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快乐、温暖、不缺爱的孩子?关键看这5个时刻,你怎么做?(推荐)
发布时间:2025-09-16 10:02 浏览量:1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宫崎骏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说:“那些被深深爱着的孩子,更有力量。”
身为家长,我们深谙此理,也从未怀疑过自己对孩子的爱。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心里念的、嘴上说的,都是孩子的成绩。
焦虑中、内卷下,时常将“爱”抛在脑后,全然只顾着如何“赢”。
然而,不管成绩好还是性格好,养好孩子的前提,永远是用爱滋养。
若想孩子快乐、温暖、人格健全,起码这5个时刻,你得站在孩子这边。
被比较时,不要帮别人贬低孩子
教育作家黄启团老师,在书里做过深刻分析。
他说,中国字富有智慧,你看,比较的“比”,就像两把匕首。
当孩子被比较时,这两把刀,就是一把插向孩子,一把插向父母。
尤其是被外人比较,父母还帮腔的,孩子的无助与沮丧,可想而知。
博主@文丽,就曾回忆说:
“小时候走亲戚,经常被一些大爷大妈比来比去。一会说我成绩不如张三好,一会说我才艺没有李四棒,搞得人很烦。但最烦的,还是我爹妈一个劲儿地说是是是,然后回家再臭骂我一顿!”
久而久之,博主就变得很自卑,见到熟人唯唯诺诺的,怎么也挺不起胸膛做人。
长大后,她一直处于一种“羞愧心理”中,明明没做错什么,但就是觉得抱歉。
这导致了她错失很多机会,吃了很多暗亏,整个人生都陷入一种困顿。
后来,她上网做心理咨询,才知道这叫“习得性无助”。
根源就在于,童年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当孩子被比较时,不想毁掉孩子的自尊,我们必须站在孩子这边。
学习没谁谁谁好,没关系,我孩子健康快乐就可以;考学没谁谁谁有前途,没关系,我孩子前途也不差……
帮孩子挡住攀比的不良风气,他才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稳稳扎根。
遇到麻烦,不帮困难打败孩子
《儿童自然法则》一书中,美国作家塞丽娜•阿尔瓦雷斯,讲过一个故事。
当年,她带团队去热纳维耶做研究,全程参与了一个试点班的教学过程。
这个班非常特别,都是一些“问题学生”。
有叛逆爱打架的,有怎么学也学不会的,有患有心理疾病的……
其中,有个男孩“执行力发育滞后”,记忆力、专注力、自控力都很差。
比如上课的时候,同学打个喷嚏,他就分心了,再也听不进去任何课程。
男孩妈妈总以为孩子是太调皮,经常吓唬他说,再不好好上课就得挨打。
但无论怎么恐吓,男孩的毛病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塞丽娜•阿尔瓦雷斯了解情况后,先是和妈妈一起带孩子做了脑电图。
确定他有病理性的问题后,就鼓励妈妈带孩子做专注力训练。
整个过程,塞丽娜反复提醒妈妈:一定要站在孩子这边,帮他克服一切困难。
经过大半年的训练,男孩情况好多了,妈妈这才明白:
不是孩子调皮捣蛋,而是孩子遇到了麻烦。
有句话说得好:“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不要碰上问题,就指责孩子这不好那不对,更不要在孩子受挫后,怪他没尽力。
说实在的,生活中,我们这些大人都经常出问题,又怎么能苛责孩子事事出色。
越是遇到麻烦,越要唤醒同理心,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办法。
父母先扛事,孩子才能成事。
受委屈时,不只是让孩子憋着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受委屈的孩子,性格是这样的。
要么胆小怕事,要么故作“强大”,要么养成讨好型人格。
无论哪种,长大后都难以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很容易陷入痛苦中。
相反的,童年时受了委屈,能被父母很好化解的,往往有更健全的人格。
看过一个故事,很触动我,来自网友的分享。
他读初中的时候,被同学欺负,一个没忍住,就和对方干起架来。
老师知道后,不分青红皂白把他叫到办公室,要给严肃处分。
还批评他说:“那么多学生,怎么人家就欺负你?肯定是你先挑事!”
网友一听,百口莫辩,顿时委屈地哭了。
他一哭,老师还以为他认了错,又厉声道:“把你爹叫来。”
随后,网友父亲火急火燎地赶来,听老师说了一遍事情经过。
当时,网友紧张坏了,生怕老爸一听“打架”二字就发火。
没想到,父亲听后竟出奇地沉默了片刻,而后对老师说:
“我孩子打小懂事,不会无缘无故地欺负人,更不会没事找事。”
话说得不卑不亢,一时间老师竟无言以对,只说再调查调查。
这时,父亲又说:“老师一定调查清楚,我过几天来听结果。”
到这里,网友那颗忐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老爹是挺我的”。
如今很多年过去,再说起这件事,网友仍感慨不已:
“有能为自己撑腰的爹妈,是前辈子修来的福分。”
为人父母,首先就是让孩子相信“我和你站在一边”。
对他们来说,这种信任才是“爱”的具象化。
尴尬瞬间,不要只顾着嫌弃孩子
有没有很嫌弃孩子的时候。
他莫名其妙说了不合时宜的话,做了什么啼笑皆非的小动作,或者当众出了点丑?
每每这种时刻,不少家长会因为“面子”而斥责孩子,恨不能躲得远远的。
但别忘了,我们和孩子本就是一体的,尤其尴尬瞬间,更需要一起面对。
不要觉得孩子“丢人”,一家人本就荣辱与共,不分彼此。
倘若一出糗,就忙着批评孩子,孩子只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更加慌乱。
试想一下,倘若咱们在单位闹了点笑话,有人帮忙化解,咱心中肯定倍感温暖。
孩子更是如此。
他的世界里,最大的依赖,就是父母,最怕的,也是被父母嫌弃。
有人说,我们经常觉得孩子“神经大条”,不懂事、不记事、忘性大。
然而事实是,孩子们也很敏感,被嫌弃一次,就很可能记在心里。
生活是一场状况百出的持久战。
每个人的战壕里,都需要几个坚定的盟友。
与孩子并肩作战,我们才能一起打赢生活这场硬仗。
面对选择,不急着否定孩子
前阵子,有篇报道火了。
26岁的北大研究生黄小艺,毕业后,主动留校申请为管培生。
她从一线做食堂阿姨开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成为食堂经理。
等积累了经验,时机成熟后,她再去创业,做健康食堂。
消息一出,大伙纷纷觉得她“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毕竟,她的同学们,就业方向都是互联网大厂、外企什么的。
尽管非议颇多,小艺还是在父母支持下,做起了食堂阿姨。
她说:“不是每个人,一定要去做科学家,什么家,去改变世界,而是在尽可能让自己自洽的人生里尊重每一种发自内心快乐的选择。”
说话时,她嘴角有笑,眼里有光。
但我想到的,是小艺的家人,一直地支持着她。
《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是旷野,帮孩子找到他的领地,允许他自由绽放,才是真的爱他。
写在最后
作家周国平说:
“好的亲子关系,是让孩子知道,无论外面有多少风雨,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他亮着。”
关键时刻站在孩子这边,不是有意护短,更不是包庇溺爱。
而是在他真正需要父母的时候,我们稳稳地出现在了身后。
这种家庭赐予的底气,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
那些小时候爱笑爱闹,长大了幸福快乐的人,背后都有父母撑腰。
很多时候,孩子碰上什么坎儿,咱们轻轻推一把,他就过去了。
所以,爱孩子还不够,还要学会表达爱。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