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生态复仇录——《小鹿斑比:清算》

发布时间:2025-09-17 18:58  浏览量:1

黑暗生态复仇录——《小鹿斑比:清算》

今天聊聊英国电影《小鹿斑比:清算》。

片名Bambi: The Reckoning / Bambi: El ajuste de cuentas(2024)。

小鹿斑比(Bambi)是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小鹿斑比》中的主角,出自奥地利作家菲利克斯·萨尔滕(Felix Salten)的小说《小鹿斑比:森林中的生活》(1923),是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动画形象之一,带有浓重的自然主义色彩,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生死循环。

小鹿斑比是一只生活在森林中的年轻小鹿,故事从它出生开始。它的母亲是森林中的一只温柔、聪明的鹿,教导它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故事以斑比在森林中的成长历程为主线,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境,其中包括失去母亲、与其他动物建立友谊、面对森林中危险的捕猎者,最终成为森林的王者。

《小鹿斑比:清算》则不是你童年记忆中的斑比,它不再脆弱,不再天真,而是一只喝下污染河水而突变、满怀仇恨的巨兽,所到之处只剩杀戮。

本片是扭曲童年宇宙(Twisted Childhood Universe)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此前我们已经见过《XXWN:血与蜜》中挥舞电锯的Pooh,《彼得·潘的梦幻岛噩梦》里邪气逼人的小飞侠,这一次轮到小鹿斑比了。

原版《小鹿斑比》中迪士尼赋予它明亮的色彩、动人的配乐和温和的叙事,在《清算》里以上的一切都不存在。

电影开场用粗粝的动画交代了斑比起源,它因人类猎杀失去母亲,又因化学污染失去妻儿。它喝下有毒的河水,变异成体型庞大、獠牙外露的怪物。于是它不再逃避人类转而主动猎杀。

故事中主人公单亲妈妈克萨娜带着儿子本吉去森林里拜访亲戚,没想到刚踏入这片被污染的树林,就成了斑比的猎物。司机当场丧命,母子俩拼了命才逃到亲戚家,可灾难并没有停止。

亲戚们一个个倒下,有的被撕成两半,有的被鹿角刺穿身体,连森林里的兔子也因为变异围攻人类。本吉的爸爸西蒙其实就是倾倒化学废料的幕后推手之一,他派来的猎人本想消灭斑比掩盖罪行,最后却也成了斑比的刀下亡魂。

与系列前作相比,《清算》在制作上明显提升。

第三部《彼得·潘的梦幻岛噩梦》仍显得粗糙廉价,而本片在摄影、音效和CGI上都有了可见的进步。不过CGI效果时好时坏,斑比在远景和中景中颇具威慑力,但某些特写镜头依然虚假得像游戏动画。

导演没有一味依赖跳脸惊吓,而是试图营造一种笼罩性的恐惧。

森林变得不再友好,黑暗吞噬一切,斑比如同死神如影随形。

电影中的血腥场面依旧量大管饱,有人被鹿角撕成两半,有人被踩碎头颅,还有一群变种兔子加入屠杀。这群兔子明显是在致敬《蒙提·派森与圣杯》中的“杀手兔”。

为了营造恐怖氛围,很多场景都拍得特别暗,有时候斑比和人打斗,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在动,根本看不清动作细节。虽然知道是为了掩盖特效的不足,但看得多了还是会觉得费劲。

电影试图讨论一些深层次的内容,比如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动物报复的伦理、童年创伤的黑暗面。它没有喊口号似的讲“要保护自然”,而是通过斑比的复仇,让观众看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有多离谱。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里的人类角色绝大部分并不正面,他们自私、贪婪、争吵、冷漠,甚至残忍。你会不知不觉站到斑比那一侧,希望它完成复仇。这种情绪倒转也是电影最有趣的地方。

《小鹿斑比:清算》在国内也引进了,但可想而知,所有血腥镜头将被删减。

一部靠血腥与复仇驱动的B级片,删去这些还剩什么?恐怕只剩一个空洞的设定和零碎的情节,反正我不打算去电影院做正版受害者。

从四部扭曲童年宇宙可以肉眼可见地看出进步。血腥维尼、噩梦彼得潘、清算斑比,它们的确蹭了IP热度,但也反映出一种有趣的集体心理,我们对童年符号不再无条件信任。没有了版权限制,童话不再是纯真避风港,而成了可被解构、扭曲、再诠释的文本。

斑比不再是被害者,而是复仇者。它从人类文明的牺牲品,变成了自然力量的代言人。这种角色转换带有强烈的现代焦虑。电影没有深入这些主题,但它至少触碰了它们。这在B级恐怖片中已算难得,尽管依旧粗糙,但开始有了形状,这让我更期待扭曲童年宇宙后续的几部电影,以及第一阶段的《噗噗宇宙:怪物集结》(Poohniverse: Monsters Assemble)。

黑暗生态复仇录‌,

有进步亦有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