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连皇帝都能废,为何一辈子没篡位?仅仅因为他忠于汉武帝吗?
发布时间:2025-09-11 17:24 浏览量:3
历史上的权臣很多。
有野心勃勃如王莽和杨坚,一步步篡夺大权,最后篡位的。
或者像曹操,或者曹魏的司马家一样,有生之年没有篡位,却为子孙打下篡位的基础。
有一辈子忠心耿耿,或许有造反的能力,但是兢兢业业辅佐了一辈子君主的,如周公旦和诸葛亮。
有看起来飞扬跋扈,大权在握,最终却被皇帝轻易杀死的,如尔朱荣和宇文护。
可要说到历史上最奇葩的权臣,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可能排得上号。
说他忠心耿耿,可是他连废皇帝的事都干得出来。
要知道就连曹丕的王莽和杨坚都没敢直接废皇帝,而是要玩一手禅位流程。
说他野心勃勃,可是他权力大到能废皇帝,看起来离篡位一步之遥,却一辈子甘心当臣子,没有篡位。
那么霍光为什么不篡位呢?仅仅因为他忠于汉武帝吗?
霍光如果想要当皇帝的话,需要先解决一个问题。
那就是古代都相信皇帝是受命于天,他作为一个臣子,凭什么当皇帝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
历史上全程篡位都有一个完整流程了。
先是架空皇帝,手握大权,然后再搞一个皇帝“自愿”禅位的流程,或者黄袍加身之类的。
曹丕、杨坚、赵匡胤他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可问题在于,这些人都是霍光之后的人。
历史上第一个篡位当皇帝的大臣王莽,也生活在西汉末期,比霍光晚了十几年。
霍光本人生活在西汉中期,此时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权臣篡位当皇帝的案例。
当然这不是说霍光之前从来没有篡夺君主之位的案例。
实际上在秦汉这两个大一统王朝之前的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篡位夺权的例子并不少见。
可问题是,他们大多都是君主本人的家人篡位,这些篡位的人本身就有继承权。
另外像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这样经典的大臣篡夺君主之位的案例,篡位者最终都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和册封。
可是汉朝已经是大一统王朝了,霍光要篡夺的是皇帝之位,而不是诸侯国的君主之位。
哪来的周天子给他册封呢?
既然历史上已有的篡位案例流程走不通,那摆在霍光面前只有一条路了。
那就是像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样,把天下打下来。
可霍光有这个本事吗?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霍光之后几十年的王莽,不也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自己走出了一条标准的篡位流程吗?
可以说自从王莽开了这个先例,后世大臣篡位的流程基本都和王莽大同小异。
那我们来看看王莽是怎么篡位的。
王莽生活在西汉末年,当时的人普遍相信,天命将要转移,汉朝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而王莽是一个资深的儒学大师,对儒家的研究非常深入。
他先是以儒家的道德准则为标杆,打响了自己的名声。
而后在儒家推崇的历史时段和典籍当中,不断挖掘对自己篡位有利的记载,并伪造祥瑞。
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把自己打造成“天命所归”,并在很多人都认为西汉已经走到了尽头的大背景下,篡位成功。
王莽打造的这一套篡位流程,离不开他对儒家经典和儒家思想的了解。
那么问题来了,霍光有这个能力吗?
诚然要论执掌朝政的能力,霍光在历史上的权臣里应该也是能排前列的。
然而霍光本人可是被汉书的作者班固评价为“不学无术”的。
他作为掌权多年的全程不太可能不识字。
但是读的书应该不算很多,对各种儒家经典的了解也并不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鼓捣出一套篡位流程来,可太为难他了。
或许霍光本人就没有皇位是可以篡夺的这个概念。
又或许霍光曾经想过要当皇帝,却不知道该怎么当上这个皇帝,只能作罢。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他一辈子不曾篡位了。
有人可能就要说了,既然在霍光的时代没有权臣篡位的先例,所以霍光不知道该怎么篡位。
难道在霍光的时代有权臣废黜皇帝的先例吗?霍光为什么就能废了只当27天皇帝的刘贺呢?
关于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虽然后世提起刘贺,都说是霍光废了他。
可实际上真正废黜刘贺皇帝之位的,并不是霍光本人,而是皇太后上官氏。
关于刘贺被废的全过程,汉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刘贺继位之后,行事荒唐,以丞相杨敞、大司马霍光为首的大臣忍无可忍,上书给皇太后上官氏,罗列刘贺的罪状,请上官太后废黜刘贺的皇帝之位。
上官太后同意,并下诏废黜刘贺。
所以严格来说,刘贺是被上官太后废的,而不是被霍光废的。
只不过上官太后是霍光的亲外孙女,年仅15岁。
她必然是在霍光的授意甚至要挟下废黜刘贺的。
所以后人说起刘贺被废的时候,都把这件事简单地说成“霍光废帝”。
而太后废黜皇帝,在西汉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汉朝的第一个太后吕后就废过皇帝。
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去世之后,刘盈的长子刘恭登基,史称“前少帝”。
当时的刘恭还是个小孩子。他略微长大之后,知道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吕后杀的,扬言要报复。
这话传到吕后耳中,吕后勃然大怒,废黜并杀死了刘恭。
也就是说,在西汉的历史上有太后废黜皇帝的案例。
在西汉人眼里,太后有废黜皇帝的权力。
所以虽然刘贺被废震惊天下,当时的人知道是霍光主谋,后世也把这件事算在霍光头上。
但霍光并不是用他大司马的权势去废除刘贺的,而是在上官太后那里走了个流程,由太后正式下诏废帝的。
这在西汉的程序上是合法合理的。
但如果霍光想要篡位,这套流程就要出问题了。
因为皇太后废黜皇帝之后,可以另立宗室里的其他人为皇帝,却不能立一个外姓人为皇帝。
例如吕后废了刘恭之后,并没有立吕家人为皇帝,而是立汉惠帝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皇帝,史称后少帝。
吕后去世之后,刘家的宗室和功臣诛杀吕氏,以刘弘不是汉惠帝亲生儿子为由废了刘弘。
但也没有哪个功臣敢篡位。他们最终拥立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为皇帝,也就是汉文帝。
也就是说,对于霍光而言,废黜皇帝是有先例可循的,是可以走合法合理流程的。
但如果他想要篡位的话,完全没有先例可循。他本人也做不到像王莽一样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篡位之路来。
他自然只能一辈子安心当权臣了。
权臣想要篡位,不是一拍脑袋想当皇帝,就可以篡位了。
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支持者帮助他们掌控局势。
例如王莽为什么能篡位呢?
因为他打造的“道德圣人”形象为世人树立了标杆,他对儒家的深挖和推崇得到儒生的支持,当时西汉末年也弥漫着一股天命转移的思维。
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的姑姑是太皇太后王政君,自从王政君的丈夫汉元帝继位后,王家作为外戚权倾朝野。
包括王莽在内,王家光是大司马就出了5个!
更别提王家的其他子弟、亲戚、党羽,都深深根植于朝廷之中。
这是王莽篡位极度重要的倚仗。
而其他的权臣,曹丕倚仗曹操打下的天下篡位,司马家依靠家族几代经营以及士族篡位,杨坚依靠关陇门阀篡位,赵匡胤依靠兵权篡位……
总而言之权臣篡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
那么霍光有没有呢?
我们先来看霍光的家族。
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但是霍去病只活了24岁就去世了。
等霍光当上大司马开始掌权的时候,霍去病都去世差不多30年了。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而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
所以霍光或许能通过霍去病和卫家关联上,但是这点关联相当脆弱。
更别提巫蛊之祸后卫家就已经退出朝堂,没有影响力了。
史书没有记载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还有没有别的儿子,霍仲孺的家族有没有别的人才。
但是后来汉宣帝诛灭霍氏的时候,涉及到的人包括霍光的女婿和不少党羽。
但姓霍的人只有霍光的儿子霍禹和霍去病的两个孙子。
要知道霍光连太后长乐宫的兵权都交给女婿了,但凡霍家有人可用,他不会不用。
那只能说明,霍家要么人丁稀薄,要么全是无能之人,压根没法给霍光提供支持。
如果霍光的独生子霍禹争气,或者霍去病的两个孙子霍山和霍云有祖父的风采,能够建功立业。
那么霍光或许还能有倚仗。
甚至就算他不篡位,也能幻想一下这些子孙后代能不能篡位。
但是霍禹、霍山和霍云是何许人也?
他们依靠霍光的关系,倒是能在朝廷挂个不低的职位。
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上过战场,立过功。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声色犬马,生活十分奢侈。例如霍云在史书当中有过多次不上朝,却跑去打猎的记载。
霍光去世之后,汉宣帝开始削霍家的权。
可是霍禹、霍山、霍云能做的,也就是成天在私底下抱怨,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们甚至不知道汉宣帝为什么要这么针对霍家,直到霍光的妻子告诉他们,她杀了汉宣帝的原配许平君,他们才匆匆忙忙准备造反。
结局自然是还没做好造反准备,就被汉宣帝一网打尽了。
这样的子孙,不给霍光拖后腿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助力霍光篡位呢?
而霍光虽然职位是“大司马大将军”,却一次都没有领兵出征过。
他虽然手握兵权,却不见得能掌控军队。
并且前文已经说过了,在霍光生活的年代,就没有发生过权臣篡夺皇帝之位的事。
霍光又不像王莽那样善于为自己打造“天命所归”的光环,为自己在儒家典籍里寻找能当皇帝的依据。
所以霍光如果只是掌权,那大臣们愿意听他的。
毕竟霍光是靠汉武帝的遗诏掌权的。
就算霍光要废帝,大臣们也还可以接受,反正废了一个刘家的皇帝,扶上来的也是另一个刘家的皇帝。
但是如果霍光想要篡位,想要让霍家取代刘家,大臣们可就不答应了。
所以总的来说,霍光是没有篡位的条件的。
他一辈子都甘当权臣,而没有再更进一步,或许并不是他对汉武帝忠诚,而是他真的没有办法再更进一步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