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演毛泽东,于和伟抓住了相,唐国强抓住了骨,而他抓住了神
发布时间:2025-09-16 17:50 浏览量:1
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历史人物总是很难把握,伟人的扮演更是压力山大。
复刻毛泽东的银幕形象对于演员而言就是一项艰巨的表演任务,演员扮相可以像、气质能接近,但角色的灵魂、骨骼、神韵,这些才是能真正征服观众的。
接下来就盘点八位曾扮演毛泽东的演员,从“抓相”“抓骨”“抓神”的角度来对比,看看谁在哪方面更强。
第一位:唐国强
唐国强的形象其实和毛主席相似度不高,在扮演各大历史剧的毛主席一角前,唐国强其实是靠着诸葛亮这样的银幕角色深入人心的。
虽然没有形似,但他抓住了“骨”,他对角色的理解、台词、气度与表情的把握,都能给人以信服感。
他曾说过,演毛泽东不能硬去讲湖南话、不能全靠造型来迷惑人,而是要把握好人物所处历史情境里的思维方式、心理压力、决策过程。 这就是“骨”,类似于角色骨架、性格结构之类的细节。
他的“骨”加“演技”使得他的毛泽东版本往往让观众觉得厚重、有历史感,不是表面的那种“像”。
在唐国强的演绎里,你能看到领袖在重大历史节点上的决断、在群众前的庄严、在战场后的忧虑和魄力,就是这样的演绎真正征服了观众。
第二位:于和伟
于和伟在新剧《伟大的长征》中将首次扮演毛泽东,演的是长征时期毛泽东一角从青年到中年过渡的阶段。
他对“相”的拿捏比较直接,剧组公布的造型一曝光,于和伟从头型、服装到气质方向都有参考历史资料和经典形象做模范。
但“相”只是起步。
在这部剧正式上线之前,观众对于和伟的偏爱也无法保证,他塑造2的毛主席,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毛泽东性格中的坚毅、战斗之中的沉着、路上的艰苦与决断,才是真正能让于和伟演技“封神”的关键。
第三位:侯京健
侯京健是青年一代里演毛泽东次数最多也比较被认可的演员之一。
他从 2010 年起多次扮演毛泽东,代表作包括《铁肩担道义》《秋收起义》《伟大的转折》《觉醒年代》等等。
他在“形似”上有一定基础,虽然他外形、气质并不天生像特型演员那种,但他青年才俊的正气,塑造角色时的脸部表情、声音语调都尽力接近毛主席。
比如在《觉醒年代》中为了还原青年毛泽东,他减重十七八斤,还加了一些细节动作,比如吃辣椒的小动作,让人物更加生动。
第四位:刘烨
刘烨早期其实更像是电影偶像派,他外形俊朗,演技好,是影帝级别的演员。
他自己也说,演毛泽东前他觉得这角色“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演完之后对这个人的认识变得立体了。
他抓住“骨”的部分主要在青年毛泽东热血、理想主义、情感的那种浪漫与矛盾感上。
在《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作品中他不仅是扮演毛泽东,还努力去理解这个角色形成的背景、人物间的关系、历史风云。
比如艰难时刻的牺牲、抉择,这些情绪他演得有分寸。
另外,刘烨在演绎毛主席的时候,为了形象弄掉“美人尖”、调整发际线,用包装弥补形象上的差距。
不过刘烨在“神似”的高度上还稍微欠一点,那种领袖在历史与群体中被时间锤炼的“重量感”,还是单薄了一些。
第五位:王雷
王雷演绎毛主席的时候挑战难度也很大,他要演跨越好几十年,这对演员的功底要求非常高。
他在《风华正茂》中演青年毛泽东,后来在《百炼成钢》中演毛泽东从 26 岁到 71 岁,跨度 45 年。
为了演好角色,他在“形似”上做了不少工夫,特别是老年妆以及仪态、声音节奏、眼神戏的调整,都能看出他的演技态度。
据悉,他为了老年戏每天化好几个小时妆,并把主席不同阶段的视频、纪录片剪辑来看,反复揣摩。
在“骨”和“神”的方向上,王雷努力在情感的细腻与内心世界的铺垫自己对角色的剖析和理解。
比如在剧中需要王雷演出毛泽东落泪的同时保证威严,让观众看到他不只是一个领袖,还是一位有血肉、有牺牲、有情感的人。
王雷比很多只注重形似的演员,更丰富,更有深度。
第六位:保剑锋
保剑锋在《湘江北去》中演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在剧集《大浪淘沙》中再次出演。
从资料来看,保剑锋的“相”上可能是比较吃力的一环,他本来五官、形象不是特型演员那种“天然像”,但他透过造型、化妆、镜头语言努力来压低这种差距。
而且相比于领袖的伟岸,保剑锋演技上把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初心、矛盾感强调了出来。
尤其是早年毛泽东忧国忧民、好学、冲劲,理想主义的一面,被他刻画得非常细腻。
第七位:谷智鑫
谷智鑫是“形象稍有差距但是挺有潜力”的演员。
他第一次演毛泽东是在《恰同学少年》中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还曾在《中国1921》《少帅》等剧里演过。
他抓住“相”有一定局限,观众常说他五官、气质没那么像,但他的阳光、朝气、学生气、那种年少时的理想主义却很生动。
第八位:古月
古月绝对是任何一版对比下的天花板。
他的表演是能被直接捧上封神之位的程度。
1978 年,古月被叶剑英元帅从昆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特型演员,从那以后他出演毛泽东 84 次,几乎成为银幕上的“代言人”。
他抓住了“相”的部分。
外形高度接近,脸型、体态、浓眉、大额头、声音动作的某些细微习惯,都惟妙惟肖。
早期他会对着照片对比、模仿毛主席走路、坐的姿势、讲话的重音、挥手抽烟这样的习惯动作。
而后来,角色就几乎刻在了古月的灵魂里。
但更重要的是“神”,形似、骨似,都不如古月的神似,那是一种人物气场,一种领袖的重量感和观众看到就打心底来的敬畏。
他的演绎让很多观众忘记在看演员、只在看伟人本身。
这种“神”不是靠妆造型或者声线完全复制,而是靠演员把毛泽东的理想、信念、决断等等,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在表演里体现出来,而古月做到了。
总的来说,同样演毛泽东,这几个演员各有千秋。
古月抓住了“神”,唐国强抓住了“骨”。
但演这样伟大的角色,不只是一个演技比试,更是一种责任。
最后你觉得谁的演绎最好?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