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刘思齐病逝:李讷李敏无法到场送别,四个孩子同框场面感人

发布时间:2025-09-09 18:43  浏览量:1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5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京香山,毛泽东坐在屋里,神色沉重。

窗外风很大,门吱呀一声开了,是秘书送来的电报。

他看完电文,没有说话。

几分钟后,他只是低声说了一句:“不要告诉她。

这事儿,后来瞒了整整三年。

电报的内容,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那时候,他刚结婚一年。

而刘思齐,还在住院,刚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

她不知道,丈夫口中所谓的“出差”,其实是奔赴了生死未卜的前线。

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思齐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

但她的故事,远比大多数人知道的更沉。

她原名刘宋,出生在1930年,父亲刘谦初是中共早期党员,1927年牺牲,年仅34岁。

临终前,他在狱中托人给未出生的女儿取名“思齐”,寓意“思念齐鲁”。

她从来没见过父亲。

母亲张文秋独自把她抚养长大。

那会儿的日子很苦,但她记得,母亲常说:“你是烈士的孩子,要挺得住。

1938年,延安。

共产党办了一场话剧《弃儿》,刘思齐当时只有八岁,却演了主角。

毛泽东也在现场。

他很欣赏这个小姑娘,听说她是刘谦初的女儿后,说了一句让身边人印象很深的话:“这样的孩子,要好好培养。

从那以后,刘思齐成了他的干女儿。

再往后,就是1946年。

那年她16岁,在西柏坡见到了刚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

那会儿他已经24岁了,沉稳安静,见识也广。

她起初只是把他当“大哥哥”,可后来,两人越聊越投缘。

有一回,两人晚饭后聊天,一看表,已经快夜里十一点。

那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谈。

再后来,两人感情越来越深。

毛泽东看在眼里,心里其实是高兴的。

毕竟,刘思齐是他认的女儿,毛岸英是亲儿子,两人能好上,他自然放心。

可这婚事还真没那么容易。

因为刘思齐还差几个月才满18岁,按照当时华北解放区的规定,女方未满18不能办婚礼。

毛岸英急了,觉得父亲是主席,完全可以通融一下。

结果毛泽东一句话把他噎住了:“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

这事儿就这么拖了几个月,直到1949年10月15日,刘思齐才和毛岸英正式结婚。

婚礼极其简单,只有几个亲朋好友,毛泽东亲自主持仪式。

照片里,刘思齐梳着麻花辫,笑容青涩,毛岸英站在一旁,表情端正,看得出他对这段婚姻的珍视。

婚后不久,刘思齐继续读书,毛岸英全力支持。

日子虽然清苦,但两人感情很好。

可惜,甜蜜没持续多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毛岸英主动请缨参战,他没告诉刘思齐实情,只说是“出差”。

那时候她刚做完手术,身体还虚弱。

他不想她担心。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毛泽东决定隐瞒这个消息。

他知道,刘思齐太年轻,承受不了。

这个秘密,一藏就是三年。

直到1953年,刘思齐从苏联学成回国,毛泽东才让她知道了真相。

刘思齐扑在他膝盖上,哭得几乎说不出话。

毛泽东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房间里只剩下她的哭声。

从那以后,她开始频繁失眠。

尤其是晚上,总是独自流泪。

毛泽东看在眼里,劝她去苏联继续深造,希望换个环境能帮她走出来。

他还说了一句当时很少有人敢说的话:“守寡是封建观念,不能绑住你一辈子。

她听进去了。

几年后,在毛泽东的撮合下,刘思齐和空军教员杨茂之结婚。

那时候毛泽东特意给张文秋写信,说这个人“老实、可靠、有担当”。

他还托人送去300块钱,说是“爸爸给的嫁妆”。

婚后,刘思齐生了四个孩子,日子过得安稳。

但她从未忘记毛岸英。

她去过朝鲜很多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

那年她已经83岁了,走路都要人搀扶。

可她坚持要亲自去。

在志愿军烈士陵园前,她跪了很久很久。

人们说她哭了,但哭得很轻。

2022年3月,刘思齐去世,终年92岁。

那天,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讷和李敏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到场,但她们的孩子都来了。

现场有张合影,四个孩子并排站着,神情肃穆。

那之后,再也没人这样叫她“大嫂”了。

参考资料: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李敏、李讷,《父亲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

张文秋口述,刘思齐整理,《母亲张文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最后日子》,《党史博览》,2010年第7期

《志愿军烈士毛岸英牺牲始末》,《炎黄春秋》,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