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致人身损害 可这样维权
发布时间:2025-09-14 19:36 浏览量:2
对于养狗问题,我国法律作出了一系列详细规定。因动物致人身损害的行为,会根据不同情况,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期,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四级高级法官林涛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怎样才算规范文明养犬?
养狗并非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饲养的犬只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是禁养的烈性犬、大型犬等。不同地区对于禁养犬的种类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饲养人需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具体政策,避免触犯法律红线。其次,饲养人要对犬只进行规范管理,比如给犬只办理合法的登记手续、定期注射疫苗等,这既是为了保障犬只的健康,也是对他人安全的负责。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相关规定,饲养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自己单独的固定住所且独户居住,而且住所不在禁止养犬的区域。特别是,要到公安机关办理养犬登记,按规定数量饲养犬只,给犬只定期接种狂犬疫苗等。
带狗出门必须要牵绳、戴嘴套(坐出租车或电梯时),不得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除外);遛犬时,必须要清理犬只排泄粪便,以免影响公共卫生;要明确约束犬只,避免吠叫惊扰他人;不能虐待、遗弃犬只。
烈性犬咬伤他人,犬主人可能要承担哪些责任?如果是因为受害人主动招惹、追打犬只引发伤人事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还需要负责吗?要如何担责?
像藏獒、斗牛犬这类大型犬,以及牛头梗这类中型犬,都具有很强的敌意和领地意识,甚至有些犬种,如沙皮犬、比特犬等是专门用于斗犬优化的品种。如果驯化不当或者社会化程度差,非常容易伤害他人,且后果都会非常严重。
从常理考虑,正常人面对相貌凶猛的烈性犬都避而远之,基本上不可能会主动招惹。根据民法典,只要是烈性犬或者国家禁止饲养的其他动物造成伤人事件,在民事赔偿上,就不存在减轻或者免除责任的情况,饲养人要赔偿受害人全部合理合法损失。包括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直接损失,衣物、车辆等财产损失。如果受害人因剧烈惊吓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创伤应激状态,还要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在行政处罚层面,饲养人明知是烈性犬而故意饲养,不仅要没收其犬只,还要对本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出售、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致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在刑事责任上,如果认定饲养人的犬只性情凶猛,且其在人员居住密度高的城镇饲养。一旦犬只导致他人重残重伤或者死亡等严重损害后果,即便饲养人本人并无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例如,若造成他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他人死亡,可能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是一般的宠物犬咬伤他人,所有人或者饲养人要承担哪些责任?
一般情况下,允许饲养的宠物狗咬伤了人或者因为惊吓导致路人受伤,原则上饲养人要赔偿,但是法律给出了一些饲养人可以抗辩的情形。首先,如果饲养人能证明被咬的人存在故意挑衅等行为,比如故意打开笼舍、做出击打、惊吓的举动等,饲养人可能不用赔或者少赔。但是饲养人在外出遛犬时,未做好犬只防护措施,比如遛狗不牵绳、不给狗戴嘴套,即便被害人存在不当行为,也不能完全免除饲养人的责任,最多可以抵扣一部分责任。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第三人逗狗导致狗咬受害人,受害人可以找狗主人赔,狗主人赔付后可以再要求第三人承担相应责任。
被狗咬伤后怎么处理以及怎么维权?
被狗咬伤后,不要惊慌,首先沉住气,查看伤口,如果有皮肤破损、及时在定点医疗机构(针对狂犬病治疗定点医院)紧急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打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针。在陈述病史时要尽量详细。及时请楼宇物业或者公安机关在相关区域固定证据,协助查找饲养人线索。如果是骑行人因突然窜出的犬只躲闪不及而引发事故,也可以拨打122,由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说明。
总之,养狗是个人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行使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每一位养狗人都应当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好犬只的管理和约束,避免“狗咬人”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养狗带来的乐趣的同时,维护好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秩序。
信息来源:西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