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睡前喝养生茶的人,会付出啥代价?医生:或要承担这4种痛

发布时间:2025-09-12 15:36  浏览量:1

很多人为了健康,喜欢在晚上睡前泡一杯养生茶,觉得这样能清肠胃、助消化,甚至还能防病延年。可医生在临床里发现,长期坚持睡前喝茶的人,往往并没有得到期待的好处,反而要承担一些身体上的痛苦。

这一点其实很容易被忽视,因为茶看似天然无害,但放在错误的时间喝,结果就可能完全不同。

首先影响最大的是睡眠。

茶叶里本来就含有咖啡碱,它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

尤其在晚上,人体需要进入放松状态,如果这时候喝了一杯茶,哪怕只是淡茶,也可能让大脑持续保持清醒。

有人以为自己“茶量大”,不会受影响,可医生解释过,哪怕不出现明显的心慌和失眠,睡眠质量也会被暗中破坏。

浅睡眠增加,深睡眠减少,第二天精神就不够,久而久之整个人的状态都会变差。

近期国内一项涉及近5000人的睡眠研究显示,睡前喝茶的人群入睡时间平均延迟了15到30分钟,深睡眠比例下降了12%,这就是数据化的证据。

其次,胃肠道也是受害者。

茶里有大量的鞣酸、茶多酚,这些物质在白天喝的时候可能对肠道有一定保护,但在晚上喝,尤其是空腹时,就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部烧灼感或者反酸。

有的老年人本来就有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结果长期晚上喝茶,症状反而加重,甚至夜间反复咳嗽。

殊不知,这并不是简单的咽喉问题,而是胃酸逆流到食管造成的刺激。

医生们常常提醒,夜里喝茶相当于在胃黏膜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硬塞进去一剂刺激,对脆弱的消化系统不是帮助,而是额外负担。

再者,茶里的利尿作用,很多人都亲身体验过。

白天喝茶,排尿次数多一些没什么问题,可一旦睡前喝,大概率会增加夜间起夜的次数。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本来前列腺肥大或膀胱功能减退就容易导致频繁上厕所,这时候再加上茶的利尿效果,整晚都在醒来、上厕所、再入睡的循环中打转。

研究显示,50岁以上男性如果在晚上喝500毫升以上的茶水,起夜次数会平均增加1到2次。

长期缺乏完整的睡眠,不仅让白天精神萎靡,还会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因为夜间血压波动本来就是脑梗、心梗的危险时段。

还有一点常常被低估,就是营养吸收问题。

茶里的鞣酸会和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从而影响铁的吸收。

如果长期在晚餐后、睡前习惯性喝茶,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尤其是女性和老人,本身铁摄入就不足,如果再加上这种习惯,身体就会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表现。

医生们总结过,很多患者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体检总提示贫血,却怎么补铁都效果有限,追溯生活习惯后发现,晚上喝茶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笔者看来,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当然,不同体质的人受到的影响也有差别。

年轻人代谢快,偶尔睡前喝一杯淡茶,可能感觉不到太大问题。

但对老年人、心脏不好的人、消化道脆弱的人来说,风险就大得多。

例如老年人夜间容易发生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如果茶水的刺激让夜间频繁起夜,跌倒、心脏负担加重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里确确实实存在的情况。

所以医生一再强调,茶本身没错,错的是时间。

喝茶的最佳时段是在上午和下午,既能提神,又能帮助消化,还能避免对睡眠造成干扰。

而晚上,尤其是临睡前,不适合再喝。

倘若实在想要晚上喝点什么,可以选择温水,或者少量的温牛奶,而不是茶。

这样既能安抚胃肠,也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刺激。

总的来说,睡前喝养生茶并不是什么健康的习惯。

相反,它带来的痛苦包括:睡眠质量下降、胃肠不适、频繁起夜、营养吸收受阻。

这四点叠加起来,不仅会让人白天精神不济,还会增加慢性病和意外风险。

在笔者看来,如果真心为了健康,完全没必要坚持睡前喝茶。

把茶放在白天喝,才是真正发挥它好处的方式。

换句话说,想养生,不能只盯着“喝茶”这个动作,而是要看整个生活习惯是否合理。

好的习惯能加分,错误的习惯反而会拖后腿。

与其晚上迷信茶的功效,不如保证充足睡眠,吃得健康,动得适量,这才是对身体真正有利的选择。

[1]红颜.自制五道茶保健又养生[J].广东茶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