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网贷催收不能瞎折腾了!5个变化记牢,借过网贷的必看

发布时间:2025-09-11 20:11  浏览量:8

10月1日起,网贷催收真的要“守规矩”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规〔2025〕9号)明确要求,所有网贷平台必须在合法框架内开展催收,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停业整顿 。这意味着,那些让人头疼的半夜催收电话、骚扰家人、威胁恐吓等行为,终于要被彻底整治了。

一、新规背后的真相:国家为啥要出手整治?

可能有人会问,国家为啥突然要管网贷催收?其实这和行业乱象有直接关系。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网贷领域的投诉中47.1%都涉及暴力催收,其中“骚扰第三方”“威胁恐吓”“频繁致电”是最集中的问题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借款人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这次新规的核心是“穿透式监管”。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的网贷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必须在官网或APP上公示合作机构信息,并且对催收行为负总责 。如果平台出现违规催收,银行不仅要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还会被终止合作。这就从源头上切断了一些无资质平台的生存空间。

二、10月1日起,网贷催收5个“硬约束”,每个都和你钱包有关

1. 催收时间卡死点:早8点前、晚9点后打电话?直接算违规

新规明确要求,催收只能在“早8点至晚9点”之间进行,而且同一天内对同一借款人的语音催收不得超过3次。如果催收员在非工作时间联系你,或者频繁拨打骚扰电话,你完全可以拒绝接听,并保留通话记录作为投诉证据。

应对建议:

- 开启手机通话录音功能,要求对方提供平台名称和工号。

- 通过“银保监会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或“全国12315平台”提交投诉,通常3-5个工作日内会有反馈。

2. 禁止骚扰第三方:敢打给你爸妈、同事?一投诉一个准

以前催收员最喜欢“轰炸”借款人的通讯录,现在这招行不通了。新规要求,催收机构只能联系借款人本人,除非你书面授权,否则不得向家人、朋友、同事透露任何债务信息 。即使你暂时失联,催收员也只能向紧急联系人询问你的联系方式,不能透露具体欠款情况。

应对建议:

- 如果家人接到催收电话,让他们明确拒绝提供信息,并要求对方停止骚扰。

- 收集催收短信、通话记录等证据,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平台”提交材料,监管部门会强制平台道歉并停止违规行为。

3. 利率封顶24%:多收的利息必须退,这3类费用要警惕

这次新规对贷款利率做了硬性规定:综合融资成本(含利息、手续费、担保费等)年化不得超过24%,超出部分法律不予保护,借款人有权要求平台退还多收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以下3类费用容易被平台变相收取:

- 担保费:部分平台通过关联担保公司收取高额费用,实际年化利率可能超过36%。

- 服务费:以“贷款便利费”“账户管理费”等名义收取,却未在合同中明确说明。

- 违约金:逾期后违约金按日计算,叠加利息可能导致债务滚雪球。

应对建议:

- 仔细查看贷款合同,计算实际年化利率。可以使用“IRR计算器”工具进行测算。

- 如果发现多收费用,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提交证据,部分用户反馈30天内成功追回了超额利息。

4. 协商还款有保障:平台必须配合,3步就能申请分期

新规鼓励借款人与平台协商还款,并且要求平台在3个工作日内响应协商请求,提供合理的还款方案。如果你因为失业、疾病等原因暂时无法还款,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协商流程:

1. 提交书面申请:通过平台APP或官方邮箱发送《协商还款申请书》,说明困难原因并附上证明材料(如失业证、医疗单据)。

2. 等待平台反馈:根据规定,平台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答复,常见方案包括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减免部分利息。

3. 签订书面协议:协商成功后,务必要求平台出具加盖公章的《还款协议》,明确还款金额、期限和违约责任。

注意事项:

- 避免轻信第三方“债务重组”机构,防止二次受骗。

- 协商期间按时偿还约定金额,否则可能导致协议失效并影响征信。

5. 个人信息保护升级:爆通讯录、P图恐吓?直接报警

新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催收机构必须屏蔽显示借款人敏感信息,传输过程需加密,并且在债务结清后立即销毁数据 。如果催收员通过“爆通讯录”“P图恐吓”“冒充公检法”等手段施压,不仅违规,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法律依据: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公然侮辱他人的,可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如果催收行为构成“软暴力”,可能触犯《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

应对建议:

- 保留催收员发送的恐吓短信、P图证据,以及通话录音。

- 拨打110报警,要求警方介入调查。部分地区已成立“打击非法催收专项行动小组”,报案后处理效率较高。

三、3个关键提醒:别把新规当“免死金牌”,这些事要主动做

1. 优先偿还正规平台债务,远离“套路贷”

新规主要针对持牌金融机构和正规网贷平台,如果你借的是“714高炮”“套路贷”等非法网贷,可能不受新规保护。建议优先偿还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机构的债务,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2. 主动修复信用记录,避免影响未来贷款

即使你与平台协商成功,逾期记录仍可能在征信报告中保留5年。建议按时偿还协商后的每一期欠款,并通过以下方式修复信用:

- 办理一张信用卡,每月按时还款,积累良好信用记录。

- 申请“信用修复”服务(需通过正规渠道),部分平台可提供征信异议申诉指导。

3. 学习金融知识,避免再次陷入债务陷阱

很多人因缺乏金融知识而盲目借贷,最终导致债务缠身。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提升风险意识:

- 参加社区组织的“金融知识普及讲座”。

- 关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官方公众号,及时了解政策动态。

四、总结:新规不是“不还钱的借口”,而是“合法维权的武器”

10月1日起实施的网贷新规,本质上是在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作为借款人,我们既要利用好政策赋予的权利,也要履行还款义务,避免因小失大。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正在经历暴力催收,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让更多人了解新规内容,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最后提醒:遇到债务问题不要逃避,主动沟通、积极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国家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帮助老百姓减轻负担,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远离过度借贷,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