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些爆火的“能量石”饰品少买,或有致癌风险!
发布时间:2025-05-23 13:47 浏览量:3
在阳光明媚的早市摊位上,各色石头手串、项链、手链被摆得琳琅满目,摊主热情招呼,嘴里说着“这个能量石戴了能排毒、抗衰老、防癌”。
不少老人停下脚步,摸一摸、问一问,甚至有人戴上就不肯摘下。这些看似普通的装饰品,正悄悄走入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活。
但在医院门诊,医生却发现了一条不容忽视的隐线:某些所谓“能量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长期佩戴可能对健康造成实质性危害。美观之外,隐藏的风险往往更沉默也更深远。
人体并非一座能随意叠加能量的仓库。从生理机制上看,放射性元素如钍、铀、镭在某些天然矿石中广泛存在。
这些元素释放的“电离辐射”就像是肉眼看不见的细针,缓慢但持续地穿透细胞膜,干扰细胞分裂,破坏遗传物质DNA。一位北京大学放射医学中心的研究员比喻说,“这类辐射就像烤火不见火苗,却烤焦了屋梁”。
最早出现的问题并非明显的疼痛或不适,而是悄无声息的细胞变化。老年人本身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骨髓造血能力减弱,受到放射性物质影响后,可能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
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基于1.2万人群的调查指出,佩戴高放射性矿石饰品者出现染色体畸变的风险是未佩戴者的3.8倍。
而在症状表现上,这种辐射暴露不会立刻引发剧烈反应。相反,它像一锅慢炖的汤,初尝无味,却在多年后留下苦涩。
部分老人长期佩戴“能量石”手串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甚至局部溃疡,而这些症状往往被误以为是“过敏”或“气血不通”。医生在检查中却发现,这些部位的皮肤细胞分裂出现了异常活跃的现象,一种癌前状态的信号。
在生活实践中,许多老年朋友容易陷入“天然即安全”的误区。但“天然”不等于“无害”。就像毒蘑菇也是长在山林间的产物,某些天然矿石虽然色彩斑斓,却可能含有对健康极为不利的成分。
“珠光宝气”背后,可能藏着“无声杀手”。以日本2024年一项放射性产品市场监管报告为例,超过62%的“能量石”样本中检测出超标放射性,部分饰品甚至超过国际安全标准的10倍以上。
从生活管理角度来说,防范并不复杂。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能量补给”,不如回归朴素生活。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一次晨起的慢步走、一场邻里间的闲谈,比任何“辐射项链”来得实在。
正如老话说的:“人要活得顺心,莫信路边神灵。”科学养生重在可验证、可重复,而非凭一张嘴皮子推销。
社会支持也不可忽视。不少老年人购买此类饰品,其实是出于孤独感或想要“自我掌控健康”的心理。此时,家庭成员与社区工作者的陪伴与引导尤为重要。
儿女的一次陪诊、邻里的一个提醒,往往能比医生的告诫来得更有力。广州某街道2025年开展的一项社区健康教育项目,通过组织“老人科学识宝班”,有效减少了区域内“能量石”产品的购买率。
深入来看,这些“能量石”饰品的问题不仅仅是辐射本身,还牵涉到一个被误解的概念:低剂量辐射是否安全?这正是2025年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
近年来,《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刊发的多项研究指出,即使是极低剂量的持续辐射,也可能对老年人群体造成“亚健康级别”的慢性损伤,尤其在骨髓、甲状腺和生殖器官附近表现更为显著。
一个常被忽视的知识点是:佩戴位置不同,辐射风险也不同。比如,手串由于靠近腕动脉,辐射有可能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而贴身佩戴的项链则可能影响甲状腺组织。
这就如同一壶滚水放在桌上不会烫伤人,但若不小心放在膝盖上,哪怕只是一点点热,也可能引起严重灼伤。
另一个与大众认知不同的视角是:某些“能量石”产生的负离子,其实并非健康保障,而可能是风险信号。
在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部分所谓的“负离子放射石”正是通过微量镭元素释放辐射来刺激空气电离,这种方式虽然能短暂让人感到“空气清新”,但长期吸入对肺部组织有潜在危害。
对策上,建议从三个非常规角度入手。首先,购买饰品时可使用简单的“辐射检测笔”进行初步筛查;其次,尽量选择佩戴时间短、佩戴频率低的方式,避免长时间贴身接触;
最后,与其迷信“能量石”,不如选择参与社区主办的健康活动——如“银龄太极班”、“养生书画角”等,让身心都得以滋养。
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理论是“微剂量慢性暴露模型”。该理论认为,人体对于持续低剂量辐射的反应不是线性累积,而是呈“迟滞—爆发”模式,即前期不显症,但一旦细胞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快速病变。
目前,这一理论正被用于解释某些无法归因的老年慢性病增长趋势。
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两个广泛流传但错误的观点。第一,“能量石能治疗关节炎”——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关节老化更多与软骨退变、代谢紊乱有关;
第二,“戴着舒服就是有用”——心理暗示可以带来短暂舒缓,但真正的健康改善从来不是靠佩戴某样东西实现的,而是靠科学生活方式的坚持和积累。
回望整个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一种过度追求“捷径式健康”的思维惯性。但身体健康从来不靠捷径,正如“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一块色彩艳丽的石头上,不如从每天的起居饮食中寻找真正的调养之道。
老年是一段沉静的旅程,不需要喧哗的仪式感,而需要温润如水的细节关照。健康,不在脖子上挂了什么,而在心里装了什么。
愿老年人拥有的不是一条辐射项链,而是一颗被科学照亮的安心之心。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张倩,李明.天然矿石饰品中放射性元素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估[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4,44(03):198-203.
[2]李晓颖,黄璐,周斌.老年人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与细胞遗传损伤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45(02):101-105.
[3]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市场常见“负离子石”产品负离子释放机制及潜在风险分析.科技导报,2024,42(10):23-2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