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女子晨起肺栓塞离世,提醒:晨起不要做3件事,增大栓塞风险
发布时间:2025-09-11 15:17 浏览量:2
很多人都以为,危险的疾病总是发生在老人身上,结果却常常被现实打脸。
一个看似健康的中年人,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一早就突然出事,这样的事情在身边听到过不少。
尤其是肺栓塞,它的发生往往快到让人反应不过来。国内有研究指出,在急诊科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死亡率接近15%,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在发病几个小时之内就离世。
令人震惊的是,很多患者出事的时间点都集中在早晨刚起床不久。
医生解释过原因,其实就是晨起时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慢,加上某些不良习惯叠加,栓子就可能突然脱落,堵住肺动脉,后果极其凶险。
从医学机制上讲,肺栓塞指的是血液里的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阻塞。最常见的来源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长期久坐、手术后卧床、肥胖、吸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静脉曲张,这些情况都会增加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
一旦血栓形成,它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很多时候只是暂时卡在那里,某些动作、体位变化甚至血流速度加快,都可能让它脱落。
而一旦随着血液进入肺部大血管,几分钟就可能让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跳骤停,抢救的时间极为有限。所以医生才一再强调,晨起一定要注意习惯,否则很可能无意中就触发危险。
其中一个特别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刚醒来就猛地坐起身甚至直接下床。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闹钟一响立刻起来,觉得这是自律,其实对血管特别不友好。
刚睡醒时,人体的血压波动比较大,血液还处于比较黏稠的状态,如果突然体位变化过快,静脉里的血栓就可能受到冲击,瞬间被带入血流。
医学上叫做“体位改变诱发血栓脱落”。尤其是腿部有静脉曲张或者下肢有过手术史的人,血管里本来就容易有小血块,这样的动作更危险。
很多突发的肺栓塞案例,都是因为晨起起身过猛导致。其实完全可以在床上多停留一两分钟,先活动一下脚踝和膝盖,再慢慢坐起来,这种小小的动作调整,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另一个高危习惯是晨起第一件事抽烟。很多人都有“起床先来一根”的习惯,觉得能让自己清醒。
但医生反复提醒,吸烟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敌,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推手。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急剧收缩,血流速度骤减,同时还会增加血小板聚集,换句话说就是让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
尤其是在晨起血液本就黏稠的情况下,再抽一根烟,等于是在雪上加霜。有数据表明,长期晨起吸烟的人,血栓性疾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到3倍。
更糟糕的是,烟草里的有害物质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让本来脆弱的血管壁更容易破裂。很多猝死的案例,追溯起来和早晨第一口烟逃不了关系。
还有一个大家不太在意,但其实非常危险的,就是空腹大量饮水或者瞬间喝浓茶、咖啡。
很多健康文章鼓励大家晨起要补水,这个没错,但方式不对就可能成为导火索。
空腹一下子喝进大量冰凉的水,容易导致胃肠道突然扩张,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血压波动明显。
而且短时间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也可能影响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如果本来就有潜在的血栓存在,血流动力的突然改变就会让血栓脱落。
至于浓茶和咖啡,它们里的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这对刚苏醒的心脑血管也是冲击。
医生更推荐的方法是起床后先慢慢喝几口温水,让身体循序渐进进入清醒状态,而不是一口气灌下去。
其实仔细想想,晨起为什么容易出事,根源就是夜间长时间不活动,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到了早晨,交感神经活跃,血压心率上升,整个人从放松状态转为紧张状态,这个过程本身就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如果再叠加一些不良习惯,风险自然就被放大了。医学统计显示,心梗、脑卒中、肺栓塞这些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在清晨的发病率比其他时间高出20%到40%。所以说,晨起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忽视的时间段,反而是最应该小心的时刻。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本身就是血栓高风险人群,却没意识到。
比如久坐办公室的人,一天坐八九个小时,下肢静脉长期受压,血液淤积,很容易形成血栓。再比如肥胖人群,脂肪分布异常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凝血因子水平高。
还有一些人因为外科手术、骨折长时间卧床,血流缓慢加上局部损伤,血栓形成率极高。再加上使用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的女性,凝血系统也容易被激活。
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晨起的每一个细节更要注意。医生甚至建议部分高危人群睡前穿弹力袜,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来降低风险。
很多人觉得肺栓塞离自己很远,但现实是,它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群中增长最快的急症之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肺栓塞的年发病率增长了近三倍,其中中青年占比并不低。
死亡病例里有不少人原本没有严重的基础病,只是生活习惯不好,加上忽视身体的小信号。
比如腿部反复肿胀、疼痛,走路时感觉沉重,这些本可能是血栓的提示,却被当成小毛病忽略。等到血栓脱落进入肺部,留给抢救的时间真的很有限。
在笔者看来,比起等到发病去抢救,日常习惯上的调整才是真正的预防关键。
早晨起床慢一点,不要着急翻身下床;烟瘾再大,也不要在刚醒来时第一口就抽;补水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性大量灌下去。
这些听起来不起眼,但却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安危。尤其是对于已经四五十岁以上、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的人,更应该把这些提醒当回事。
心脑血管病和肺栓塞,往往就是因为一些小习惯而爆发。健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每一天的选择积累出来的。
总的来说,肺栓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当中。
身体其实已经通过一些小症状发出了信号,只是被一再忽视。晨起这个关键时刻,如果能养成更科学的习惯,把风险降到最低,那就是在为自己的心脏和肺脏争取更多安全。
别再觉得年轻就不会得,疾病不会给人机会解释的。珍惜每天睁眼的瞬间,顺顺当当地开始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臻.肺栓塞不可怕,预防康复有讲究[J].健康必读,2025,(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