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年增速超40%,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何以领跑全世界?

发布时间:2025-09-10 21:23  浏览量:2

随着AI技术逐步渗透到千行百业,焊接这门古老的工艺,一步步被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从被动编程的工业机械臂,到能够自主识别焊缝的眼睛和大脑,迎来从“人工经验驱动”到“AI数据驱动”的新生。高工机器人观察到,今年已有不少企业发布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甚至包括从L2~L3级别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也相继进入验证阶段。焊接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编程示教、拖动示教,到免示教编程,再到具备一定程度的来料“自适应”焊接能力。在2025年(第四届)高工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上,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就《2025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背景及智能焊接机器人行业现状,进行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稚龙时代”——技术突围与市场觉醒的双重奏》的主题分享。按照产业研究的角度,围绕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在产业链上游部分,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智能焊接设备(焊枪、焊接电源、变位机、其他辅助设备)、视觉/激光焊缝跟踪系统、焊接控制系统等。中游为系统集成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集成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工站,以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的自动化产线。下游包括汽车、船舶、钢构等数个终端行业。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5.92亿,预计今年有望超达到26亿元规模。基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GGII预计,到2030年全球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将达到5.03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规模。在此期间,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将领跑全球,2024~2030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同期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3%。软件能力从全球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链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市场依然领跑全球市场,核心原因在于中国有完整的、庞大的制造业品类支撑,这些产业应用覆盖了所有焊接工艺类型,包括焊接技术的迭代,大多也是在国内客户痛点需求下催生。高工机器人观察到,近年来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对大小脑的关注度空前提升,主要包括对算力和软件算法的关注,从智能焊接系统成本占比的变化来看,也在侧面印证上述趋势。GGII数据显示,2024年,在一套完整的智能机器人焊接系统中,机器人本体占35%,是最大的支出部分;其次是视觉感知\激光追踪系统,成本占比达27%;第三位是智能焊接控制系统,占比接近8%,相比往年,视觉感知和控制系统的成本占比有所上升。整体来看,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的核心还是在于“感知、控制、离线编程”,智能化的核心考验已从传统硬件层转向软件层面,机器人智能的终局一定是软硬结合。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表示,未来整个焊接机器人产业链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软件和智能化去拉动市场增值,挖掘产业链价值。中国焊接机器人何以领跑全球焊接市场?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下3大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国产弧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2022-2024年间,国产弧焊机器人企业出货量迅速增长、国产化率快速提升,GGII预计,2025年弧焊机器人的国产化率将超过55%,如埃斯顿、卡诺普、埃夫特、藦卡机器人、钱江机器人、凯尔达等国产企业已跻身2024年中国弧焊机器人市场销量TOP10,外资弧焊机器人市场占比将被下降到至45%以下。第二,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加速,包括3D视觉、激光追踪等前端感知系统,以及智能焊接系统、配套焊机设备的国产化,为焊接机器人走向智能化提供了产业链基础。第三,作为新生力军的协作机器人,已在多个市场中快速起量,如仓储物流搬运、汽车制造、3C装配、工业质检等领域。GGII数据显示,中国协作焊接机器人在2024年出货量已经超过3000台,预计有望在2028年突破1万台大关。协作机器人在船舶、钢构、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等焊接场景的加速渗透,为工业场景中多品类、多机型焊接协同任务创造了先行条件。郑利瑶表示,不止是在焊接场景,展望未来,在工业各个场景中一定会出现多机种协同作业,比如双足人形、轮式人形、四足机器人、移动复合机器人等,这已成为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智能焊接跃升路径逐步从2到N从当前下游应用场景来看,钢构行业、造船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影响焊接机器人的发展。钢构行业从2019年到2023年产量持续攀升,目前已经进入存量优化期,对智能焊接所带来的降本提效需求明显。而船舶行业景气度从2019年以来持续攀升,进入火爆周期。2025上半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再创新高,在手订单量已经逼近25000万吨,急需用智能焊接替代传统人力焊接,满足高效订单交付。GGII预计,当前钢构行业对焊接机器人需求空间在26万台,船舶行业的需求则在6万台以上。而其他场景,如金属加工、重工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处于不同的智能化、工艺进阶需求阶段,预计上述三大领域对焊接机器人的需求量在30万台左右。从工艺角度来看,弧焊依然是智能焊接的主要应用场景,随着不同工业细分场景的需求变化,包括点焊、激光焊等工艺的市场渗透率也在同步增长。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和多模态融合”将是机器人产业走向智能化的必由之路,聚焦到智能焊接机器人领域,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技术融合为智能焊接机器人提供了智能进阶的方向。比如基于ML/D训练的AI视觉系统,能够对非标工件进行智能感知与追踪,完成各类复杂焊缝的位置与形状的高精度识别。在多模态技术领域,需要完成对电信号、熔池状态、声纹特征、力反馈等异构数据的高精度同步采集。又比如自适应焊接控制,AI技术助力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材料厚度、温度的变化,动态调整焊接参数。而多模态技术领域,则需要通过视觉、力觉反馈,实时采集焊接缺陷和工艺偏移,对其作出实时诊断和指令优化。回到产品落地层面,就目前来看,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将在五个层面引领行业变革:第一,免示教,实现最优工艺参数和自适应焊接程序。第二,通过强化学习,完成对焊接过程,焊缝质量的实时监测以及故障自诊断。第三,AI感知/决策,精准地处理下料误差、焊件变现等行业难题。第四,灵活自主,焊接机器人配合可移动底盘,能否在场景中实现自主移动导航免搬运。第五,端到端,在上述多重技术的深度演化下,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未来有望真正实现“端到端”的操作,即从下发指令到任务完成,机器人自主进行感知、理解、决策、执行,不再需要额外的人力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