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观察】“不得强制购买校服”是校园管理该有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5-05-23 17:22 浏览量:2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严防校服采购中的腐败行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等。这些规定,为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校服购买问题带来了新的规范与指引。(5月22日《现代快报》)
“不得强制购买校服”的明确规定,犹如为校服管理穿上了一件“合身的衣裳”,不仅精准回应了长期以来校服采购过程中的乱象与争议,更彰显出教育管理回归育人本质、尊重学生及家长权益的深刻变革,这是校园管理该有的底色。
校服,本应是校园文化的流动名片,承载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与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统一着装的校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服饰攀比心理,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更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然而,在现实中,校服却逐渐偏离了其原本的轨道。部分学校与供应商勾结,以各种隐蔽手段强制学生购买校服。有的学校打着“统一管理”“提升形象”的旗号,要求学生必须购买指定款式、指定数量的校服,甚至将购买校服与学生评优、参与集体活动挂钩。这种强制购买行为,让原本象征校园文化的校服,变成了家长眼中的“美丽负担”,甚至成为“腐败的衣裳”。
广东省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以“不得强制购买”为核心,从根源上破解校服管理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规定尊重了家长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购买校服回归自愿、理性的本质。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实际需求,自主决定是否购买、购买多少套校服,避免了因强制消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政策还强调严防校服采购中的腐败行为,通过建立健全采购流程、加强信息公开、引入第三方监督等方式,让校服采购在阳光下运行,斩断利益输送链条,维护教育公平与纯洁性。
当然,政策的落地实施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校服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对违规强制购买校服的行为严肃查处,形成有效震慑;学校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转变管理观念,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在尊重学生与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引导校服购买。
“不得强制购买校服”,是教育管理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体现。它为校服管理穿上了“合身的衣裳”,让校服重新回归育人本质,让校园文化回归纯净与美好。只有多些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才能让校服成为“律动的风采”,而不再是“伤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