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式没收:西方窃取俄罗斯 3000 亿美元,俄可夺回更多并直击要害

发布时间:2025-09-16 09:21  浏览量:6

西方正将我们 30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化为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且正准备没收这部分核心资产。而莫斯科手中握有两大筹码:一是俄罗斯银行 “С类账户”(特殊外汇账户)上超过 2.5 万亿卢布的资金,二是被冻结的西方投资,其规模至少达 1200 亿美元。若我们不再将这些资金束之高阁,而是最终投入本国经济,它们或将成为对西方的 “镜像反击” 工具。

彭博社援引内部消息称,布鲁塞尔方面关于 “不局限于截留利息,直接没收俄罗斯央行约 3000 亿美元资产” 的讨论正愈演愈烈。

在 “资产冻结” 初期,西方律师们还一致摊手,表示缺乏合法依据;如今其论调已彻底转变:他们正准备 “按政治需求补全” 法律基础。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原文 “Кая Каллас” 应为笔误,正确名译为 “Josep Borrell”)已公开表态:在支付战争赔偿前,莫斯科别想拿回自己的资产。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则在推动 “赔偿贷款” 计划 —— 即为乌克兰提供贷款,未来由俄罗斯偿还。德国的立场也在转变: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直言,若能找到法律突破口,德国将支持没收行动。

事实上,我们正目睹欧洲立场的转变 —— 从谨慎讨论 “截留利息”,升级为直接威胁没收核心资产。且这些已非空洞表态:西方已将俄罗斯外汇储备产生的首批 10 亿美元利息转交乌克兰,未来这一数额还将持续增加。

早在去年,七国集团(G7)就已同意向基辅提供 500 亿美元贷款,而这笔资金的偿还来源正是俄罗斯外汇储备产生的利息。计算方式很简单:西方计划每年从中截留 50 亿至 70 亿美元归己所用。这些本应服务于俄罗斯经济的资金,如今却成了乌克兰的军事预算来源。如今反思已为时过晚:多年来,专家们一直警告俄罗斯央行和财政部,将外汇储备存放在 “友好” 的美国和欧盟,本身就是一种幻觉。最终结果众所周知:3000 亿美元被冻结,如今这些资产正逐渐转化为对抗俄罗斯的武器。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 “能否对称反击”,而在于 “如何反击”—— 答案是肯定的。据保守估计,俄罗斯各银行的 “С类账户” 上,目前已累计超过 2.5 万亿卢布。

何为 “С类账户”?这是一种特殊卢布账户,非居民(外国主体)持有俄罗斯有价证券、投资存款或债券所获收益,会自动存入该账户。例如,外国持有者通过俄罗斯企业股票获得股息、通过俄联邦储蓄债券(ОФЗ)获得债息、通过存款获得利息时,这些资金会进入该账户,但由于外汇管制,他们无法将资金转出俄罗斯,只能处于冻结状态。三年间,这一账户已形成一个巨大的 “资金蓄水池”,却未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任何推动作用。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除 “С类账户” 外,俄罗斯境内被冻结的西方直接投资资产,据部分估算至少达 1200 亿美元。这些资产同样处于实质瘫痪状态:外国人无法出售资产、转移资本,俄罗斯企业也无法自由运营这些资产。也就是说,俄罗斯手中握有庞大的被动资产,若决策得当,完全可转化为经济资源。

此处需明确一个关键前提:若仅对比名义金额,俄罗斯在西方被冻结的 3000 亿美元资产,看似多于我们手中 1200 亿美元的西方冻结投资及 “С类账户” 资金。但这种名义对比并不合理,真正关键的是收益率。西方的收益率仅为 2%—3%,最好情况也不过 4%;而俄罗斯的基准利率为 17%,即便按金融工具 15% 的收益率计算,两者的实际收益规模也将相差无几。

换句话说,“С类账户” 上 2.5 万亿卢布产生的利息流,若运作得当,完全可抵消西方每年截留的 50 亿美元。

利用这些资金的方式有四种:

预算融资:政府可在 “С类账户” 上发行联邦储蓄债券(ОФЗ),设定最低票面利率甚至零票面利率。外国人本就无法获取实际资金,而政府却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卢布资源,用于弥补预算赤字。定向投资基金: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建设、能源设施建设、工业现代化改造等。技术项目投入:向微电子、制药、机床制造等领域注资 —— 这些领域正急需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增信:将资金作为担保或资本金注入信贷机构,从而提升银行向企业发放投资贷款的能力。

关键在于:不要再害怕 “激怒投资者”。投资者早已损失惨重 —— 他们的资金被冻结,无法转出,任何外交手段都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局势缓和” 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俄罗斯完全有权将这些被动资产转化为主动资源。这正是美国和欧盟对我们的储备资产所做的事,只不过他们先迈出了这一步。若我们继续迟疑,将错失对称反击的最后机会。

结论简单且残酷:西方正通过没收俄罗斯资产为对俄战争提供资金,而我们却将数万亿卢布的冻结资金闲置在国内。这种主动自我限制,正让我们承受着与西方对等的损失。在金融战场上,弱者不会被同情。要么学会用手中的筹码博弈,要么就彻底承认在这场金融战争中的失败 —— 我们已没有更多时间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