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荣教授心理学第13课:心理学的第二势力——行为主义
发布时间:2025-09-13 05:05 浏览量:1
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是精神分析,第二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三势力是人本主义,第四势力是超个人主义。超个人主义,又可以把它解释叫精神心理学。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一个是约翰华生,另一个是斯金纳。华生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因为他做了一个荒诞的伟大的实验,最后把他的人生给毁掉了。他要研究男人与女人在性交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他就和他的女助手(也是他的学生)做了无数次实验,然后整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最后被他的妻子发现,道德与科学的较量,最后道德胜利了,科学输了。他被免去了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职务,后来他从事广告行业了。
行为主义认为,人所有的生命活动其实都是一种行为,其行为本质都是一种条件反射。人的任何一种所谓的心理活动都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连接。约翰华生认为,人只有行为没有心理。人的行为分为外显的部分和内隐的部分。行为主义,把人的心理活动简单化了。这样便于更快了解人的行为活动。行为主义就是对人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的行为里边的机制和心理学的意义进行研究和发掘。
行为主义,对人的情绪活动有这样的划分。温暖区:就是对事情做出客观的陈述,做出积极的适度的情绪反应。热区:热区是对事情做出过度参与,对事情做出过度情绪反应,做事情的时候,过度参与了情绪。冷区,冷区指的是做事情的时候,做出客观的反应,不参与任何情绪。行为主义,总结了人2000多个肢体语言,每一个肢体活动里面蕴含的心理学意义都分析的很有道理。很有意思。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