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祸”有多惨烈?寒门翻身,世家落幕,三十余重臣投尸河中
发布时间:2025-09-15 06:01 浏览量:1
“ 以防走丢,麻烦请各位看官关注此头条号,持续更新”
你敢信吗?一个本该给邮差换马、给旅人歇脚的普通驿站,居然在一夜之间,成了30多位大唐高官的集体坟墓。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这地方叫滑州白马驿,天祐二年(904年)六月,刚被罢官的宰相裴枢、独孤损,还有吏部尚书陆扆这些人,刚走到这儿就被朱温的人拦住——前一天还在朝堂上论政,后一天就成了刀下鬼,最后全被扔进了黄河里。
更讽刺的是,一手导演这场屠杀的朱温,早年居然也揣着笔墨纸砚,挤过科举考场的门。
咱们先掰扯掰扯朱温这个人。你可能觉得他就是个只会砍人的糙汉,毕竟后来是靠打仗从黄巢手下跳槽到唐朝,一步步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年也有个“文人梦”。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朱温出身穷,没读过多少书,可唐末那风气,再能打的武将,在文人眼里也是“大老粗”。他想改改这身份,就揣着考卷去考科举,结果考了好几次,连个上榜的边都没摸着。这事儿成了他的心病——你想啊,他在战场上砍人能赢,可在笔墨纸砚跟前,却连个“入门券”都拿不到。
真正让他恨上文人的,是一个叫殷文圭的举子。当年殷文圭落榜,穷得快饿死,是朱温给了他钱,还托人给考官打招呼。后来殷文圭终于考上进士,路过朱温的地盘时,居然绕着走,快马加鞭跑了——连句“谢谢”都没说。
朱温当时正握着刚送来的粮草账本,听说这事儿,把笔“啪”地摔在桌上,墨汁溅得满纸都是“赏钱百贯”的记录。他不是心疼钱,是寒心:我掏心掏肺帮你,你却连见我一面都嫌掉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还有次,一个叫崔禹昌的进士来拜访他。崔禹昌会说话,专捡朱温爱听的讲,朱温高兴得天天请他喝酒。结果有天闲聊,崔禹昌说“您这地方水土养人”,因为方言口音重,朱温听成了“你这乡下地方也配养人”,当场就掀了酒桌,差点把崔禹昌砍了。
你看这反差多扎心:朱温一边想讨好文人,一边又怕被文人看不起,敏感得像根绷紧的弦,稍微碰一下就炸。
朱温能顺利杀了30多个大臣,靠的不是他一个人,是一群跟他一样“恨科举”的人。领头的叫李振,也是个考了好几次科举都没中的主儿,还有个叫苏楷的,更惨——他本来考中了,结果唐昭宗亲自复查,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还批了句“文辞尚可,品行未察”。
苏楷当时捧着考卷,指甲都掐进纸里了。别人考不上是没本事,他是被皇帝亲自打了叉,这口气咽了十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天祐二年五月初七,天上划过一颗彗星,占卜的说“得杀点人消灾”。李振、苏楷一听,立马找到了机会,连夜列了个名单——上面全是进士出身的大官,尤其是当年主持过科举、刷掉过他们的人。
接下来的25天,简直是一场“断崖式贬官”:
5月15日,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先被贬到边远小州当刺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5月23日,才过8天,又把他们贬去更偏的泷州、琼州当司户(差不多是管户口的小官);
6月1日,直接下旨:让这些人就地自尽。
裴枢死的时候,怀里还揣着当年他主持科举的考卷名录——他一辈子选了那么多进士,最后自己却死在“恨进士”的人手里。还有个叫卢晏的河南县尉,是前宰相卢携的儿子,他爹当年总帮人走后门干预科举,结果卢晏替爹还了债,死的时候才20多岁。
冷知识:朱温杀完文人,居然又恢复了科举?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朱温后来的操作。他杀了那么多进士,灭了唐朝建立后梁之后,居然又恢复了科举,还录取了不少举子。
还有个叫杜荀鹤的诗人,也是考了好多年没中,天天骂文人被欺负,后来投靠了朱温。朱温本来想让他参与白马驿的事,结果杜荀鹤突然病了,没赶上。他后来当了后梁的官,死前却偷偷把自己骂朱温的诗稿烧了——他恨文人受气,可又不敢真的反抗,这才是大多数失意文人的真实样子。
咱们回头想想,白马驿之祸不是简单的“权臣杀忠臣”。朱温恨的不是文人本身,是那些文人眼里的“优越感”;李振、苏楷报的也不是“朝廷仇”,是自己考不上科举的“窝囊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参考
要是你是当时的举子,知道朱温杀了那么多进士,后来又开科举,你敢不敢去考?或者你觉得,这场悲剧,到底是文人的“清高”错了,还是武人的“自卑”错了?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