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一吹风就头痛,而有的人随便吹风不头痛,是体质问题吗?

发布时间:2025-09-16 13:52  浏览量:1

生活中总会碰到这种现象,有的人稍微吹一下冷风就立马觉得脑袋发紧、隐隐作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一整天头痛、恶心、脸色苍白,但也有些人头发湿着出门吹了一路风也没啥事儿,顶多就是觉得凉快一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有些人的体质“怕风”,而另一些人就天生“抗造”?

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背后是有医学依据的,而且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绝不只是“体质虚”这仨字能概括。

首先得搞清楚一件事,头痛不是一种病,它是一个症状。

引起头痛的原因可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而“吹风后头痛”这个事,大多数时候跟温度变化、肌肉收缩、神经敏感性这几个因素有关。

简单说,就是风吹过来的一瞬间,会导致头部某些部位的温度下降,引发局部的血管收缩或者神经兴奋,然后就产生了疼痛反应。

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被风一吹就出问题,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个体差异”。

有的人血管比较敏感,遇冷就容易痉挛,导致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疼痛。

尤其是颈部后侧、太阳穴这些地方,都是血管和神经比较密集的位置,一旦受凉,就很容易“中招”。

还有的人本身颈椎就有问题,比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骨质增生、肌肉僵硬,这种情况下风一吹,会让原本就紧绷的肌肉更紧张,接着就可能压迫神经,导致头痛。

而且还得看个人的神经系统反应。

有些人天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冷热、光线、声音一点点变化都能引起身体反应,这类人往往也更容易出现风吹引起的头痛。

这种“高敏感”状态和遗传、激素水平、甚至心理状态都有关系。

特别是一些平时就容易焦虑、压力大、睡眠不好的人,大脑对疼痛的阈值会降低,哪怕只是轻微的不适,也容易被放大成疼痛。

再者,偏头痛患者也是“风吹头痛”的高发人群。

根据国际头痛学会的定义,偏头痛本身就跟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有关,而其中很多人发作前都会有特定的诱因,比如强光、噪音、气味、压力,还有就是温度变化。

风一吹,尤其是冷风,很可能就是诱发偏头痛的“导火索”。

很多偏头痛病人都有类似经历,洗完头没吹干就出门,结果不到半小时就开始头痛欲裂,这其实不是“感冒了”,而是偏头痛发作了。

除此之外,中医角度讲“风为百病之长”,虽然听着有点老套,但里面确实有部分道理。

中医讲风邪容易乘虚而入,尤其是在头部、颈部、背部这些部位。

像一些气血不足、阳虚体质的人,更容易在外部环境变化时感到不适,比如风吹就觉得冷、头皮发紧、头部发沉,这种情况下确实更容易被“风邪”触发头痛。

虽然这不是西医标准里的病因解释,但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解,可以看成是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和神经血管反应能力比较弱。

有些人说那是不是“寒性体质”更容易吹风头痛?这个说法也不能完全否认。

寒性体质的人多半怕冷、手脚冰凉、消化差,这些问题看似和头痛没关系,但其实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血液循环状况。

如果血液循环本来就差,再被冷风一吹,脑部供血一旦受到影响,出现头痛就不奇怪了。

而另一部分人平时喜欢运动、身体耐寒、血管适应能力强,自然就不那么容易出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的人本来是没事的,结果某次受凉之后开始头痛,从那之后就特别容易复发,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

尤其是感冒过后,头部神经可能处于敏感状态,如果没有恢复好就又吹风,就可能让神经过度兴奋,进而留下“风吹就痛”的后遗症。

这种情况就像神经系统“记住了疼痛的通路”,之后再遇到类似刺激就会自动“触发”疼痛。

不少人就是因为这样变成了“吹风就头痛”的体质。

还有一种不太容易察觉的情况是“颞颌关节紊乱”引起的头痛。

这种问题大多数人不容易发现,表现也不是特别明显。

但一旦存在,比如咀嚼习惯不当、牙齿咬合异常、喜欢单侧咀嚼等,就可能导致头部某些肌肉持续紧张,风一吹,寒气刺激这些紧绷肌肉,就可能诱发头痛。

这种类型的头痛很多时候会伴随咬合无力、耳朵胀痛或者脸部不对称,需要通过口腔科或康复科进一步评估。

那是不是吹风头痛就只能忍着,或者彻底不吹风?也不是。

其实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关键是得搞清楚原因,对症处理。

比如如果是偏头痛人群,就要明确自己的诱因,平时避免受凉、保持头部干燥,必要时用药控制发作频率;如果是颈椎问题导致的,就得加强颈肩部锻炼、改善坐姿、必要时做理疗;如果是寒性体质,就得从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入手,逐步改善血液循环和身体耐寒能力。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就是很多人头痛一犯就猛吃止痛药,觉得吃完就行了。

其实这只是掩盖了问题,真正该做的是找到诱因,减少发作频率。

偶尔吃药没问题,但长期靠止痛药解决,只会让身体耐药性增加,而且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型头痛”,这反而得不偿失。

尤其是那些每次头痛都吃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频率,别超过每周两次。

在笔者看来,“有人吹风就头痛,有人却没事”,并不是谁身体更差谁身体更强这么简单,而是每个人的神经系统、血管反应、肌肉状态、免疫调节能力都不一样。

这种差异有点像是“身体的使用说明书”,有的人就是要特别注意保暖,有的人则适应性强得多。

关键不是去比谁能抗谁不能抗,而是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类,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

总的来说,头痛这事虽然听起来不大,但如果反复发作、总在特定条件下出现,就一定不能忽视。

别总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也别一味靠药顶着。

身体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提醒问题,关键是要听懂它的信号。

如果吹风总是头痛,那就得重视起来,不是怕风,而是该调身体了。

至于那些怎么吹都不头痛的人,也别太自信,身体的底子再好,也别老往极限上试。

[1]包佐义.老年人头痛原因多[J].家庭医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