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行程结束,朝鲜领导人带着女儿刚回国,美媒就曝出一则猛料:特朗普有个绝密计划

发布时间:2025-09-11 09:34  浏览量:2

据台海网报道,朝鲜领导人刚带着女儿结束访华行程,平壤政权刚刚在中俄两国支持下信心大增,华盛顿舆论场就掀起一波新的风暴。《纽约时报》、凤凰卫视、CNN接连曝出猛料——特朗普在2019年任期内曾亲自下令一项针对朝鲜的绝密军事渗透行动。美军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红色中队潜入朝鲜海岸,发动了一场以监听、截获朝鲜领导人通讯为目标的秘密行动,结果却以一场致命意外收场:朝鲜渔民被误杀,任务仓促撤离,事后美国高层集体“失忆”。

朝鲜领导人访华期间,平壤高层与北京、莫斯科紧密对接,刚刚与普京在中国会面,朝鲜战略位置陡然上升。美媒此时抛出2019年的绝密档案,时机绝非巧合。按《纽约时报》披露,2019年,特朗普在美朝“河内会谈”期间,亲自批准特种部队渗透朝鲜,目标是安装窃听装置,截获朝鲜领导人的核心通讯。情报界、特种作战圈都明白,这种行动的门槛极高,风险指数爆表。美国总统亲自授权,既是对朝鲜安全形势的高度戒备,也反映了美方对朝鲜领导人的不信任达到了极限。

海豹队员身着黑色潜水服,夜视镜加持,搭乘核潜艇悄然抵近朝鲜海岸。冬夜寒风中,他们以为登陆点无人,忽略了附近正有朝鲜渔民作业。渔船电筒扫过海面,队员担心暴露,在无法联系指挥部的情况下,直接开火,数秒内将船上所有人击毙。事后登船检查,发现死者为平民,无武器、无制服,只是捕捞贝类的渔民。为掩盖证据,队员还用刀破坏尸体,让其沉入水中。任务被迫中止,队伍迅速撤离。美方事后机密审查认定“符合交战规则”,但无论是国际公法还是道义底线,这种“误杀”都难以自圆其说。

特朗普在事后如常否认,公开表示“毫不知情”,白宫也坚决不予承认。美国传统操作,敏感事件一律否认到底。可这次《纽约时报》的报道细节极多,行动时间、参与小队、现场情况、后续处理,几乎每一环都能对上已知情报。媒体还指出,这项任务未通知国会情报委员会,涉嫌违反美国法律。这种“总统绕过国会”的操作,暗示白宫高层对行动的敏感性、非法性心知肚明。

有人质疑:既然美朝2019年还在河内会面,会后朝韩还能签署《板门店宣言》,特朗普还敢在板门店和朝鲜领导人短暂“跨境会面”,怎么可能事发后关系不崩?但要知道,国际情报博弈和公开外交向来是“两张脸”。美方一边谈判,一边下黑手,历史上早就不是新闻。朝鲜领导人本人对美方极度不信任,河内会谈无果而终,朝鲜随即试射导弹,外交降温,正好与此事时间线咬合。美方公开否认,朝方保持沉默,恰恰说明事态的敏感和危险。

韩美日的反应也值得玩味。刚刚朝鲜领导人回国,韩美日三国就打算启动“自由之刃”联合军演,海空联动,规模空前。朝鲜明白,军事压力只能让局势更僵,不可能靠一两次军演动摇朝鲜安全。美方一边玩软的(谈判、外交),一边玩硬的(特种渗透、联合军演),以为能让朝鲜领导人低头,这种幻想早被现实击碎。

朝鲜的立场已经极为明确。得益于中俄的战略支撑,平壤不再单打独斗。俄朝去年签下“互助”条约,中朝安保条约早已存在,朝鲜一旦遭遇外部侵略,中俄都不会袖手旁观。美方即使想“以一挑多”,也得掂量后果。事实是,美韩日再怎么“演练”,真要动手的概率微乎其微。半岛局势表面紧张,实则战略平衡已经成型。朝鲜领导人访华、会晤普京,外交动作频频,背后是朝鲜安全感的急剧提升。美方即使再想搞“极限施压”,朝鲜都能“以静制动”。

美军特种部队长期在全球“无声潜行”,越是高风险区域,越有可能采取“灰色地带”行动。朝鲜这样的目标,难度更大、后果更不可控。美国国内对于总统绕过国会、特种作战队“杀错人”也有反思。专家批评,这类行动如果不受制约,既破坏国际秩序,也会反噬自身外交信誉。美国政府每次出事必定全盘否认,早已是国际社会的集体共识。

朝鲜领导人的应对一如既往:不回应、不妥协、不惧威胁。朝鲜媒体对美媒爆料只字不提,平壤高层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对比美方舆论的焦虑和自我纠结,朝鲜的冷静与自信更显突出。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是朝鲜最坚实的底气。短期看,半岛军事博弈还会持续,美韩日的强硬不会让朝鲜让步。真正能左右局面的,还是大国博弈的天平。只要中俄态度不变,美方对朝施压的空间有限。

回头看这场由一则“绝密渗透”引发的舆论风暴,有几个结论值得警醒。一是美军以情报安全为由,频繁越界,带来的是国际信任的持续流失;二是朝鲜在中俄加持下愈发强硬,半岛战略平衡短期内难以打破;三是特种部队“误杀平民”式的黑历史,终究会成为美方无法洗白的污点;四是美朝之间的信任鸿沟,因一场失败的秘密行动雪上加霜。

朝鲜半岛这盘棋,远远没到终局。只要大国角力不断,美朝、朝韩、韩美日三角关系就不会有根本缓和。朝鲜领导人能否继续“以不变应万变”,美国是否还会冒险升级“灰色行动”,都值得持续关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谁也别指望靠外部威胁改变朝鲜的命运,半岛的主动权,已经不再完全掌握在华盛顿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