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铸师魂 千帆竞发启新程 | 教师节“十个一”系列活动之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侧记

发布时间:2025-09-11 18:08  浏览量:2

教师节“十个一”系列活动之

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侧记

金秋九月,松花江畔书香氤氲。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教育厅以一堂思政盛宴,为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上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9月8日,“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开讲,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中华教授以《“经师”“人师”“大先生”——论教师的三重境界》为题,为全省13个市(地)的10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这场跨越地域的网络云端相聚,不仅是对教育家精神的深情礼赞,更是新时代龙江教育人共绘教育强国蓝图的铿锵誓言。

溯源:三重境界里的教育哲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李中华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篇,将教师角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凝心审视。她援引《礼记·学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结合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箴言,系统阐释了“经师”“人师”“大先生”的递进关系:从传道授业的“经师”,到塑造灵魂的“人师”,最终升华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先生”,勾勒出新时代教师成长的完整轨迹。

当李教授讲到“‘大先生当有为天地立心’的格局”时,来自东宁市绥阳中学校长宫海鹰在互动区留言:”这让我想起张桂梅校长扎根滇西四十载,用生命托起山区女孩的求学梦。她用行动证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

共鸣:讲台上的初心对话

“您认为青年教师如何跨越‘经师’到‘人师’的门槛?”在互动环节,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校教师袁艳敏的提问引发全场共鸣。李中华教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纲,提出“三个转化”路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将个人成长转化为育人成效。她特别强调:“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教师首先要成为那朵有温度的云。"

各地传来的同期声同样振奋人心。在全省中小学校园里,教师们讨论着,我们地处祖国北疆,更要像李教授说的那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他们望着墙上“强国有我”的学生书画作品,心中萌发出“这些稚嫩的笔触里,藏着教育最本真的力量”的希翼。

践行:龙江大地的教育答卷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堂思政盛宴是我省庆祝教师节“十个一”系列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教育家精神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授课形式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全省覆盖,有效激发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长效机制,激励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扎根三尺讲台、不断提升育人本领,用爱用心用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哈尔滨市阿城何延川红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孝兰难掩激动,她表示:“从教30年,我越来越体会到‘教育是慢的艺术’。就像李教授说的,我们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既要照亮前路,更要守护火种。”

启航:以教育家精神照亮未来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千万个‘大先生’挺膺担当。”课程尾声,李中华教授勉励全省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育创新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代表们纷纷表示:“我们要成为一名新时代‘大先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斗终身!”

这堂思政课,在全省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激起强烈反响。截至发稿前,线上点击率、浏览量超百万,全省教育系统已收到教师心得体会2.3万余篇,开展专题研讨百余场。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把今天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育人实践,通过建立教师荣誉体系、完善职业发展通道,让更多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记者手记

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这堂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一声奋进的号角。当10万支粉笔同时书写“强国有我”的答卷,当三尺讲台托举起千万学子的梦想,我们坚信:新时代的龙江教育人必将以“大先生”之志涵养师德,以“经师”之能精进业务,以“人师”之爱润泽心灵,在白山黑水间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教育家精神为帆,以立德树人为桨,共同驶向教育强国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