疆最终获胜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亚于土耳其向阿塞拜疆提供的支持。

外界对俄罗斯在 2020 年这场战争中的立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读,其中最合理的是:俄罗斯在这场战争爆发前的几年内的确致力于和平解决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但亚美尼亚的顽固立场阻碍了俄罗斯方面的努力。俄罗斯或许已经发现,解决冲突的最佳途径需要允许南高加索地区出现新的力量平衡,这就迫使埃里温政府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俄罗斯还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的信任 – 后者自 2018 年上任以来就毫不掩饰其西方倾向,并开始与西方大国(尤其是法国和美国)开辟沟通渠道。

然而,俄罗斯并没有从该地区撤军,也没有从其两个主要邻国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中退出。在帕希尼扬承认战争失败并下令所有亚美尼亚军队撤出阿塞拜疆后,俄罗斯立即召集帕希尼扬和阿利耶夫前往其首都莫斯科,并签署了停火协议。该协议规定在纳卡地区部署俄罗斯维和部队,以保护该地区的亚美尼亚公民免受阿塞拜疆军队的袭击。协议还规定开辟连接纳卡地区和纳希切万地区的走廊。然而,这项泛泛起草的协议旨在确保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作用和影响力,而并未建立明确的机制来确保开放这些走廊 – 这也成为了相关谈判在后来几年内面临的一个症结。

俄罗斯在达成这项停火协议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未阻止亚美尼亚总理推行其对西方开放的政策。或许,2020 年战争的失败才是亚美尼亚转向西方的更大动力,帕希尼扬现在希望这将有助于亚美尼亚的经济复苏,增强其国防实力并维护其国家安全。2021 年夏季,帕希尼扬领导的公民合约党在早期议会选举中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击败了其对手 – 后者毫不掩饰地希望亚美尼亚重返俄罗斯的保护伞。毫无疑问,这场选举胜利为帕希尼扬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更大的自信和合法性。

2022年2月,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并迅速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通过向乌克兰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支援,北约国家间接地参与了这场战争。无论是因为俄罗斯深陷代价高昂的乌克兰战争,还是因为这场战争给欧亚联盟版图蒙上了阴影,俄罗斯在乌克兰事务中的升级都为亚美尼亚摆脱其此前对俄罗斯的依赖提供了更广阔的窗口。在美国国务院的主持下,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首轮和平谈判于2023年5月召开。尽管谈判举步维艰,但两国官员多次重启谈判,直至在今年 3 月宣布了和平协议草案。

2023 年 9 月,埃里温首次宣布亚美尼亚和美国军队将在亚美尼亚首都附近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尽管遭到俄罗斯的强烈抗议,但演习仍按计划进行。这些举动或许最清楚地表明,尽管亚美尼亚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没有退出由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但它已不再重视与俄罗斯维持特殊关系,也不再重视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关切。

另一方面,包括帕希尼扬在内的亚美尼亚政府官员自 2021 年夏季以来,已开始与土耳其官员举行一系列会晤,旨在恢复两国关系。亚美尼亚外交部长受邀出席 2025 年 4 月召开的安塔利亚外交论坛,并明确表示亚美尼亚正致力于在政治、经济以及通讯和航空等所有领域实现与土耳其的关系正常化。毋庸置疑,帕希尼扬政府所走的道路 – 无论是寻求与阿塞拜疆的持久和平,还是优先发展与其主要邻国、亚美尼亚通往世界的门户土耳其的关系,已经不再将它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放在首位。

赞格祖尔走廊全长仅 40 公里,但其较短的地理位置使其不仅受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地区和国际大国的关注。显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平协议就赞格祖尔走廊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将参与该走廊建设的各方以及与南高加索地区地缘战略位置相关的各方,划分为了赢家和输家。

首当其冲的赢家当然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将告别战争与冲突的时代,以开启和平与发展的新纪元,寻求在两国人民之间营造和解的氛围。几个世纪以来,两国的命运因地理联系而紧密相连。该协议恢复了巴库与纳希切万地区之间的直接短途交通,保障了连接亚美尼亚和纳卡地区的道路安全,并为两国的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 无论是通过对土耳其的多维度开放,还是利用其作为欧亚之间最短路线的地理位置。

土耳其无疑也是赢家之一,尽管它或许曾希望赞格祖尔走廊问题能够由地区各方自行解决,而无需任何大国的介入。然而,由于土美关系总体上更倾向于结盟而非冲突,因此,美国作为该走廊的监督者和担保者的存在并非安卡拉的主要担忧。这条走廊的开通将为土耳其、阿塞拜疆以及其他中亚国家开辟道路。而土耳其将由此巩固其作为东西陆路通道主要门户的地位,并由此对全球贸易和能源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此,毫不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项和平协议签署的几天之后,即 2025 年 08 月 22 日,土耳其就开始修建一条连接土耳其东北部城市卡尔斯和阿塞拜疆纳希切万的铁路。安卡拉方面宣布,这条耗资 24 亿欧元的新铁路将于 2029 年竣工。当然,从卡尔斯出发,可以通过陆路前往黑海的任何一个主要港口,或者穿越安纳托利亚前往地中海。

另一个主要赢家则是美国。自二战后作为西方阵营的主导力量首次登上国际舞台以来,美国一直未能在南高加索或中亚地区站稳脚跟 – 无论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冷战结束之后。通过斡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平协议,并让两国接受其监督、保卫和开发赞格祖尔走廊的承诺,美国正在南高加索地区建立其永久存在。这将使其能够影响伊朗,与中亚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在控制东西方主要交通路线之一方面发挥作用。

输家阵营则包括俄罗斯和伊朗。俄罗斯的损失惨重且出乎意料,因为这项和平协议清楚地表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已决定朝西转向。尽管美国在赞格祖尔走廊的长期存在可能并非军事性质 – 至少在初期并非如此,但这却将美国首次置于俄罗斯联邦的南部入口;俄罗斯曾于 2008 年在格鲁吉亚以毁灭性的武力抵抗了这种局面。

伊朗的损失不仅在于该协议将美国带入其北部邻国,还在于赞格祖尔走廊的开通切断了伊朗通往亚美尼亚以及由此通往格鲁吉亚和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路线。由于土耳其通往中亚国家的路线要经过伊朗北部,因此,该走廊的开通将使伊朗失去其控制东西方贸易的最重要杠杆之一。尽管伊朗一直是亚美尼亚的地区盟友,但这项和平协议有可能打破南高加索地区的力量平衡,并使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占据优势。这一发展可能会对伊朗阿塞拜疆人的地位构成威胁 – 他们的人数甚至超过了阿塞拜疆人本身,并且在民族主义倾向中占据主导地位。

伊朗官员 – 尤其是前伊朗外交部长、现任最高领袖顾问阿里·阿克巴尔·韦拉亚提 – 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平协议签署后立即表达了愤怒。2025 年 08 月 18 日,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对埃里温进行了正式访问,并会见了亚美尼亚总统帕希尼扬。由于一直反对开放赞格祖尔走廊的伊朗意识到放弃该协议已不再可能,伊朗总统必然会寻求一定的安全保障。帕希尼扬无疑已向这位伊朗客人承诺,美国在赞格祖尔走廊的存在不会具有军事性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对协议的这种解读是否足以让伊朗人放心。

而中国方面的得失则难以评估。过去十年来,中国一直在中亚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从 2023 年开始组织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之间的年度峰会。赞格祖尔走廊的开通为如今被称为"中间走廊"的地区提供了一条更短的桥梁。多年来,中方一直致力于建设"中间走廊",并将之作为其东西方陆海贸易网络项目(即"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或许与土耳其一样,希望赞格祖尔走廊能够在没有美国介入的情况下,按照地区国家的意愿开通。然而,无论赞格祖尔走廊的未来局势如何,中国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多个南亚、中亚国家都存在睦邻关系,其地缘战略地位远胜于任何其他大国。

连接东西方的"中间走廊:可以穿过格鲁吉亚,从那里通往土耳其,然后通往地中海,或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通往巴尔干半岛和欧洲。自赞格祖尔走廊关闭以来,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就需要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商业货运列车也曾沿此路线前行,但过去两年来,该列车的班次零星且稀少。由于俄罗斯近年来在格鲁吉亚恢复了很大一部分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它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失利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失去了控制东西方交通路线的作用。

然而,这种评估似乎更像是一种自我慰藉,而非对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平协议所蕴含的巨大地缘政治现实的解读。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由来已久:沙皇俄国向高加索地区的扩张始于 19 世纪初。即使是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带来的权力失衡似乎使该地区各国即将脱离俄罗斯而获得独立时,红军也重新确立了苏联对所有高加索国家的控制权。在苏联解体后,南高加索地区以及中亚、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相继独立。然而,出于地缘战略考量,后苏联时代的莫斯科竭尽所能地维护其在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大问题:赞格祖尔走廊协议是否真正标志着南高加索地区长期和平、合作与繁荣的开端,还是仅仅代表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之后俄罗斯又将以某种方式重返该地区?当然,这只是一项框架性的和平协议,在美国驻扎该地区的规模和水平、走廊开发项目委托方的指定以及该项目的实施方式明确之前,许多细节仍有待商议。正如俄罗斯在过去 10 年内成功恢复了在格鲁吉亚的影响力,并被迫以军事力量捍卫其在乌克兰的战略安全一样,现在或许需要等待俄罗斯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朝西转向问题上的意图变得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