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持续征集报名

发布时间:2025-09-17 19:37  浏览量:1

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浪潮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形机器人如何落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以来,诸多聚焦落地的人形机器人订单接连达成,似乎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银河通用机器人经营的无人超市“银河太空舱”开张,该零售店成为商业场景下全球首个面向消费者常态化经营的具身智能落地场景;加速进化也宣布从球场走向家庭,将推出面向极客和教育场景的消费级机器人;优必选与国内某头部企业签署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直击工业场景的痛点需求;智平方与慧智物联达成战略合作,在未来三年内于将部署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覆盖从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采购不低于2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用于重点领域场景落地;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

这些商业化订单无疑揭示了人形机器人火热的现状,那么在还有哪些真实场景人形机器人还有表现机会?还有哪些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即将于11月拉开帷幕的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作为一场聚焦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真实场景落地的关键赛事,将设置针对性且丰富的应用场景、集中的赛事场地,率先检验人形机器人的落地能力。

我们相信,这场赛事有望真刀真枪展示机器人技术实际落地的可能性,为投资机构提供真实考核样本,为下游客户提供采购选型参考,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与场景应用逐步落地的最佳试炼场,让行业更进一步。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地,海淀区依托丰富的创新资源和人工智能发展优势,已经具备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得天独厚的创新生态,目前集聚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186家,其中人形机器人企业24家,开设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拥有一批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区。

为了深入谋划具身智能标杆应用场景,深化资本与产业双向联动,海淀区旨在以大赛促创新活力、促场景探索、促生态构建、促产融对接,为海淀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更大创新活力。

▍大赛核心亮点一览

继往开来,引领发展。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涌现了“天工”、“北理工”、“中科慧灵”、“灵心巧手”等优秀代表,此次比赛,将承继往年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上海张江)、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北京)等机器人主题赛事取得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持续打造国际国内基础研究最前沿、创新场景最领先、未来产业最引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竞赛。

场景聚焦,应用落地。本届大赛将主要聚焦场景应用,重点包括家庭服务、商用服务、工业制造、养老助残、安全应急等应用场景,展示参赛机器人劳动技能,力求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切实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学术交流,成果展现。赛事期间还将开展系列论坛和展会,邀请业界顶尖专家学者、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出席,以推动“人才、项目、市场、资本、空间、服务”等创新创业要素全面对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加速成果应用的变革性升级,形成颠覆性未来产业生态,带动北京打造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高地。

赛道比拼,奖金激励。本次大赛以“具身引智、应用未来”为赛事主题,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共设置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和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三个赛道,搭建了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展示舞台。

此外,主办方准备了丰厚奖励,来吸引全球顶尖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创新团队报名,获奖赛队更可以在基金、空间、人才等方面可优先享受落地政策支持。

▍大赛赛道一览

今天,机器人大讲堂就带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三个赛道。

1.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

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旨在深入探索具身智能模型的前沿能力提升方案,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赛事分为“具身大脑”与“具身小脑”两大方向,其中“具身小脑”赛项进一步细分为模型能力突破挑战赛(本体已适配)与模型跨本体挑战赛(本体未适配)两个赛道。我们诚邀在具身大模型领域有研究积累的团队参赛,汇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顶尖力量,共同打造更强大、更实用的下一代具身模型。

赛事内容

(1)具身大脑大模型能力挑战赛

本赛项基于智源研究院发布的具身大脑大模型RoboBrain2.0-7B展开。竞赛围绕空间理解(Spatial Reasoning)、感知理解(Perception)、预测(Prediction)、步骤规划(Planning) 四大核心能力维度及其子维度进行。参赛队伍可自由选用任意开源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并在组委会提供的统一评测集上完成评估,最终依据客观、公正的评测结果进行综合排名。

赛事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技术方案提交)重点考察参赛团队对数据与训练方法的理解与设计能力;决赛(榜单评测)则要求参赛者基于基础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在统一评测集上进行推理验证,最终以标准化榜单形式排名。

(2)具身小脑模型能力挑战赛

本赛项要求参赛者基于智源新一代VLA模型进行训练,并在主办方提供的真机“考核任务集”上进行测试,全面评估模型在生活化场景下的执行能力与泛化能力。

“具身小脑”赛项又进一步细分为模型能力突破挑战赛(本体已适配)与模型跨本体挑战赛(本体未适配)两个赛道。

其中,模型能力突破挑战赛(本体已适配)要求使用VLA模型已适配的机器人本体进行;模型跨本体挑战赛(本体未适配)则需要使用VLA模型未适配的机器人本体进行。两个赛道赛题任务相同,但决赛使用的机器人本体不同,以此区分考核重点。

赛项同样分为初赛(技术方案提交)和决赛(真机竞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各参赛队提交技术方案,重点评估其在数据收集、处理与训练方案设计上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决赛阶段,决赛队伍可获得赛事算力支持,小脑赛道提供本体设备进行真机竞赛。任务聚焦于家庭餐厨、家居等真实场景,设置如分拣水果、堆叠碗碟、冰箱取物等生活化任务。赛题分为基础题(必选)、进阶题(可选)、创新题(可选)三类,由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分,全面考察模型的落地能力。

奖项与激励

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三大赛项独立评奖,每个赛项均设立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4-6名颁发优胜奖证书。

此外还有专属权益,包括优质实习机会、全链路资源对接和专业技术指导。优胜队伍不仅能够获得进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实习资格,接触顶尖科研团队,并解锁智源丰富的学术与产业资源,获取项目落地与合作机会,还能获得智源资深专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助力突破研发瓶颈。

大赛欢迎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团队、创新开发者组队参赛,每队不超过5人(1人亦可成队)。报名可通过大赛官方渠道进行。

我们鼓励您的团队勇于接受挑战,在具身智能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将前沿算法模型赋能于真实的机器人操作中,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

2.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道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围绕智能体在物理环境中的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展开,按照目前主流的机器人操作方式,将赛道分为自主完成和遥操作完成两类赛项。这个赛道非常适合那些在具身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有研究经验的团队。

依据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重要发展方向,该赛道将两类赛项进一步细分。

赛事内容

(1)自主完成赛项

需要自主完成的赛项分为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商用服务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居家服务场景应用赛三个赛项。

您的团队可以基于具身智能算法,以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底盘机器人、足式机器人、上肢操作机器人等为核心,进行自主作业完成比赛。

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参赛团队在智能感知与决策能力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考察团队具身智能的感知建模、自主导航等共性技术能力水平。

具身智能商用服务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参赛团队的双臂协作、灵巧及泛化作业能力、多模态环境感知能力和高精度的力控和模型算法等能力。

具身智能居家服务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机器人多模态泛化感知、视觉识别及自主决策能力。

(2)遥操作完成赛项

需要遥操作完成的赛项围绕具身智能人真实场景中完成特定任务的竞技活动,分为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家庭服务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安全处置场景应用赛。

您的团队将以双足、轮式、固定式等各类人形机器人为主要参赛对象,通过遥操作来完成各场景赛项,其中安全应急场景赛不限制机器人形态。

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持续作业能力以及在视觉识别、灵巧作业方面的开发能力。

具身智能家庭服务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参赛人形机器人面对多任务场景中的灵巧操作能力、操作的精准性以及快速作业技巧。

具身智能安全处置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人形机器人的视觉感知与语音交互能力、大脑决策以及灵巧手作业能力。

奖项与激励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设六个赛项,每个赛项设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赋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验证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可靠性,提升其真实场景的作业能力。

3.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赛道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围绕行业发展的前沿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以及产业链细分环节展开,分为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两个赛项,比赛形式采用专家评审与现场展示。如果您的团队在具身智能与产业生态方面取得了新成果,那么该赛道欢迎您的到来。

赛事内容

(1)具身智能学术前沿赛项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赛道聚焦机器人技术交叉领域,技术方向包括具身算法、智能运动、控制感知与交互、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等,典型成果包括多足机器人、轮足机器人、飞行机器人、微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机器人模型算法、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创新机构与新材料等,旨在推动具身算法、智能控制、机器人机构与材料等领域的启发设计与创新。

赛道采用报告分享和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报告分享环节主要进行产品介绍与PPT答辩;展示环节由主办方提供展示场地,邀请行业内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和高校研究团队,集中展示新成果,现场通过专家评审方式进行打分,主要从创新性、功能性、实用性、工程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评审。

(2)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赛项

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赛项主要围绕视觉传感器、力控传感器、一体化关节、电子皮肤、灵巧手、具身遥操作等重点产业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与灵巧作业等对机器人的重要意义。这个赛道将邀请行业内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和高校研究团队,来展示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应用能力。

赛道采用报告分享和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报告分享环节主要进行产品介绍与PPT答辩;展示环节由主办方提供展示场地,邀请行业内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和高校研究团队,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现场通过专家评审方式进行打分,综合考察产品的技术创新性、产品创新维度和产业应用情况。

奖项与激励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赛道设两个赛项,每个赛项设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旨在集中展示具身智能与产业生态的最新前沿成果,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提供启发与激励,推动新一轮的创新。

除了三个赛道的奖励措施外,大赛另单独设置了创新激励,也就是优秀奖,每个队伍5000元,并颁发创新能力优秀团队证书。

▍参赛的意义

经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各位已对本次大赛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参与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奖项与奖金,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此次比赛意义颇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展示前沿技术,引领创新潮流。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精密控制、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通过参与比赛,团队将有机会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彰显团队的创新实力。

助力人才培养,促进团队建设。参与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团队协作经历,从前期准备到中期投入再到赛后复盘,团队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专长,通过合作完成比赛。团队成员将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团队的凝聚力也将大幅提升。可以说,此次比赛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行业合作。大赛将汇聚全球顶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创新团队,多位院士在内的顶级专家将汇聚一堂。通过参与比赛,团队能够与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与团队进行交流,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与研究方向,获得宝贵意见,更进一步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展开新的研究项目或商业合作。

加速市场推广,转化技术成果。大赛期间的各个环节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展示自身技术实力与产品优势的舞台,通过比赛时的种种表现,吸引潜在的客户、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等等,从而为其提供与投资机构、行业企业交流对接的机会,争取更多支持与资源,加速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

▍快速报名通道

本届大赛将是一个集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于一体的盛会,将集聚最颠覆的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最深度的场景应用和最创意的大赛展示。

本次大赛已经开启报名,目前大赛还正在征集赛事规则意见,并于9月底确定最终赛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