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法院:“宜执护企·终本清仓”专项执行行动出成效

发布时间:2025-09-15 11:28  浏览量: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宜黄法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宜执护企·终本清仓”专项执行行动。继湘、浙两省行动取得丰硕战果后,执行干警们再接再厉,剑指广东省,开启新一轮的攻坚之战。此次广东行,路线精准,目标明确,首站深圳宝安,次站东莞,再赴广州,末站茂名。

深圳站:上门拘传促履行 精准执行护权益

抵达深圳宝安,执行小组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获取了一条关于被执行人行踪的重要线索:陈某为逃避债务,已不再担任公司法人,但其本人仍在宝安区处活动。 事不宜迟!执行小组立即进行周密部署,天还未亮,执行干警便开始上门对被执行人实施拘传,依法将其控制。面对执行干警,睡梦中初醒的陈某惊愕不已。起初,他仍以“公司债务与个人无关”狡辩,执行法官当场予以严正驳斥,指出其作为实际控制人规避执行的行为性质,并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在强大的法律威慑和确凿的证据面前,陈某意识到无法再逃避,最终支付全部欠款与利息。首战告捷!

东莞站:深挖关联破迷局 揭穿线索追欠款

东莞一案,被执行人某五金制品厂早已停产,厂区空置,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名下银行账户亦无余额,案件陷入僵局。执行小组并未气馁,通过对海量关联信息的筛查分析,发现该厂原股东李某的近亲属在东莞某镇新注册了一家同类产品的个体工商户,且经营活跃。 这一发现引起了执行法官的高度警惕。执行小组立即行动,前往该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地点。表面看,这是一家正常经营的小加工点,负责人为李某的亲戚。执行法官并未轻信,而是依法对该场所进行细致搜查,并重点询问其进货渠道、货款支付及客户情况。询问中,负责人对部分业务往来支支吾吾,逻辑矛盾。执行法官抓住破绽,加大心理攻势,并出示前期调查获得的证据链。最终,负责人不得不承认,该加工点实际由李某幕后投资和控制,大部分经营收益最终都流向李某。执行法官当场固定证据,并责令该负责人立即联系李某。面对确凿证据和即将采取的法律强制措施,李某于当日下午主动现身,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后,一次性付清了全部欠款。一个通过“脱壳经营”逃避执行的企图被彻底粉碎。

广州站:智识伪装破侥幸 打击拒执护权益

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模糊线索,广州的被执行人刘某可能藏身于白云区某城中村内。执行小组赶到所述区域后发现,该地小作坊、出租屋林立,人员复杂,查找难度极大。干警们并未放弃,分头进行摸排走访。经过数小时努力,终于在一家隐蔽的服装加工小作坊内发现了刘某的身影。 当时,刘某正穿着工装,混在工人中操作缝纫机,声称自己只是“打工仔”。执行法官不动声色,先是例行询问作坊老板何在,工人们目光不自觉地瞥向刘某。执行法官随即要求刘某出示身份证件,并详细询问其在此的工作时长、薪资待遇及管理人员等信息。刘某的回答漏洞百出。执行法官继而检查其手机,发现多笔与该作坊经营相关的收支记录和客户沟通信息。在铁证面前,刘某再也无法伪装,承认自己就是该作坊的实际经营者,为了躲避债务,故意扮演工人角色。执行法官趁热打铁,向其释明拒不执行将会面临的法律后果,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在刑事的威慑下,被执行人终于认识到错误,主动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先支付一部分款项表明诚意,后续款项由其亲属作为担保。

茂名站:情法交融解心结 多年积案终和解

茂名的被执行人柯某,因一起合同纠纷欠款多年,其家庭经济状况确实不佳,本人长年在外打零工,情绪一度对立。执行小组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先到其村委会深入了解情况,得知柯某近期因家事恰好返乡。执行法官邀请村干部一同到场,在柯某家中,与其坦诚交流。 法官首先认真倾听柯某讲述的困难,对其部分合理诉求表示理解,随后耐心释明法律法规,详细分析拒不执行对其个人、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既讲法理,也谈人情,引导其换位思考,体谅申请执行企业的难处。同时,执行法官积极与申请执行企业电话沟通,说明柯某的实际困境,争取理解与让步。经过近三小时的耐心调解,柯某深受触动,态度由抵触转为配合,当场向亲友借款筹集了首批款项表示诚意。申请执行人也被执行法官的敬业和柯某的转变所打动,同意减免部分违约金,并就剩余款项达成分期付款的和解协议。一场持续多年的纠纷,在法、理、情的交融中得以圆满化解。

宜黄法院执行局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这一次,它照亮的是一场经过周密部署、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宜执护企·终本清仓”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此次行动剑指那些因被执行人踪迹难寻或名下暂无可供执行财产而“终本”的涉企案件,致力唤醒“沉睡”的判决,为胜诉企业兑现“真金白银”的合法权益。

行动命令下达,宜黄法院执行干警迅速出击,按照既定方案直扑目标地点。执行干警的目标,是长期行踪不定、拖欠一家小型供应商货款的被执行人李某。这笔欠款拖垮了这家小微公司的现金流,让其举步维艰。

此次行动精准有力,得益于与有关部门建立的坚实联动协作机制。在行动前,法院通过该机制成功锁定了李某的确切落脚点。在执行干警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一行人迅速抵达目的地,将正准备外出的李某堵个正着。面对执行队伍,李某顿时慌了神。执行干警们依法将其拘传,带上警车,驶回法院。

警车上,执行法官抓住时机,对李某展开了严肃的法治教育,清晰阐明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将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包括司法拘留乃至追究刑事责任。警车的每一次颠簸都敲打着李某的心理防线,他终于意识到,这次法院是动了真格,再也无法侥幸逃脱。“法官,我知错了!我还钱,我现在就还!请千万别带我去法院!”李某的声音带着急切和悔意。他当场掏出手机,接连拨打电话,紧急筹措资金。

就在警车还在返回途中的时候,宜黄法院执行案款账户就收到了系统提示——连同本金和利息,所有欠款已全额到账!整个过程快如闪电,从被拘传到案款全部清偿,仅在二十分钟内完成。

得到消息的申请执行人企业负责人激动不已的向法院说道“太感谢法院了!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宜执护企真是名不虚传!”。

凌晨六点半,宜黄法院的执行干警已集结完毕,警灯划破晨曦的微光。此次“宜执护企·终本清仓”专项执行行动的目标,是一起标的额较大、陷入僵局已久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某建材公司负责人王某,企图以“拖”字诀逃避债务,导致申请执行人某建筑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前期摸排的线索,执行干警精准出击,在王某的住所地将其成功拘传。被带上警车时,王某情绪激动,满脸抗拒,口中不断强调着企业的难处和市场的萧条,对履行判决充满了抵触情绪。

回到法院,执行干警并未立即采取强硬的拘留措施,而是将王某带至调解室,同时通知了申请执行人建筑公司代表刘某到场。干警们深知,简单的“一拘了之”或许能彰显法律权威,但并不能真正解决矛盾,反而可能让被执行人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彻底停摆,导致债务彻底无法偿还,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也无法保障。

调解室内,气氛十分紧张。刘某言辞激烈,指责王某缺乏诚信,拖欠货款导致自家公司蒙受损失,王某则反复陈述行业困境,表示并非故意拖欠,而是实在无力一次性支付。

执行干警耐心倾听了双方的诉求,敏锐地抓住了矛盾的焦点和化解的契机。执行干警并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从“护企、暖企、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分别开展双方调解工作。

面对申请执行人刘某,执行干警分析“强制拍卖王某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固然可以部分实现债权,但过程漫长,且设备变现价值可能远低于欠款,王某公司也会因此破产,剩余债务将更难追回。若能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让其恢复生产,逐步还款,或许是更优解。”

面对被执行人王某,执行干警则严肃释明法律后果:“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不仅将面临司法拘留、纳入失信名单,情节严重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这将对你的个人信誉和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严重打击。现在有机会协商,是解决困境的最好时机。拿出诚意,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争取申请执行人的谅解,才是出路。”

执行干警的话,既法理分明,又透着情理上的关切。经过数小时反复磋商,和解工作终于取得了成效。王某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消极对抗转变为主动配合,他仔细核算了公司的经营预期,提出了一个分期付款的方案,并愿意以其个人名下部分财产作为担保。刘某也看到了王某的诚意和法官的用心,考虑到长期合作的情谊和对方企业的实际难处,最终同意了这一方案。

“法官,谢谢您!不仅帮我们要回了钱,还给了我们企业继续活下去的机会。”王某握着法官的手,语气中充满了感激和悔意。

在执行干警的主持下,双方当场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这起原本陷入僵局、即将“终本”的案件,通过法院刚柔并济的执行策略和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实现了圆满的化解,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