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苑社区治理探索 | 一家人的难关大家帮着一起过

发布时间:2025-09-15 12:42  浏览量:1

8月29日,身患重病的张女士在交道口街道鼓楼苑社区的帮助下,完成签字确认流程,顺利申请到了利于养病的保障性住房。张女士是一位单亲母亲,家有二老,孩子很小,家里的日子原本安稳,可突如其来的癌症打乱了一家人的生活节奏。

2025年的春节,鼓楼苑社区服务站站长葛占春和同事们去看望辖区的老人们。其中有一对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女儿平时在国外,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社区一直很惦念。

刚一进门,葛占春就发现了异样,明明是喜气洋洋的日子,二老却神色憔悴,心事重重。要照以往,他们准得跟社区工作人员聊起女儿,女儿的事业蒸蒸日上,二老分外自豪,就连街坊邻居都羡慕,可这回自打进门,他们却什么都没提。不多时,小孙女抱着椅子跑进来,请社区工作人员坐下。葛占春随口说了句“这孩子真懂事”,不料一句简单的客套却让二老泪流满面,“她可一定得懂事儿啊,不然她妈妈可怎么办呀!”

孩子的妈妈正是身患重病的张女士。她年初回国时确诊了癌症,不仅事业就此停顿,治疗也几乎掏空了家底。葛占春说,听到这样的消息,她心里五味杂陈,一心想着怎么能帮这家人渡过难关。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这家人急需哪些帮助?这个家庭目前的条件符合哪些政策?张女士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很难见到本人。葛占春和同事们只能一趟一趟往二老家跑,进一步了解详情。“上门近10次,才摸清了完整的信息。”葛占春记得,每一次上门,收获的泪水远比有用的信息多。说到伤心处,二老就哽咽得说不出话,碰见这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便不再深问,把写满问题的记事本合上,从摸清情况变成了开导和鼓励。回忆起那段日子,参与上门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都说,每一次从胡同出来,心里就像扎着一根刺。

到了5月份,这一家人的基本情况终于拼凑完整了,当务之急是给张女士申请低保。属地交道口街道民生保障办、社区和张女士的朋友一道,上上下下跑手续、开证明。从身份证、户口本等基本信息的核实,到社会救助承诺书的确认签字,再到网上经济核查等相关流程的审核,至5月下旬,张女士的低保申请下来了。

葛占春(左)和舒薇薇正在核对张女士的相关资料。

办理过程中社区发现,光是帮这一家人迈过低保这一个坎儿还不够,再过些日子,张女士在医院治疗就要告一段落了,她还面临着没有合适住处的难题。“她没法跟父母一起住在胡同里,平房跟楼房相比尘土多,张女士这个病要尽可能待在无菌的环境休养,我们想着得帮她找到一处合适的保障性住房。”

张女士一家人本住在东城区,合适的房源都比较远。听说张女士的遭遇后,东城区住建委牵头,交道口街道住房保障办、鼓楼苑社区安排工作人员舒薇薇陪同张女士现场选房,经再三斟酌,8月初,张女士从三套公租房中选择了一套通州台湖的公租房并进行优先配租。8月29日,经过签字确认,张女士的保障性住房申请下来了,一家人心里的巨石落了地。

根据张女士的实际情况,属地街道目前仍在继续提供帮助,通过相关政策给张女士申请住房补贴,进一步减轻她的经济压力。

走在狭长的胡同里,望着万家灯火,葛占春感触很深。她说,胡同的灰墙一眼望不尽,每扇门里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喜事儿,也有难念的经。做社区工作,既要分享居民的喜悦,也得尽可能帮大家把难念的经给念顺了。

【治理感悟】

一个家庭遇到难题时,明明需要帮助,却因为平时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不知该向哪些部门寻求帮助,这种情况下,社区大家庭的“家人”主动伸出援手,兜底帮扶,用温情治理家园,用服务筑牢民生防线,“急难愁盼”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一一化解。

记者: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