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后,38岁甄宓随即服毒身亡,曹睿:用米糠塞满郭太后的嘴
发布时间:2025-09-12 20:59 浏览量:1
221年,甄宓38岁,到了不惑的年龄了,可在感情处理上还像个“幼稚的儿童”。
年初,甄宓和曹丕大吵了一架,她有感而发,作了一首《塘上行》。大意是,责备男人有了地位和新欢,就抛弃旧爱。
看的出来,“哀怨”很深。结果,这首诗传到了曹丕的耳朵里。
他很恼火。
常年对甄宓的不满以及对郭女王偏爱,让曹丕杀心大起,他怒斥甄宓“搅扰后宫、对丈夫不轨”。
于是,赏赐了甄宓一杯“毒酒”。
然而,甄宓身体柔弱,性格却极为刚直,她不仅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还拒绝服毒,想要前往洛阳,当面辩解。
不幸的是,双拳难敌四手,她还是死了。
听闻甄宓死前不服,曹丕赶紧派人拿回她的尸首,用米糠塞住她的口鼻,以披散的头发盖住甄宓的脸和眼睛。
让她到地府阎王爷那里,都无处伸冤。
生前极尽羞辱,死后恶毒诅咒,这是曹丕针对不喜欢的敌人的一贯手段。
然而,5年后,新继位的曹睿,却追尊甄宓为文昭皇后,还以同样的手法,逼死了曹丕的最爱,太后郭女王。
那么,甄宓是谁?曹丕为何要赐毒酒给她,而曹睿又为何要逼死郭太后呢?
一段莫名其妙的绯闻
与现代评书、小说不同,甄宓的名字已无从可考。
历史上的甄宓,人称甄夫人。她之所以被赋予“宓”字,还要归咎于她的小叔子曹植。正是曹植在《洛神赋》中提及的“宓妃”,引发后人的牵强附会,也由此引出了惊爆三国的八卦,曹植暗恋甄宓。
要知道,曹植作《洛神赋》时,甄宓已去世许久,而《洛神赋》起初名为《感鄄赋》,所谓的“鄄”,却并未指向甄宓,而是鄄城。
自曹操病逝后,曹植屡受曹丕的打压,四处迁徙封地。此前,他被迫迁往鄄城,自感仕途无望,方才有所而发。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曹睿继位后,延续着曹丕打压宗室的政策,又担心《感鄄赋》引发世人对甄宓、曹植的胡乱猜想,故而改名为《洛神赋》。
可无心插柳柳成荫,曹睿的“骚操作”,反而加剧了后人的“八卦”心理。由此,曹魏三角恋、曹睿是曹植的儿子、曹丕因甄宓谋害兄弟等无稽之谈,相继而出。
赤裸裸的侵犯的了甄宓的名誉权。
曹丕的真爱
事实上,甄宓除了是东汉末年的绝色美女,她还是一代才女。琴棋书画,样样俱全,诗词歌赋,不在话下。
她的大男子主义哥哥嘲讽她读书无用时,也遭到了甄宓的强力反击:“我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而不是谋求仕途。”
多年后,信奉读书改变命运的甄宓,拯救了甄氏一族。
当时,黄巾起义如火如荼,河北遍地狼烟,流民四起。而甄家长辈却疯狂囤积物资,抬高物价,伺机敛财。
对此,甄宓果断劝说母亲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她深知,乱世之中,流民喜好劫掠大户,一旦甄家做的太过分,必然会招来灭顶之灾。
事实证明,甄宓的眼光确实看的远。黄巾之乱后,河北诸多名门望族都被抢劫一空,成了过眼烟云,可唯有甄家,仍屹立不倒。
因此,甄宓进入了袁绍的法眼。
毕竟,他长期主政河北,又与甄家关系良好,对于贤良淑德的甄宓,他是十分欣赏的。
198年,袁绍的次子袁熙,迎娶甄宓为夫人。
甄宓的人生也就此改变,她的命运随着袁家的起伏,波动不定。不久后,袁熙北征公孙瓒,将甄宓留在了邺城,侍奉婆婆刘夫人。
很显然,甄宓是个孝顺的儿媳。尚未出嫁时,她的哥哥早亡,寡嫂长期遭到母亲的斥责,甄宓就好言相劝,感动的母亲热泪盈眶。
而刘夫人也知道,甄宓的才具品格和盛世颜值,必然会为她带来好运。
因此,当袁绍在官渡败亡,袁熙逃跑,曹丕匆匆杀入袁绍的府邸,抬起甄宓的下巴时,担惊受怕多时的刘夫人,脱口而出道:“可以不死了。”
204年,17岁的曹丕抢先一步,在曹操抵达邺城前,将22岁的甄宓收纳为妾。
离开了袁熙,甄宓反而得到了爱情的滋润。曹丕对她非常好,短短数年之间,她就为曹丕诞下了曹睿和东乡公主。
另一方面,也可“窥视”曹丕对甄宓的宠爱。在收纳甄宓后,曹丕不顾甄宓的阻拦,执意废掉他的正妻任氏,改立甄宓为正。
而这,也暴露了甄宓性格的重大“缺点”,不争不抢。
她不争正妻之位,想尽一切办法保全任氏的地位;她不争独宠,力劝曹丕多纳妾氏,充实曹家子嗣。
可在曹丕、曹植、曹彰兄弟争夺世子之位时,甄宓依然保持着“寡淡”的秉性,她在践行自己的为人本色,却没有成为曹丕身后的女人。
纵然,她依旧孝顺有加,婆婆卞夫人对她大为赞赏,公公曹操也因刘桢不敬甄宓,执意将他处死。
然而,在该用心“讨好”的人上,她却找错了方向。与此同时,甄宓没有补的“漏洞”,有人反而去补了,她就是郭女王。
在曹丕击败曹植,夺取世子大位的过程中,除了出谋划策的司马懿、陈群、贾诩,冲锋陷阵的吴质、朱铄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稳定他的内心,让他坚定信念的郭女王。
此外,郭女王还擅长“作秀”。她曾在大雨中,迎候出征归来的曹丕,也在曹丕南下时,久久不愿离开。
与之相比,甄宓的“爱”则更多的藏于心中深处。曹丕看不见、摸不着,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待见她了。
被赐自尽
220年,曹丕废汉建魏,可在选择皇后时,他却迟迟不愿将桂冠,交给朝夕相处16年之久的原配甄宓。
甚至,二人也两地分居,甄宓常年驻守邺城,曹丕却留在了洛阳。他的身边除了郭女王,还有李、阴两位贵人。
新欢取代旧爱,往往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
可很多时候,新欢却不愿放过旧爱,非要将她吃干抹净不可。刘邦的戚夫人如此,刘彻的尹夫人如此,曹丕的郭女王也如此。
当然,郭女王的所作所为也能够理解。毕竟,在后宫之中,没有子嗣,就没有长久的太平和富贵。
随着曹丕日以继夜的服用“五石散”,身体每况愈下,郭女王想要生下一儿半女的想法,也随之湮灭。
因此,如何悄无声息的除掉甄宓,夺取她的儿子,成了她密谋许久的计划。
221年,甄宓亲手为郭女王送来了“良方”。
一向淡定的她,眼见曹丕离她越来越远,夫妻情分益发生分,心中对丈夫的不满和怨恨油然而起,
她效仿汉时陈阿娇,作了一首《塘上行》,赋中极尽表达她对曹丕的思念。
可她却忘了,陈阿娇不仅没有凭借《长门赋》,挽回汉武帝的心,反而被废掉皇后、打入冷宫,幽怨而死。
而她的爱情,在曹丕眼中也变了味,全是埋怨和仇视。
甚至,期待许久的郭女王也大吹枕边风,将甄宓硬生生的描绘成了“恶毒”、“诋毁君王”的怨妇。
她还有意无意的提及曹睿的出生年月,将已故多年的前夫袁熙搬出来,直刺曹丕的敏感神经大条。
由此,心狠手辣的曹丕,派人前往邺城,送去了一杯毒酒。
值得一提的是,在得知甄宓拒绝服用毒酒后,曹丕还命人将甄宓的尸首拉回洛阳,在她的嘴里塞满米糠,用头发盖住她的脸颊和眼睛。
向来迷信的曹丕认为,甄宓到了地府,也无处伸冤了。
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甄宓做了曹丕17年的妻子,却落得如此下场,可谓惨不忍睹了。可对于曹丕来说,这不过是他惩治不喜欢的人的手段罢了。
从嫁给他时起,聪慧的甄宓就应该发现,她的丈夫一贯如此恶毒。只可惜,甄宓掉入了爱情的陷阱里,沦为了“恋爱脑”。
当然,她也没得选择。
至此,北方绝色才女,带着满身的“污垢”,可怜谢幕。
然而5年后,曹丕英年早逝,在追查母亲甄宓的死因时,新继位的小皇帝将目标对准了太后郭女王。
不久后,郭太后惊惧暴亡,死相极惨。即使让不想干的人来看,都会怀疑她的死,有很大的问题。
甚至,曹睿也在她的嘴里,塞满了米糠,在她的脸颊,覆盖了头发。精明算计的郭女王,终未能逃脱善恶轮回的惩处。
纵观甄宓的一生,命途坎坷,前后嫁二夫,却都不能自己做主,只能沦为时代、权力的牺牲品。
可谓是极为悲惨。
然而,此人才华、颜值颇高,却情商低下,已到不惑之年,尚不知人生追求为何物。真是少见的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