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先生住宿地迁移考
发布时间:2025-09-17 10:14 浏览量:1
原创 释圆觉 来源:范曾诗文书画
范曾先生生逢罹乱,1-3岁全家为避战祸生活在南通城外的乡村潮桥,这个年纪大约是不记事的,可是随着年岁及人生阅历的增长,先生对自己出世时代却常萦怀,多次撰文赋词直斥日本右翼法西斯的恶贯逆施,进而表示如有机会当殒身报国的宏志,深挚表达了一个大艺术家大知识分子对祖国山河的殷殷深情。而这与先生和日本文化界的深入友好交往却并不矛盾,艺术的归艺术,人民还是友善的人民,历史的血印不可忘记。
我们常会谈到有些成就斐然的人本身遗传基因就好,当然这有可能,且尚无定论,而“家学”却对一个少年人的启智奠基起到比校园学习更为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旌纛。先生生于江左14代诗人传世的书香府第,父子愚、母镜心皆为教育界翘楚,从小培养、渐渐熏陶,使先生自幼便有了对中国传统诗书画的涉猎和痴迷。先生讲,从小学会的南通方言,从小便熟背的离骚怎么会忘记呢,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范先生起初报考的是中央美院,可能因为分数差一些然后才选择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亦是人才济济、众星璀璨的高等学府,先生在这儿得到郑田挺、雷海宗、杨志玖诸先生的鞭策,2年中也比较夯实了自己的史学基础,这也影响到范先生在后来的创作中多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精英、大师为蓝本的绘画主体。直到后来先生捐建东方艺术大楼,成为惟一的终身教授,先生和南开的情谊已经丝毫不可以分割。
年轻的时候要敢于抛弃一些事情,尝试一些事情,因为你不确定你未来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青春的花朵应当在最美丽的时刻绽放。先生的抉择来源于内心对中国绘画大迷痴的召唤,从转入中央美院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一位大画师的孕育诞生。美术史系半年转中国画系,厕身苦禅师、可染师、兆和师等当代诸大师门墙,精益求精、孜孜矻矻,游弋于八大山人的伟岸,24岁便有了文姬归汉的创制,可谓之画坛青年才俊。
得朋友介绍,先生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跟从沈从文先生勾画历代服饰资料,16年的辛苦恣睢奠定了先生绘画粗与细、力与美的超然功力。16年的工作中,多是比较细微线条精细的描摹,应当是枯索的,这也大概就是先生之后更愿意用大写意的笔墨挥洒自己胸臆的一个缘由吧。故宫西阙门的小屋是先生最为贫鄙却刻苦的日子,“一箪食,一瓢饮”,曾也不改其乐,绘画、书法、阅读,这3年的贫淡成为范先生思想和风格的导师。
运动开始前夕,范曾先生被打为右派,被中央美院的红卫兵查抄和看守,先生讲:与革命小将斗,那是一定斗不过的,人活着要有生存的智慧,就蹿墙而出,来到颐和园某领导安排的益寿堂小住。3个月后,风声已过,先生买了把荷叶般大的扇子大摇大摆回到历史博物馆。这一节看出先生的可爱以及乐观坚强。
1965-1968 27-30岁 第一次短暂婚姻(宿地空白)先生婚后就不再住于故宫午门,然而这短暂的3年中,先生在哪儿寓宿暂不可考。
边宝华是范先生的第二任妻子,2人是中央美院时的同学。1968年两人就开始联合创作宣传画和文本插图,1969年结婚,2人是住在北京东直门外新源里单元楼。两人育有一女范晓蕙。这10年间,恰好是中国遭变剧痛的时节,先生的创作也多少围绕此类主题,比如《永远热爱毛主席》、《我国农民反孔斗争》、《回顾长征》、《野心家吕后》等插图绘画作品。在运动结束后,77年,范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泼墨钟馗以彰社会激浊扬清。
这儿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段子就是:干校领导指着下放改造的青年们讲:“你们呐,就在这儿找好自己的坟地,妄想回去是没有可能了。”
78年,范先生受时任中央工艺美学院院长的张仃先生提携来到工艺美学院任教,算是开启了先生作为教育家的生命历程。本段主要提到80年代初,日本冈山友好人士建议在冈山县修建永久性的范曾艺术馆,遭到当时某些院领导的攻诘一事。某认为范曾作为副教授资格还不够,这样的荣誉应加许在工艺美学院的面子上,叫中国艺术馆比较恰当。这对当时的先生造成比较大的困扰,可是大艺术仍在,不是一些鼠目的诋毁便可磨灭。
“三年画一楼,两鬓添秋霜”,每提起这两句诗总使吾辈内心震颤,80年代、一个画家、400万人民币、一座大楼,一项不可想象的壮举在范先生的笔下挥洒成就。大楼的空调设备是邵逸夫先生赞助,大善之人,共襄盛举,也是一记佳话。现在的东艺楼相比现在的崇楼俊宇可能略显过时,可是一个大画匠的拳拳爱国之心却永载中国教育的史册。先生去国前在北京的寓所是崇文门部队大院,当时大院中都已是部长副部长级别的人物。
甫到巴黎,先生与楠莉夫人租住的是巴黎巴士底广场旁月租一W法郎的高级公寓,85平方的两室一厅,一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作画室,阳台便有50平,租金自是不菲,连每月的传真通话费用就达七八千法郎。先生也卖出过一些画作,可是异国他乡的买主怎能深爱上中国传统国画的恣肆泼洒,初始的不适应不必介怀,因为有伟大的爱情——相伴永生的挚爱来滋润浇灌,我想,这段日子先生内心更多的是心灵地释放。
住不多久,先生与楠莉夫人便觉得,在法国,还是买房子比租房子合算。先生就想在郊区买座小楼,一定要带个安安静静的小花园。巴黎的东南郊一幢别墅式的、带有后花园的小楼,一次付清50万美金,合300多万法郎——先生为自己的新宅起了一个雅号曰“美松白兰”。在这儿也接待了曾来探望自己的挚友杨振宁先生和刘再复等先生,在这儿也画出了大写意精品《诸神制焰图》及《风尘三侠图》等巨制。“美松白兰”也成为先生此后再游巴黎的寓所。
93年归国后至97年,居住在北京日坛公园东门羲和雅居的一间客房中。天津方面,应是住在南开大学教授楼,因为毕竟是学术带头人,要有日常的教学治学事务。
这5年间,先生住在新购的位于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南面的力鸿花园公寓,同时仍往返天津,居于南开大学教授楼。2002年,受聘为南开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
碧水庄园是范曾先生花甲之后购买的第一座别墅,他和夫人把这处住所布置得古朴恬静,图书馆是独栋、有仙鹤麋鹿作伴、毗邻小湖、假山林立、屋内陈设也皆是艺术高格调的工艺品、印章、烟斗、相册、书籍、绘画等,仿佛世外幽居,令人心想往之。在这儿,先生每天早晨5点起床读书,7点早餐绘画著作,中午午睡,下午会客应答,晚上看看电视或和诸弟子饮酒品茗作诗。大师的日常,容不得分毫浪费,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网传的别墅图片是范曾先生在天津美墅金岛二十三号院的寓所,该别墅购置已近8年,同时也是天津“范曾艺文馆”的所在,并非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