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引领进口替代,智能驱动产业升级 | 埃夫特焊接行业创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1 21:34  浏览量:2

9月11日, 以“自主引领进口替代,智能驱动产业升级”为主题的埃夫特焊接行业创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于芜湖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了焊接行业专家、生态伙伴及企业代表200余名,共同探讨国产焊接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突破与应用实践。这场为期两天的活动,呈现了埃夫特在焊接领域的创新突破,以“产业深度洞察、客户价值解读、自主技术创新、新品发布、场景实战赋能”五大亮点,为焊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埃夫特生态动能。

会议开篇,埃夫特执行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王富康以“破局突围,涅槃重生——埃夫特战略分享”为核心,勾勒出国产工业机器人从“孵化成长”到“替代进口”的奋斗蓝图。

面对当前行业“内卷”困境,王富康深刻洞察:“内卷时期,剩者为王,机器换人的确定性,加上进口替代的确定性,注定了未来机器人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他直言,当前行业面临外部需求减少、存量绞杀竞争等挑战,但更需看到存量市场庞大、替代进口空间巨大、国家政策刺激等机遇。

为此,埃夫特确立“替代进口首选”的核心目标,以“品牌向上”战略破局:

01·目标市场向上

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等对产品力要求更高的行业、焊接喷涂等工艺门槛更高的场景、重载防爆等技术密集型机型;

02·产品力向上

All in 具身智能,基于“机器人大树模型”加大研发投入,从本体、工艺包、解决方案多维度构建系统级产品竞争力;

03·合作伙伴向上

打造“埃夫特+合作伙伴”一体化生态,赋能开发者与渠道商

头部企业的复购

让大批量验证和国产替代成为现实!

王富康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埃夫特过往成果的总结,更彰显了国产机器人从“可用”到“好用”的质变——依托国企体制创新释放的团队潜能、全产业链自主布局、国家级研发平台及近40项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积累,埃夫特已构建起“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产品谱系完整化、全球服务网络化”的竞争壁垒,为国产替代筑牢根基。

若说战略是方向,技术便是埃夫特破局的“利刃”。本次会议中,埃夫特多位技术负责人从弧焊、焊装、软件平台等维度,展现了国产焊接机器人的“智”造实力。

弧焊技术:以“双轮驱动”破解行业痛点

埃夫特弧焊产品总监尚旭冉在演讲中分享,埃夫特弧焊机器人市场占比已从2022年的2%提升至6%,这一增长背后,是“平台化”战略的深度落地。

他指出,行业亟需“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而埃夫特以“平台为基”,构建起适应“客户痛点、单品旗舰+款款爆品”的产品体系:

中小负载领域布局5大系列17款型号,全面覆盖弧焊、激光焊、复合焊场景,实现“最大中空、最强刚性、最快关节速度、全场景覆盖”的性能突破。

“如果说焊接机器人的‘上半场’聚焦于软硬件性能突破、规模化生产自动化,那‘下半场’则转向AI驱动的智能化与柔性化。”

埃夫特弧焊产品经理朱桂林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埃夫特将工艺创新拆解为“基础工艺包+智能升级”的双轮模式:

基础层面:实现焊机适配多样化、摆弧形式丰富化、焊接数据开放化;

进阶层面:通过接触寻位解决高精定位难题,通过PDPM全位置电弧跟踪实现动态纠偏,通过多层多道工艺攻克厚板焊接痛点,更引入激光跟踪/寻位技术适配复杂工况。

而在AI领域,埃夫特正全力推进“免编程焊接技术”,让机器人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感知者、决策者和学习者”,破解“依赖老师傅经验”的行业困境。

用户体验的升级同样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埃夫特弧焊产品经理吴朝峰带来的“焊接示教器新品”,以“深挖客户痛点、理解客户难处”为设计初心,实现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飞跃:

算力提升5.4倍(四核A35芯片替代单核A9)、功耗降低60%,配备GPU图形加速;

重量仅720g,以“中心即重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实现“从费力操控到人机合一”;

支持单手握持、双手握持、双手操作三种模式,IP65防护等级与极端温度适应能力,确保“无惧意外,坚不可摧”。

“埃夫特焊接示教器,始终坚如磐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吴朝峰的这句话,道出了产品迭代的初心。

用户选择埃夫特弧焊产品的价值体现在于:给予客户超出预期的设备需求目标,客户花的是单买焊接机器人的价值,买来的却是他们迫切需求的全面焊接工艺解决方案以及机器人设备综合产品力。

埃夫特弧焊高级技术支持经理唐都喜表示,作为内置专家工艺的智能焊接好帮手,埃夫特机器人,就是要让焊接更简单,让质量更稳定。

焊装技术:以“中国芯”打破外资垄断

在焊装领域,埃夫特同样交出亮眼答卷。

埃夫特焊装产品总监李启余在演讲中回顾了埃夫特从2008年首台ER165点焊机器人下线,到2025年批量应用于头部新能源汽车焊装产线的突破历程。他自信地分享当前,埃夫特已实现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100%国产替代,通过“上下游协同创新机制”缩短技术迭代周期,更以“正向设计系统方法、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实现节拍优势,以“本体刚性优化、抖动抑制”保障重复定位精度,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120000h,通过ProFIsafe安全认证,跻身行业前列。

“替代,源于实力;硬核,来自软功。”埃夫特焊装产品经理张亮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国产机器人在汽车焊装领域直面的挑战是:外资品牌主导、工艺复杂度高、稳定性要求严。

为此,埃夫特构建起“全工艺覆盖+全场景适配”的解决方案:涵盖点焊(钢/铝双枪切换)、辊边、SPR铆接、FDS流钻、搬运等核心工艺,其中“国产机器人首次批量应用在四门两盖辊边工艺产线”和“首次批量应用在铝点焊工艺产线”实现两大突破,标志着国产焊装机器人已具备与外资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

软件平台:以“自主可控”筑牢技术底座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软件平台的支撑。

埃夫特软件产品总监王鑫分享埃夫特的自主软件平台具备“自主可控、模块化架构、灵活开放”三大优势:从硬件到算法均实现100%自主,接口层、算法层、应用层模块化设计便于复用,丰富的C++/C# SDK接口支持二次开发。

他透露,埃夫特正着力打造底层系统Openmind OS与下一代控制系统Ebox,“让工业机器人插上‘智能’的翅膀”,未来将通过“墨斗IDE”工具构建“从工具到平台再到生态”的完整链条,实现“维修保养提醒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赋能客户高价值应用。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在应用中落地。本次会议中,终端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案例分享,成为埃夫特国产替代能力的最佳佐证。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长刘景凤在做主题为“智能焊接助力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时指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面临“厚板焊接难度大、人工成本高、招工难”等问题,而机器人焊接是破解之道。

她透露,协会已与埃夫特深化合作,通过“机器人焊接竞赛”“专题论坛”“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动焊接机器人在建筑钢结构、桥梁、管道等场景的应用。

“协会与埃夫特将继续深化合作,把握智能化浪潮,推动焊接机器人在工程建设领域释放更大潜能,助力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战略。”刘景凤的表态,为行业协同发展注入信心。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第1位)智能制造工艺研究所所长戴熙礼,以“埃夫特机器人在地下工程装备厚板结构制造中的应用开发”为题,讲述了双方的合作历程。

铁建重工因“定制化、小批量、超厚板大坡口”的产品特性,曾面临焊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瓶颈。在工信部2022年高质量发展专项中,埃夫特与铁建重工协同攻关,完成3D视觉通讯匹配、激光寻位测试、多层多道功能验证等多项技术突破,最终实现“自动搬运焊接工作站”“1.4mm焊丝厚板焊接”“厚板免编程自适应焊接”等场景落地。

“各项技术验证表明,埃夫特机器人在多工况应用中具备可行性,场景应用成效显著,产品国产化性价比优势明显。”戴熙礼的评价,不仅是对单个项目的认可,更是对国产机器人在高端装备领域能力的肯定。

安徽工布智造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文的分享,则展现了生态伙伴的创新活力。

工布智造自研操作系统与埃夫特机器人本体深度融合,通过“三维数字模型+AI+空间智能”,实现非标金属切割、焊接、打磨的柔性制造。

“面向非标金属制造行业智能化升级需求,自研专业操作系统,与埃夫特携手共建行业生态,让机器人具备场景‘理解力’。”王继文表示,这种“软件+硬件”的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更推动了整个非标金属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此外,埃夫特还通过“开发者生态”构建开放平台:基于具身智能通用技术底座,为合作伙伴提供SDK接口与二次开发工具;通过“渠道赋能力度加大”筛选优质合作伙伴,实现“市场宣传+方案构建”的一体化协同。正如尚旭冉所言:

埃夫特的竞争优势在于以客户为中心+跨职能团队+质量体系,而可持续性原则则是增强回路+未来已来+持续精进——这其中,生态伙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9月11日,与会嘉宾深入埃夫特智能工厂焊接实验室,亲历一场覆盖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全产业链场景的技术盛宴。十余个展位以动态化、场景化形式,将会议发布的创新技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解决方案,引发客户深度体验与热烈反响。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不仅是埃夫特技术成果的“展示台”,更是国产焊接机器人发展的“风向标”:当前,焊接技术正经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深刻变革,工业机器人正迎来“进口替代到全球竞争”的关键机遇。埃夫特以“自主引领”为魂,以“技术创新”为刃,以“生态共建”为翼,不仅在焊接领域书写了国产替代的“中国方案”,更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