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打造高效团队执行力?

发布时间:2025-09-15 18:28  浏览量:1

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和设想转变为结果的行动力。执行力可以用三度来衡量:对指令反应的速度;计划落实的力度;目标完成的程度。

其一、速度:

行军打仗讲究兵贵神速,决策一旦形成,就要令出必行,快速落地。工商业活动同样强调速度,特别是当下信息特点是渠道多更新快,机会窗口期往往很短,更强调速度和效率,快鱼吃慢鱼现象也更明显,先人一步就意味着你比竞争对手能拥有先发优势,可更早达成目标,争取到更多机会红利。

其二、力度:

执行决策在过程中被执行的程度。良好的执行过程需要聚焦并力出一孔。

其三、程度:

令出必行,行之必果,管理最终目的是要看结果。结果完成的程度是执行力的终极体现。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及对策(包括八个方面)

1、不理解,属于目标管理。

即员工对个人或组织的目标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甚至不准确,这些属于目标管理范畴。确定目标时需检查其是否清晰明确,是否有合理且量化的指标,有时限要求,即符合SMART原则。

要确保员工对该目标已充分理解。员工在明确其所做事情的意义前提下,更愿意投入其中。难度较大的目标需要进行充分可行性分析及风险预案管理。对于较复杂的目标,需要将目标解构细分,从而降低执行难度。

2、不会做,属于能力管理,其关联人力资源的选育机制。

能力一般可分为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这些整体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框架之上。选人用人本着适用勿苛求的原则,既考虑综合能力,也考虑其专项特长,以人尽其才。

3、不愿做---动机(意愿)管理。

什么是动机?通俗讲就是做事的出发点和目的。

其心理学定义为激发和维持人的行动,并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驱动力。

没有人天生拖延。一个人,有些事情磨蹭拖延,但必然有另外一些事情迫不及待。一个人的动力与执行力,不是看人,而是看面对什么事情。

一件事情,越是对自己有利,越是期望大,动力自然越强;但同时,也会衡量自己要付出的代价,因为相比较能获得什么,人往往更害怕失去。

如果太困难、后果较可怕,大部分人会退缩从而失去动力。做事从不考虑代价的人也有,但极其稀少,真有这种人,企业也不一定敢用。

公司层面一般注重全局,略偏高维,而基层作业人员更偏重基础层面的效益及安全维度。理解和认知的偏差会导致对同一件事情预期不同从而动力不同。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理解并全面宣贯目标及其价值,并明确达标的预期收益,争取做到目标一致,上下同欲。同时尽可能降低员工的预期代价。

一家企业就像一辆汽车,老板是方向盘,决定了方向,管理层是发动机,是主要驱动力提供者,基层是轮胎,执行在路上奔跑。

四,不敢做-授权管理

授权是指上级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权力授予部属人员的过程。授权的好处如下:

1)提高部属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减少依赖;部属得到学习和发展机会;

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使各级管理者手中拥有一定自主权,执行力可以更充分释放。

2)管理者可以从冗杂的工作解脱出来,从而去考虑更重要的事情;管理能力得到延伸和扩大。

授权不是弃权、弃责,是权力的转移和责任的扩大,是利于目标实现和团队成长的策略和艺术,也是保证执行力充分释放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将授权运用到巅峰层面的,刘邦绝对得算其中一个。

他一介布衣起家,从起义到登基仅用了十年时间,特别是抗衡并消灭强大的项羽军团,靠的就是识人善任和充分授权。刘邦自己没什么大本事,他最大的本领就是会用人。

汉初三杰都是天下奇才,张良善谋,萧何善法,韩信善兵,刘邦能识人善任并充分放权,最终实现了天下一统,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

反观西楚霸王项羽,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虽空有一身逆天本领,但在识人善用和分权分利方面与刘邦有很大差距,导致贤能之人纷纷离去(如张良、韩信、陈平、范曾等),几乎靠一已之力对抗刘邦的集团力量,最后兵败自刎乌江。

任正非曾说过,“把指挥权交给离炮火最近的人”,强调的是向最了解战况、在相应的领域里最具有专业性的人才授予“指挥权”,让他们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此过程上层管理人员不宜过多参与。

授权需遵循的原则:

1)信任是基础。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信任是前提和基础,缺乏足够信任的授权如同沙滩上建房屋,随时会倾斜或倒塌。

2)授权有度。

授权内容和时效要根据人员能力和实际情况分选确定,否则容易造成授权失效,削弱执行力。

3)允许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犯错误往往在所难免,尤其是在授权之初,更需多些指导和包容。如果管理者不允许下属犯错误,被授权者则会更多地倾向于保守和循规蹈矩,不能放开手脚更不敢创新,执行力必然因此大打折扣。

4)授权非授责。

实施授权之后,管理者会减少部分工作量,但责任并未减少,因为授权带来了工作实质的扩展,管理者必须对下属在被授权范围内的行为承担责任。管理者能否认识到这份责任,对授权的优劣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授权过程中也需注意以下事项:

上级可以越级调查,但不要越级管理;下级可以越级投诉,但不要越级汇报。避免造成被授权管理层有名无实(架空),影响到其动力和执行力。

授权是一种管理方式和艺术,但它并不是万能丹药,其评估和实施要同企业的岗位职责、薪酬设计、绩效评估及晋升政策系统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五,计划差,属于计划管理

提高团队的执行力,计划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计划管理提高团队执行力的策略如下:

(1)明确目标和任务:

设定清晰、具体、可衡量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

(2)制定计划:

为每项任务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包括步骤、所需资源、负责人和预计完成时间。

(3)优先级排序:

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避免让“紧急”的事情掩盖了“重要”的事情。

(4)合理分配资源:

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兴趣合理分配任务。确保团队成员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来完成分配的任务。

(5)监控进度:

定期检查任务进度,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对于偏离计划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确保目标的实现。

(6)沟通与协调:

保持团队内部沟通畅通,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解决冲突。

(7)持续改进: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定期回顾和总结,从经验中学习,持续提高执行力。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更有效地管理时间,从而提高整体的执行力。

六,效率差,属于工具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使用管理工具会极大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七,配合差,属于流程管理

团队配合特别是跨部门团队合作中,往往会存在部门墙及各自为政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体执行力,而以流程为中心可以有效减弱或消除以上影响。

流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识别和映射流程:

需要识别和映射现有的跨部门流程。这包括了解不同部门之间的交互点、信息流和决策过程。

2.确定关键流程和瓶颈:

分析流程数据,确定哪些流程是关键的,哪些环节存在瓶颈或效率低下。

3.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

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协作工具或共享平台来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

4.制定清晰的流程规则:

为跨部门流程制定清晰的规则和标准操作程序。这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并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5.培训和支持:

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他们理解新的流程并能够有效地执行。

6.使用技术工具:

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协作软件来跟踪跨部门项目的进度,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7.领导力和方向:

领导者应该提供明确的愿景和方向,确保团队成员了解流程优化的目标和重要性。

8.监控和评估:

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以跟踪流程优化的进展和效果。这可以帮助团队及时调整策略,确保目标的实现。

八,持续差,属于机制管理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1,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流程。设定奖惩的具体措施和标准。

2,沟通和培训

向团队成员解释绩效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估的培训,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实施绩效管理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进行绩效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根据结果实施奖励或惩罚。

4,反馈和改进

与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的反馈会议,讨论绩效结果和改进措施。收集团队成员对绩效管理和奖惩机制的反馈。

5,调整奖惩机制

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和团队成员的反馈,调整奖惩标准。确保奖惩机制能够激励团队成员提高执行力。

6,持续监控和优化

定期监控绩效管理的效果。根据组织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绩效管理和奖惩机制。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和奖惩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激励机制应当与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一致,并且要确保透明度、公正性和及时性,以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