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中人”没要特殊待遇,就想让该得的养老钱能落袋为安
发布时间:2025-09-12 18:06 浏览量:2
提到早退中人,很多人可能没太留意——他们是2014年10月养老保险改革后,没到正常退休年龄就提前退下来的一批人,大多是因为身体不好、单位改制等原因,没法干到法定退休年纪。不少人觉得他们退得早、领得多,可实际接触后才知道,这群人没想要啥特殊照顾,就盼着自己该得的养老待遇能算明白、拿到手,别因为早退和中人的双重身份,让本该有的保障打了折。
首先得说清,早退中人的养老待遇为啥容易卡壳?这和他们的身份特殊性有关。中人本身处于新老养老政策过渡期,养老金要按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计算,而早退又让他们的缴费年限比正常退休的人短,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衔接更复杂。比如有人50岁就提前退休,比法定退休年龄早了10年,这10年里既没有新增的实际缴费,也没有更多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时很容易出现两头不靠的情况。
就像邻居张阿姨,之前在事业单位上班,2018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没法久坐,52岁就申请了提前退休,属于典型的早退中人。她刚退休时,养老金是按老办法预发的,每月只有3200多块。后来各地开始核算中人正式待遇,她以为能补上差额,结果社保部门说她早退时没缴满过渡性养老金核算要求的年限,差额一直没发下来。张阿姨说:我不是要跟正常退休的人比,就是想知道自己这几十年工龄,到底该领多少,别一直拿个预发数,心里没底。
再说说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问题,这是早退中人最容易吃亏的地方。中人改革前的工龄算视同缴费年限,可提前退休的人,有的因为档案里缺少早年的招工表、岗位调动记录,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时会被卡脖子。比如老陈,1985年在国企上班,2000年单位改制后到私企,2020年因为心脏病提前退休,算早退中人。核算养老金时,社保部门说他1985-1992年的工龄没有完整的工资表佐证,不能算视同缴费,一下少了7年年限,每月养老金少了400多。老陈跑了原国企、档案馆,找了当年的同事开证明,折腾了大半年才补全材料,把年限认回来。他说:我这7年确实在上班,不是凭空多要,就是想让该算的年限别漏掉,这不算特殊照顾吧?
还有过渡性养老金的核算,也让不少早退中人犯愁。过渡性养老金本是为了补中人改革前没实际缴费的缺口,可早退的人因为退休早,当地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还没更新,只能按旧基数算,等后来基数上调了,又没法补差额。比如小李,2019年从国企提前退休,当时当地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是6500元,2021年基数涨到了7800元,可他的过渡性养老金一直按6500元算,找社保部门问,得到的答复是早退人员按退休时基数核算,后续基数上调不追溯。小李说:我理解基数会变,可为啥别人退休后基数涨了能跟着调,我们早退的就不行?不是要特殊,就是想一碗水端平。
除了核算问题,早退中人的养老金调整也容易被忽视。每年国家都会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可部分地区在调整时,会把早退作为减分项,比如正常退休的人按3%上调,早退的只按2%,理由是早退人员领养老金时间更长。但对早退中人来说,他们的初始养老金本就因为年限短而偏低,再少涨一点,和正常退休人员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比如王大叔2017年提前退休,初始养老金2800元,每年上调都比同工龄正常退休的老同事少10-20元,到2025年,两人养老金差了快600元。王大叔说:我不是要多涨,就是想按统一标准调,别因为早退就区别对待,这也是该得的保障吧?
其实早退中人要的真不多,他们没想要超越政策的特殊照顾,只是希望:该认的视同缴费年限别因为早退被缩水,该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别因为退休早被压低,该有的养老金调整别因为身份特殊被区别对待。他们提前退休,要么是身体不允许,要么是为了配合单位改革,没给社会添负担,自然也盼着自己的晚年生活能有稳定保障。
可能有人会说,养老基金有压力,早退的人领钱时间长,待遇适当低一点合理。但合理不代表克扣,政策里明确写了中人待遇要保低限高,要保障改革前后待遇不降低,早退不该成为突破这个底线的理由。
最后想跟大家探讨下:你身边有没有早退中人?他们在领养老金时,有没有遇到过核算慢、认定难的情况?你觉得该怎么让他们的养老待遇更有保障?如果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为这群特殊又不特殊的退休人发声。
我是泊郎,我每天会分享关于社保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 上一篇:科技园公司多维赋能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下一篇: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教师节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