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英才——刘波百年人物画赞”9月20日将在北京开幕
发布时间:2025-09-18 16:48 浏览量:1
展览时间/Exhibition Time
2025年9月20日——9月29日
开幕时间/Opening time
2025年9月20日(周六)下午3点
主办单位/Co-Organizer
北京杏坛美术馆
出品人/Producer
黄和平
展览执行/Exhibition execution
丁俊文
项兴明
展览地点/Exhibition Site
北京杏坛美术馆(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5-3号)
诸家点评
范曾(中国当代书画家,学者,南开大学终身教授):
刘波从吾学诗、文、哲、史、书、画三十余年矣,至今卓然有就。吾足以不愧者,每思韩愈《师说》传道、受业、解惑,于此六字箴言,吾竭心力以赴,刘波之有成,固属必然。
但凡艺术所以能为世所赞许,画巨匠必具深厚之艺术功力,博雅之心灵感悟,与先贤意合神侔,然后下笔,可以说这也正是河南二程之“天人本无二,何必言合”之意,相信刘波在守成基础上的腾飞,正未可预料其高也。
《弘一大师像》
33×33cm
2025纸本
陈佩秋(1923年2月14日-2020年6月26日,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人物画可以看出他取法顾恺之的优雅和飘逸,又从傅抱石和张大千两位先生中往来参学,把山水和花卉的一些方法化用进来,但他没有仅仅袭取前人的面貌,而是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情境。画面呈现一种清新、古雅的气质。
刘波的人物肖像画和书法都显示出经过正轨的科班训练,在他这样的年龄层次,对待传统的文化和艺术,能够有这样的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具备扎实的功力,实在极为罕见。
《石鲁先生造像》
33×33cm
2025纸本
《张伯驹先生小像》
33×33cm
2025纸本
叶嘉莹(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夫学习绘事,而能以读诵古诗文植其根基者,此在今日诚已有如凤毛麟角之稀。
夫南山豹变,北海鹏飞,资质与根基既已兼具,则其丰华硕果,固当指日堪期。
《吴玉如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龚望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郭怡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看刘波的画如读诗。因为中国的诗作多是言志、抒情的。他的画骨子里的东西是咏怀、咏史,是对山水田园和历史文化的依恋。
最可贵的是他能在情感的抒发和志趣的寄托方面,诗情与画意如行云流水,他的心境和志趣在画面上淡淡涌动,这是在当前的画坛上似乎已经尘封了的情趣。
《沃兴华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余英时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徐建融(中国美术史论家、书画家):
刘波君的画,并不是以明清诗人之画为法,其人物,是由画家范曾先生入门,近师傅抱石、张大千,远绍晋唐的画家画传统,包括顾恺之的高古、吴道子的豪迈;其花鸟,则私淑恽南田,上接两宋的画家画传统,活色生香,妙夺造化。
《胡适之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黄宾虹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田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
刘波是当代有影响力的青年学人,有影响力的青年书画家,刘波为人忠厚,性情清淡,做人做事似有魏晋风骨,他做学问顺从心底而问,艰辛跋涉而学,若登山向自然问道。刘波“尊德性,道问学”,以格物致知之理化为行万里,读千卷,深体人生奥妙,探究心学,对自然,社会,生活,主体向内穷究,逐渐形成了刘波领悟的忠恕之道和知行合一的“立处即真”。这一精进的境界呈现在刘波的人格、文品、画品、书品所内现的生命真谛,即一个知识分子忧患意识而自然溢出的美德,有若忽见高山之士面朝云涌,以松为伴,洁净平和,静观群峰,以心意写而致广大,尽精微……这是我认识的刘波。
《齐白石先生像》
26×17cm
2025纸本
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对于个体的艺术家而言,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无法复制的个例。刘波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各种条件,在每一个阶段都竭尽所能。在诗文联语、史哲思想、博物洽文甚至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讲学等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能力。我和他相识近十年,对他各方面的成长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也非常关注他的想法和实践。而他天性平和、谦虚谨慎,这就给未来的发展留出很大的空间。祝福刘波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古观天联》179×48cm×22025纸本
傅京生(《中国画苑》杂志主编):
刘波的绘画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五十五章》)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老子·五十七章》)这样的理念作为其创作思想核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情怀。所以他的绘画中的文化性,绝不是风格主义的。但他的绘画也并没有因此去表现叙事性的故事。而是以“笔墨”为载体,表现了中国人的“诗化了”的“生活意味”。此间,笔墨的“诗意化”,使刘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外在的形式语言,而通过“气是形而下,道是形而上”这样的文化理念,表现出的却是具有“诗意栖居”属性的画面气息所确立起来的象外之意。这就是刘波作品中显现的终极境界的文化性所指。在这一点上,刘波显然已经捕捉到了中国文化最本质的精神特征。
《梵音莲界联》137×34cm×22025纸本
画家简介
刘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艺术培训中心主任,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会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诗词联语等计五十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文集、书法集、译著等著作十余部。跟随范曾教授和叶嘉莹教授研习古典诗文多年。访问国内外百余所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迹。跟随陈佩秋先生研讨宋元绘画鉴定鉴赏,对于佛教壁画、造像、棺椁线刻、墓葬壁画、金石碑拓等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和积累,致力于中西美术比较和交流。
主要学术成果:
译著:《Behind the Paintings》(《范曾画外话》,中译英,与以色列学者Nili Halprin合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文集:《归园自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专著:《玄学与魏晋艺文》,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文集:《十里钟声》(《中华儿女》专栏文章66篇结集,因此系列文章获颁“《中华儿女》创刊25周年杰出作者”),团结出版社,2015年
《莲现莲成——迦陵诗词中之意与象荷生刘波书画展》(叶嘉莹刘波诗书画联展相关文献),浙江美术出版社2018年
出版主要书法、绘画集:
《刘波中国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
《刘波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刘波诗书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刘波自书联语百则》一、二编,文化艺术出版2012、2013年
《古道照颜色——陈佩秋刘波作品联展》,文物出版社2014年
《百年人物画赞——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