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五大教育集团,有哪些?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09-10 21:25  浏览量:2

新学期进入第二周,天府新区各中小学校园四处涌动着“火力全开”的开学热潮。课堂上,知识碰撞、思维拓展的“能量场”随处可见;课堂外,少年奔跑的身影让青春的活力朝气挥洒在校园。

图据天府七中。

元气满满的开学新气象的背后,是天府新区五大教育集团的加持发力。这些进行了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的教育集团打破资源壁垒,实现着规模化、高质量的教育供给,从根本上推动着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

天府发布聚焦五大教育集团和首席、领航校长,对天府新区的集团办学进行解读,记录天府新区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进程中,所推出的举措、进行的探索和付出的努力。

面对时而在家长圈中流露出的“焦虑”和“卷”,陈东永、陆枋、陈刚、姚敏、张显国、万玉霞六位领航校长有自己的见解和对家长、学生的肺腑之言。

42所成员学校

领航校长:陈东永

天府中学教育集团共有42所成员学校,其中中学4所、特教校1所、小学10所、幼儿园27所。

天府中学。图据天府中学

在领航学校天府中学的引领下,天府中学教育集团形成“一办两会三盟”工作推进机制,并以“新博雅教育”为思想统摄,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围绕“知识·责任·创造”三大核心价值,建设和培育集团“一干多枝”(集团—联盟—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名校长团队如陈东永、陆枋等的带领下,围绕“学术引领、课程教学、实地调研、综合改革、家校社协同”等五个方面,着力将集团建设成为一个以教育文化为核心凝聚力,以学术科研引领为推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力的发展共同体。

成都天府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陈东永是天府中学教育集团的领航校长,也是成都树德中学原校长,天府新区中学首席校长、西南大学兼职教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名校长……各种“头衔”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坚守。在他看来,“教育是专业的、科学的,也应当是深情的、浪漫的,尤其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纯真、有好奇心、富想象力、有自由感的生命。”

树德中学的“辉煌经历”,让陈东永心中充满“底气”,而在新区的各种教育探索,更让他“打造好教育”的理想既温暖当下,更照映未来。

陆枋,四川天府新区小学首席校长,成都天府中学(小学部)校长,正高级教师。

从教40年,她荣获“四川省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成都市特级校长” 等荣誉,担任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省陶会小学专委会理事长,成都市政府督学。陆枋校长主持主研的课题连续三届获得“四川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探索辐射影响着区域兄弟学校。倡导“以事育人,以人成事,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为教师成长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自今日,至未来,她一直在路上。

42所成员学校

领航校长:陈刚

天府七中教育集团于2019年11月17日成立,是天府新区首批成立的教育集团之一。目前,教育集团共有成员学校42所,其中中学5所、小学8所、幼儿园29所,教师2000余名,学生21000余名。

天府七中。图据天府七中

自集团成立以来,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强干壮枝,各美其美”集团发展理念指导下,本着助力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心,先行先试、聚力前行,立足实际、创新实践,在结构优化、创生融合、构建生态三个方面做了积极、大量的探索,成效显著。集团以“立德树人”为共同价值追求,学部、纵队为主阵地,构建“三横三纵”集团发展内部治理体系,重点突出“引领学校的统领、示范”和“牵头学校的指导、带动”作用,着力于“规章制度共建、课程共建共享、教学教研共谋、队伍联合锻造、人才融合培育、活动协同开展”六大领域,整体提升集团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实现教育集团“协同共进、各美其美、优质生态”的发展目标。

天府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陈刚是天府七中教育集团领航校长,获全国首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四川省优秀教师、成都市特级校长、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进个人、首届天府教育“十大感动人物”、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特别贡献奖、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十年”卓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44所成员学校

领航校长:姚敏

天府香山中学教育集团设中学、小学、学前联盟,含44所成员校,其中中学6所、小学8所、幼儿园30所。

天府香山中学。图据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

集团以“学生成长第一”为核心价值观,秉持“共治、共创、共享”的集团治理理念。集团发展特色鲜明,构建“集团理事会—推进办—横向学部服务中心—纵向学术委员会”的治理结构,聚焦全域一贯制教育生态圈建设。通过整合全学段资源、打破学段壁垒、校际壁垒,以课程贯通、教学共研、师资共享、家校社协同为抓手,提升集团内所有学校的办学效能与教育质量,共同实现集团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天府香中教育集团领航校长姚敏是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首席顾问……

她始终秉持“学生成长第一”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共治共创共享”的治理理念,以“为迁移而教、为应用而学”的教学观引领课程、教学、评价改革,锻造永不折旧的卓越干部教师团队,持续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事业观,协力新区教育综合改革,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37所成员学校

领航校长:张显国

天府四中教育集团现共有37成员学校(幼儿园),其中8所中学、9所小学和20所幼儿园,共有教职员工2000余名、学生3万余名。

天府四中。周勇良 摄

天府四中教育集团以“为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使命,确立“成立一个教育集团、锻炼一支干部队伍、探索一种运行模式、扶持一批重点学校、带动一个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理念共生、师资共培、课程共构、活动共融、基地共建、成果共享”六大路径,构建起机制完善、体系健全的发展新范式,系统推进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天府四中教育集团领航校长张显国同时也是天府四中党委书记,四川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全国杰出德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课改专委会理事,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揭榜挂帅”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第四届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

张显国所倡导的“新三生教育”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引领区域教育发展,带动全国500余所学校开展实践研究,区域辐射成效显著。在四川省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正高级、特级等名师、名校长。

天府一中教育集团

45所成员学校

领航校长:万玉霞

天府一中教育集团共有45所成员学校,其中中学7所、小学10所、幼儿园28所。

四川天府新区海洋路中学。

天府一中教育集团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新区增光添彩”为核心,聚焦“育一流人才、建一流师资、办一流校园、创一流品牌集团”目标,秉持“共享、共进、共创、共赢”理念,通过优化办学理念体系、两级现代管理、课程改革(共享高质“三四五式”课堂)、德育实践(“大德育生态圈”)、队伍建设(“双名工作室”)、校园文化(“一校一精品”)等“六优化”举措,着力提升特色品牌与质量品牌,打造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校园特色凸显的高质量教育集团,为新区教育增光添彩。

领航校长万玉霞是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首席专家,教科院联合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课改杰出校长、全国中小学督导专家、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

面对当下时而涌现的“家长焦虑”和各种“卷”,各领航校长有自己的观点——

陈东永

放下焦虑的心

现在的教育,在很多人眼里被窄化为补课、刷题、拼分数,这真的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力慢慢枯萎。我们永远要相信,如果我们的教育更好,孩子们的未来会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1.做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这是人生的底色,也是成长的基石。

2.多运动。运动既能舒展身心、塑造大脑,还能完善人格。

3.多读书。人生的捷径就是用生命去阅读一流的书。

4.多交朋友。朋友是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维度。

5.形成自己做事的态度和风格。人生修炼的目标就是要消化所有的习得,成为你自己,成为那个最得体、最自洽、最舒展的自己。

6.多看外面的世界。对美好生命和美丽世界的认知会被打开,思想和精神会在其中获得成长。

7.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正常地学、聪明地学。放下焦虑的心,你会学得更好!

8.无论你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只要你依然热爱这个世界,你对自我还有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心,你的未来都会无可限量!

陆枋

放眼未来,定义多元成长

1. 呵护好奇心,让探索的兴趣、勇气和能力照亮未来。

孩子的内心世界蕴藏着无尽的潜能,如同一片待垦的沃土,渴望被唤醒与激发。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超越课堂的边界,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探索未知,给予他们“自学校至世界”的平台,予孩子选择的自由,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允许他们勇敢地说“不”。让成长从“被推动”转变为“主动追寻”,在自主探索中培养责任感与内驱力。

2. 筑造心灵港湾,以爱与信任滋养情感、陪伴成长

家,是孩子随时可以停靠的港湾,温暖而充满信任。在这里,情绪被接纳,心声被倾听,失败被包容。与其只紧盯成绩与排名,不如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用耐心与共情搭建沟通的桥梁。父母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为孩子提供稳定而安全的情感环境。让孩子明白: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家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柔的依靠。

3. 拓宽成长之境,以多元视角定义成长

真正的成长不止于一种标准、一条路径。打破“唯分数论”的束缚,鼓励孩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我价值。关注孩子时,要看到他们的好奇心、抗挫力、合作意识等多元素养,而非仅仅聚焦于分数。关注过程性评价,看见孩子的探索和付出,赞美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培养成长型思维。就像繁星各有其轨迹,每个孩子也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熠熠生辉。我们要给予孩子“自今日至未来”的自信和力量。

陈刚

切忌越俎代庖、拔苗助长

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应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读懂生命。生命的生长最基本的特性是自主性、季节性和差异性。因其自主性,所以我们除了创设最好的生长条件外,切忌越俎代庖,拔苗助长。因其季节性,所以我们只能顺应其天性,适性生长。因其差异性,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孩子,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提供适切的课程和学程,助力孩子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成长。违背生命规律的做法,最终都可能伤害生命甚至扼杀生命。

姚敏

教育是成长的旅程

当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时间越用越多,却出现动力下降、压力上升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在赢得分数的同时,是否正在丢失真正的成长?

教育焦虑已不再是个体问题,而成为时代议题。“卷”还是“不卷”?这是许多家庭的现实困惑。但我们始终认为:教育不是竞赛,而是一段成长的旅程。

“要不要卷”?当然要,但要卷得其所。

一卷家长认知:是观念的转变。

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同。教育不该只用分数贴标签,更要看他们是否正在形成独立人格、持续学习力和情绪韧性。

二卷家长目标:是方向的明确。

以终为始,不困于短期成绩。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成才,更是成人。要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成长方向。

三卷家长行动:是陪伴的坚持。

成长不靠突击完成,而靠具体、持续、一致的长期行动。真正的养育,是稳定回应与有温度的陪伴日积月累的过程。

四卷家长情绪:是大人的修炼。

稳定乐观的家长,是孩子成长最深层的土壤。方法未必万能,但情绪的支持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茫然可用规划化解,焦虑可用行动转化,压力可用方法缓解。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起跑多快,而在于能否走得稳、走得远、走得有力量。

张显国

要重点关注生命质量

要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发现、唤醒和激活生命潜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

要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和发展上来;要注重培育孩子的生命意识感、生命幸福感和生命价值感,明确生命的“不可替代性”,让孩子活着、活好、活出价值;要构建教育的生态,要树立“绿色教育,生态发展”的育人取向,做到“心中有生,眼中有人”,打造“活跃和谐”的家校生态。

教育质量不等于分数,内在的包含了分数,家长要追求绿色的、全面的、健康的质量;要重点关注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是孩子终生成长的重要保障,教育过程要充分关注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状态;要全面培养综合素质。要树立“分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副产品”的教育认知,要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念,培育孩子的实践能力。

要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看见学生,教育发生。家长要尊重、热爱、敬畏和相信孩子,激发孩子的主动参与,塑造孩子的主体意识。要培育孩子个性特长。要着重发展1-2项的艺体科技特长,培养孩子的兴趣、情趣和志趣。要关注孩子自主发展。要将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做到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人格自强和文化自信,保障孩子的自主、全面、个性、持续发展。

真正的教育需要在焦虑中保持清醒

身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家长内心的焦虑。这份焦虑,源于对孩子真切的爱,也源于对未来的期待。然而,真正的教育,恰恰需要我们在焦虑的洪流中保持清醒,在“内卷”的浪潮中坚守育人本质——培养视野开阔、身心健康、人格完整,能适应未来并拥有幸福能力的人。

未来的社会,人工智能将重塑职业格局,全球性挑战愈发复杂。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单一的高分,而是可迁移的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力、坚韧的品格以及情感智慧。

面对现实,我们应与焦虑和解,并为之付出理性行动:

做“减法”,守护成长根基:果断减去过度的校外培训和重复刷题,捍卫孩子的睡眠、运动和自主时间。这是他们大脑发育、情绪健康的基石。短期内争得的几分,远不如为孩子储备一生受用的内心能量。

做“加法”,积淀未来底蕴:

加“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精神根基,树立报国志向与文化自信;

加“深度阅读与人文积淀”:构建精神世界,培育价值观与深度思考能力;

加“科学素养与创新实践”:通过科创项目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加“美育与情感教育”:滋养感性素质,提升审美情趣与生命感知力;

加“劳动与国防教育”:在服务与锻炼中塑造责任感、坚韧品格和家国担当。

我们需要转变角色,成为“成长伙伴”。您的情绪稳定与格局视野,是孩子应对风浪的压舱石。

教育是“慢”的艺术,其成果往往显现在未来。让我们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智慧,以今天的冷静与远见,为国育人,换取孩子明天从容应对世界的底气与能力。

新区教育蒸蒸日上,新区教育人正全力冲刺,赋能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