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具身智能产业落地,这个专业竟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25-09-16 20:12 浏览量:1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日前迎来一批新MTT(Master of Technology Transfer,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员,迎新仪式上,智元、傅利叶、擎朗、钛虎、仙工、中国电科21所、永达智诚、如身等8家具身智能公司带来了一场机器人“技术秀”。
开学典礼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书记李厚锐来到现场为活动致辞,他表示中银科技金融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培养科技金融领域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使命。这里既有交大“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也有金融行业“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的实践底色。未来几年,新生们将在这里跨越“科技”与“金融”的边界,探索“创新”与“实践”的融合。
这场以“AI 驱动创变”为主题的活动中,科技与金融的交叉融合,加速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程,是上海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策略。今年5月, 由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就吸引了全球60余支顶尖团队同场竞技,在五大赛道、28个场景科目中展开激烈角逐,其中的佼佼者还登上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技能大舞台”。
机器人研发的目标很重要,比如侧翻考验的是爆发力,起身考验的是平衡力。在工业场景赛道,机器人需完成汽车贴标的“绣花功夫”,考验的是视觉定位与柔性操作的融合能力。在家庭场景中,桌面整理、衣服折叠、垃圾清理等任务,则要求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上海的机器人大赛很务实,我们让机器人比拼的是真正能够用得上的工作技能、生活技能,比如堆料堆得好不好,能否照顾老年人,比起热闹我们更看重实效。”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说。
今年,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钟俊浩又多了一个身份,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的MTT新学员。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他认为是时代和产业的需要。在他看来,MTT像是科技时代的MBA(工商管理硕士)。伴随着大模型三个月一次迭代,具身智能产业涌现出大量机会,也势必会涌现出大量的新兴企业,这些公司要发展离不开通晓多个领域的技术转移人才,这给MTT人才就业提供了大量“时代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陈建科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懂科技、熟悉管理乃至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发展作为迅猛的赛道,人才的缺口也最大。
当下,全球正处于具身智能大爆发的前夜,然而具身智能无论是大脑、小脑还是本体,尚有大量瓶颈待突破,三者的协同性也有大量研究工作需要做。相较于“烧钱”的大模型,高校中的具身智能正显现出卓有成效的一面,比如智元、非夕、穹彻等具身智能企业都与高校关系匪浅。
钛虎机器人的创始人就来自北京的中国矿业大学,公司产品负责人谌威表示,他们在学校实验室中就认定了机器人的方向。5年来,钛虎机器人积累了大量制作机器人本体的经验,能根据场景需求定制不同的机器人本体。他们还是全球唯一一家全体关节都用谐波减速器的机器人企业,在精度、散热方面提升很大,抓取精度从当下主流的±2厘米提升至±1毫米。
加强创新策源力,这也是大赛选择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原因。目前,上海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具身智能数据生态。今年年内,张江模力社区的全球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预计将完成500万条真机数据采集。以“好用、管用”为导向,上海正加万亿级具身智能产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