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一下子挤满病人,各个呼吸困难!医生提醒:和这类天气有关
发布时间:2025-09-10 10:45 浏览量:2
►
本文190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们急诊室一下子被堵满了!”
这是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他说,最近几天,医院接收了大量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患者,有些人甚至突然昏倒在家门口,被家属紧急送来。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病人中,不仅有年老体弱者,还有不少平时身体不错的中青年人。
医生和气象专家联合分析后发现,这一轮突发性呼吸系统问题,与近期频繁出现的雷暴天气密切相关。
很多人对雷暴的印象,还停留在“打雷下雨,关窗就好”。
但你不知道的是,雷暴不只是伴随闪电和响雷的天气现象,它往往还伴随着剧烈的气压变化、空气离子浓度升高、大量过敏原扩散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远比普通下雨天更复杂。
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雷暴过程中,空气中会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臭氧、花粉颗粒等,尤其在雷暴前后短时间内,这些物质的浓度可迅速飙升。
而医学研究也发现,雷暴天气正是诱发一种特殊现象的“温床”——雷暴性哮喘(Thunderstorm asthma)。
雷暴性哮喘并不是传说,它是一种被医学界证实的急性哮喘发作,通常发生在雷暴发生前后几小时内。
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主任陈志远解释,雷暴天气时,大气强烈扰动会把空气中的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打碎成更小的颗粒。这些小颗粒更容易进入肺部深处,引发强烈的气道过敏反应。
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慢阻肺,这时吸入过敏颗粒,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气道收缩、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甚至危及生命。
澳大利亚墨尔本在2016年曾发生一次严重雷暴哮喘事件,短短几小时内有8人因哮喘发作死亡,超过8000人涌入医院急诊室。
“我们发现很多送来的病人,都是本身有呼吸疾病史的。”陈主任说。
雷暴天气对中老年人和过敏体质者的影响尤其显著,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气压骤降影响肺功能
雷暴前后,大气压常常快速下降,导致肺部换气效率下降。对于肺功能本就不全的老年人来说,就像“在薄空气里喘气”。
第二,湿度变化加剧气道敏感性
雷暴天气湿度升高,呼吸道更容易被微粒刺激,引发支气管收缩。
第三,交感神经兴奋,心肺负担加重
雷电声响、空气震荡、心理应激等因素,都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一步增加突发风险。
为了避免在雷暴天气中“中招”,医生给出了以下实用建议:
1. 雷暴预警一出,尽量不要外出
尤其是过敏体质者、哮喘患者、老年人,应尽量待在室内,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
2. 外出佩戴高效防护口罩
如需外出,建议佩戴N95或KN95口罩,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
3. 使用抗过敏药物提前防护
已知自己有过敏史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使用抗组胺药、激素喷雾等药物,稳定气道状态。
4.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但不过湿
雷暴天气后室内湿度可能升高,可使用除湿机,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
5. 出现呼吸困难,立刻就医
不要拖延,不要自行用药,一旦出现胸闷、气促、喘憋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
雷暴天气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止于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气压变化、心理应激可能诱发心绞痛、高血压危象;
神经系统:部分人会出现偏头痛、焦虑失眠;
皮肤问题:空气中臭氧及化学物质增加,可能引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特别提醒,雷暴天气中,儿童和老年人是最需要被重点保护的群体。
但正因为如此,它对健康的影响也更突发性、不可预测。
建议大家养成习惯,每天查看气象部门发布的“雷暴预警”,尤其要注意以下两项指标:
气压变化幅度:≥5hPa需警惕;
空气湿度:超过80%,呼吸系统疾病易发作。
可通过“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或本地气象App,设置雷暴预警通知。
很多人习惯把雷暴当成“气象秀”,拍拍闪电视频、听听响雷就当结束。
但医生提醒,雷暴天气是真正的健康风险高发时段,尤其对呼吸系统来说,简直就是“隐形杀手”。
不是你身体差,而是你低估了雷暴的威力。
学会提前防护、及时应对,才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最靠谱的保护。
下一次乌云压顶、雷声滚滚时,别只想着拍照发朋友圈——先照顾好你的肺。
参考资料:[1] 中国气象局.《雷暴天气健康风险提示》2023年更新版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气象相关呼吸疾病防控指南》2022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