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制造迈向“智造”,金旺智能如何用机器人定义未来工厂?
发布时间:2025-09-15 17:52 浏览量:1
走进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同于传统农化企业的机器轰鸣和人头攒动,这里看到的是无人操作的自动化产线、智能穿梭的AGV小车和精密精准的机械臂。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组织的江苏采编行最后一站,在这里见证了中国农化智能制造的现在与未来。
采编行代表们近距离观摩了全自动灌装线、智能仓储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等核心设备,深入了解金旺智能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作为国内农化制剂智能装备的领军企业,金旺智能展示了其在智能产线、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智能工厂,从“制造”到“智造”的视觉冲击
2005年,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农化制剂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二十年来,始终聚焦农化行业,从早期简单的设备生产发展到如今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军者。
“请大家看这边,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AI双头灌装机,它能够同时处理两种不同物料,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金旺智能副总裁司马铃向采编团介绍道,语气中透露着自豪。
采编团成员们跟随司马铃的脚步,穿梭在整洁的车间中。偌大的生产线上全自动灌装线、智能仓储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等核心设备正在有序运转。“三年前,这样的生产场景还需要20多名工人操作,”司马铃指着一条全自动生产线说,“现在,我们实现了从投料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反而提升了30%。”金旺智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农化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传统设备制造型公司转型升级为“高端智能制造服务型”互联网服务企业。
目前金旺智能已形成覆盖智能加工、智能包装、智能仓储和智能运营的完整产品与服务生态。
技术突破,智能工厂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在座谈交流环节,金旺智能技术总监孙兴春向采编团分享了金旺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
孙兴春
金旺智能以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推进行业智能化进程。公司开发出完备的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等制剂生产的全套智能工厂,自动化程度高,适配剂型广。
这些智能工厂集成了机器视觉、高精度重量检测和光学字符识别(OCR)等先进技术,实现从投料、包装、检测到入库的无人化全流程操作,灵活满足多样化生产需求。
在智能装备方面,公司推出多款创新产品:“AI双头灌装机”高效应对小批量和插单生产;“AI铝箔封口测漏机”基于自学习算法提升封口质量与密封可靠性;“AI码垛机器人”支持图形化编程和语音交互,大幅提升仓储作业效率与部署灵活性。
作为智能化体系的“神经中枢”,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工作平台整合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生产协同、质量防控、仓储物流等数十个模块,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优化决策。
EPCOM模式,重新定义智能工厂落地方式
为解决智能工厂落地难题,金旺智能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与丰富实践经验,推出了独创的EPCOM总承包服务模式,覆盖设计、采购、安装、数字化运营及系统运维全流程。
副总裁司马铃指出,“很多企业有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但面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困境。我们提供的是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设计规划到设备安装,再到数字化运营和系统运维。”据介绍,该模式以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为核心,从工厂规划设计、设备研发制造,到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维服务,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EPCOM模式,金旺智能能够精准匹配农化企业需求,将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高效整合。
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巴斯夫、先正达等400余家企业提供设计方案,其中100家成功落地。这种模式实现了生产效率最大化、运营成本最小化,为农化制剂企业打造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体系。
人形机器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当前工厂自动化虽然普及,但很多环节仍然需要人工操作,”董事长助理厉键解释说,“比如一些复杂的检测和调试工作。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就是要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随着行业对智能工厂的更高要求,江苏金旺的核心目标转变为“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这一项目启动并非偶然,而是紧跟政策导向与行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从行业需求来看,当前工厂自动化虽已普及,但多数全自动生产线仍需人员值守。要实现真正的“无人化”,需依靠人形机器人承接最后环节的工作,金旺智能正是瞄准这一痛点,致力于打造无人化工厂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推进人形机器人项目的研发,金旺智能设立专属实验室,组建了一支高学历研发团队,涵盖本体研发、软件设计、算法优化等全领域。金旺也成为了常州市唯一一家实现人形机器人本体、软件、算法全链路自研的企业。
根据市场需求,在产品设计上,人形机器人会充分考虑工厂场景实用性。譬如其底盘采用AGB(自动导引车)技术,保障在工厂内的稳定移动;中间采用折叠结构,兼顾灵活性与空间适配性;上部配备类圆形双臂,可完成各类精细操作。
创新基因,“三圈理论”指导产品开发
金旺智能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秉持“三圈理论”产品开发原则——“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行业内尚未解决什么”“金旺能够贡献什么”。
这种创新理念确保每一项技术突破和解决方案均紧扣痛点,形成显著差异化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所有硬件、软件及系统服务均围绕行业发展需求设计,确保“服务行业用户不变”和“创造价值不变”两个核心原则。
今年是江苏金旺成立20周年,金旺将打造智能化产品战略落地,推出三款AI小爆品:AI全自动双头灌装机、AI铝箔封口测漏机、AI码垛机器人,这些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及认可。
荣誉认可,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的肯定
在交流中,采编行代表团了解到金旺智能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公司从最初的简单设备生产,发展到如今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军者,背后是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
“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8%以上投入研发,”技术总监孙兴春说,“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AI算法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印发《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的通知》,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在农化制剂数字装备领域的智能化实践成功入选。
金旺智能入选的智能工厂项目,聚焦农化制剂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项目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数字孪生、AI视觉检测、柔性制造等技术,实现了能动性生产、精确化生产、智能化质量管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该项目不仅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还通过精准控耗降低能耗15%,同时依托智能追溯系统保障了农化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完美契合“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的发展要求。
全球布局,从东南亚到全球的扩张战略
未来,金旺智能将确立“百亿金旺、百年金旺”的战略目标,以东南亚市场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至南美、南非等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全球化服务网络。
公司计划到2026年,建成8个服务站;2027年新增16站;2028年扩展至32站,最终实现“千人百站、万人千站”的网络布局,服务客户规模达1万家。
这种全球扩张战略建立在国内市场成功的基础上。目前,金旺智能在国内农化智能装备市场占有率已达70%,这为其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坚实后盾。
行业赋能,人才培养比设备供应更重要
金旺智能不仅提供智能装备,还注重行业人才培养。2013年,公司创立金旺商学院,构建专业培训体系,并开发AR运维助手,提供实时故障诊断支持,确保装备价值最大化。“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和维护,”司马铃说,“我们不仅提供设备,还为客户培训技术人员,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智能设备的效能。”
自今年2月起,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还通过举办公益直播活动,组织公司内部优秀工程师及资深农化行业专家,针对农化制剂包装生产线各机型的详细分析,在机械维护与保养、电气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直播,受到了广大农化制剂客户的好评。
这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金旺智能的设备,也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推动农化制剂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愿景,AI+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金旺智能将以智能工厂为核心载体,持续构建“AI+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的融合发展模式。
公司计划深化AI技术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渗透应用,通过AI算法优化生产排程、预测设备运维风险,同时探索AI视觉在农化装备精密检测环节的深度落地,进一步提升产品精度与生产效率。
司马铃表示,企业将以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为起点,持续加大在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上的投入,优化现有工厂的数字化协同能力,探索农化装备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化联动模式。
媒体观察,智能化不是替代,而是升级
通过本次采编行活动,媒体代表们对农化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达成了一个共识:“智能化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人工,而是通过人机协作,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更重要的是,智能化改造让从业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从事更有价值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这对提升整个行业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在总结本次活动时表示:“金旺智能的实践表明,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不仅能够提升竞争力,还能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希望更多企业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当传统的农化制造遇见智能化技术,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重塑。金旺智能的实践或许正在为我们揭示制造业的未来图景——人类与机器协同共创,让制造更智能,让工作更有价值!
作者/编辑/责编:张亚静
监制:张博群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