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肾虚的“硬核”标准来了!用它调理,软趴趴也能一柱擎天!

发布时间:2025-09-14 11:21  浏览量:1

先别急着对“肾虚”这个词嗤之以鼻,也别一听到“软趴趴”就觉得尴尬。真要是身体出了问题,面子可真没那么重要。

每天门诊,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我最近总觉得人没劲,腰酸腿软,晚上还不怎么行,是不是肾虚了?”

其实真正的肾虚,不是你一觉睡不安稳、早上起不来、喝点酒没反应,就能轻易下定论的。肾虚不是万能筐,别什么都往里装

临床上,我们判断肾虚,有它的一套“硬核”标准。不是靠某个保健品广告里说你“腰酸背痛、精神不振就是肾虚”,也不是靠某段视频里的“自测三步法”。

首先要分清楚:你说的肾虚,是哪种“虚”?

在医学上,肾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病名,而是一类状态的统称。大致可以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还有肾精亏虚。这三类,症状差别还真不小。

肾阳虚最常见。怕冷、手脚冰凉、早上起床困难、性功能下降、夜尿多,这几个凑在一起,就得好好看看是不是阳虚在作怪。尤其是“性方面不给力”,很多时候就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

肾阴虚的人,外表看着精神,但内里虚火上浮。常被反复的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和胸口发热)、入睡困难折腾得够呛。这类人晚上容易醒,醒了就难再睡。

还有一类更深层次的,是肾精亏虚,这多见于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年纪增长后。表现上不只是性能力下降,甚至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头发早白、牙齿松动。说白了,就是“提前老”。

判断肾虚,不能靠感觉,要看症状组合,看时间的持续性

不是你今天累了、昨天没睡好,或者那晚状态不在线,就能说是肾虚。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的症状组合出现,比如三个月以上的腰膝酸软、性功能下降、乏力、记忆力差、尿频夜尿多,才有可能考虑肾虚的可能性。

门诊时,我遇到一个三十出头的男性,做销售的,平时烟酒应酬不少。他来找我看,是因为“最近不行了”,他说的话里带着点羞涩,也带着点火气。他最初以为是压力大、累的。

但我细问下去,他其实已经连续三个月早上起不来、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好,性欲明显下降,夜里还要起夜两三次。查体后发现,舌质淡、脉沉细,还带点浮肿——标准的肾阳虚状态。

但也有不少人,走进门诊义正言辞说自己肾虚,结果一问才知道,前天熬了个夜、昨天跟朋友喝了点酒,今天早上起床没精神,就断定自己肾虚了。这种情况,更多是过度疲劳,身体在发出“你该歇歇了”的信号

肾虚就是身体的能量中枢出了bug。你可以把肾当成一部手机的电池,电池不行了,整部机子就会卡顿、掉帧、反应慢。但别一看电量低,就急着换电池,先看看是不是后台程序太多,系统太乱。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肾虚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能补回来的

真正调理肾虚,首要是改生活方式。

别指望靠某种补肾药、某种食疗方子就能“重振雄风”。规律作息、控制房事频率、饮食清淡、适当锻炼,这些才是底层逻辑。

尤其是房事,控制频率并不是说要“禁”,而是因人而异,过度频繁确实容易耗伤肾精。有的人年轻力壮,一周三次也是自然;但有的人本就虚弱,一周一次都嫌多。

再说锻炼,很多人觉得“锻炼=跑步、举铁”,其实对于肾虚来说,温和有序的运动更重要,比如快走、游泳、太极、八段锦。别小看这些传统方式,它们对调节气血、增强肾气,有着非常扎实的基础。

饮食方面,别迷信所谓的“壮阳神菜”。我见过不少人天天炖羊肉、吃韭菜、喝枸杞酒,结果脸上冒痘、舌苔厚腻、肚子胀气。这些食材确实有一定的温补作用,但关键是你是不是适合补。阳虚的人吃了可能受益,但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吃了只会更糟。

药物调理上,如果症状符合、辩证明确,可以使用一些经典中成药,比如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阳虚)、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但这些药也不是“万能钥匙”。最怕的就是自己在网上查一查、看个视频就开始吃药,结果越吃越乱。

我还有个患者,是快四十岁的男性,自己在药店买了六味地黄丸吃了将近半年,结果来找我时反而更虚了——因为他是阳虚,结果用了滋阴药,越补越寒,肾阳被压得更厉害,后面调理了几个月才缓过来。

调理肾虚,最怕“急”字。

这不是吃一两副中药、休息几晚就能恢复的事。尤其是那些已经有“软趴趴”表现的,更需要时间让肾气慢慢复原。你硬是逼着自己立刻“重振雄风”,反而会适得其反,陷入信心受挫、心理焦虑、功能更差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忽略了心理因素对肾虚的影响。焦虑、压力、抑郁、情绪低落,都会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运作,进而影响性功能、激素水平。很多所谓的“肾虚”,其实是身体在为心理状态买单

所以我常和患者说,调理肾虚,既要调身,也要调心。别老盯着“硬不硬”,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的能量感、精力状态、生活节奏。你能早上自然醒、白天精力足、晚上睡得香,性生活有欲望、有能力、有满足感,那才是肾气充盈的表现。

很多人以为“补肾”就该吃补药,其实最好的补,就是规律生活。你晚上少刷手机,早点睡;你三餐规律,少吃油腻;你不熬夜、不过劳,适度运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才是真正的“补肾良方”。

最后提醒一句:不是所有的性功能下降都是肾虚

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问题、血脂异常等基础病人群,性功能减退很多时候和血管、神经的问题有关,别盲目归因于肾虚,更别擅自吃补药

肾虚需要调,但不是乱调,不是追求短期效果的调。

调理是门慢工,要沉得住气。身体不是机器,坏了换零件这么简单;它更像一棵树,得慢慢养根,细水长流地呵护。

软趴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硬不硬,其实是肾气够不够底气,是你整个人状态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肾阳虚证中医辨证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09):1291-1294.

[2]李俊,张文彬.肾虚相关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05):25-29.

[3]刘旭东,韩雪.基于“肾主藏精”理论探讨肾虚与男性功能减退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25,31(03):92-96.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