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樵夫深山避暴雪,遇神秘女子邀入茅屋,说:你大难将至

发布时间:2025-09-18 17:00  浏览量:1

明代宣德年间,青州府临朐县有个叫李三郎的樵夫,家住城郊十里坡。这十里坡多丘陵,少沃土,村民们多靠上山砍柴、采药谋生。李三郎父母早亡,自小孤苦,靠着一身蛮力,在山上砍柴换些米粮度日,转眼已是二十有五,仍是孑然一身。

李三郎生得高大壮实,臂膀孔武有力,一担能挑三百斤柴,只是性子有些憨直,不善言辞,故而迟迟未能成家。村里同龄人本就不多,大多早早娶了媳妇,唯有他,每日清晨扛着柴刀上山,日暮时分挑着柴担下山,往返于山林与窝棚之间,日子过得单调又寂寥。

他住的窝棚是自己用茅草和树枝搭建的,就在村边的老槐树下,四面漏风,冬冷夏热。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只能缩在角落里,裹着破旧的被褥,听着雨滴敲打茅草的声音发呆。村里有人可怜他,偶尔会送些粗粮给他,他也总是憨厚地笑着道谢,然后加倍砍柴送过去,从不白受恩惠。

这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刚进腊月,就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山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足有半人深。村民们都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极少有人外出。李三郎窝棚里没有火炉,只能捡些干柴,在地上拢起一小堆火,勉强抵御严寒。

雪停的第二天,李三郎想着家里的米缸已经见了底,再不出去砍柴换米,就要饿肚子了。他裹紧了身上单薄的棉衣,又在外面加了一件破旧的蓑衣,扛着柴刀,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里走去。

往日熟悉的山路被大雪覆盖,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壑。李三郎只能凭着记忆,艰难地在雪地里跋涉。山上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他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把脑袋埋进衣领里。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李三郎来到一片松树林。这里的松树长得高大挺拔,枝桠上积满了白雪,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白色的巨人。他放下柴刀,开始清理树下的积雪,准备砍柴。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狂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再次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不好,暴风雪又来了!”李三郎心中一惊,这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暴风雪一旦刮起来,威力极大,若是被困在山里,极有可能被冻死。他顾不上砍柴,转身就想往山下跑,可刚跑了几步,就发现四周白茫茫一片,根本辨不清方向。

狂风卷着雪花,打在他的脸上,让他睁不开眼睛。他只能凭着感觉,在雪地里摸索着前行,脚下时不时踩空,摔倒在雪地里,浑身沾满了雪,冰冷刺骨。

就在李三郎快要绝望的时候,他隐约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光。他心中一喜,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挣扎着向灯光处走去。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间简陋的茅屋,茅屋周围用篱笆围了一圈,篱笆上也积满了白雪。茅屋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李三郎犹豫了一下,他不知道这深山之中为何会有茅屋,里面住的又是何人。但此刻风雪正大,他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轻轻敲了敲茅屋的门。

“咚咚咚。”

门很快被打开了,一个女子探出头来。这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身着一袭淡绿色的布裙,虽衣着朴素,却难掩其清丽的容貌。她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脸上未施粉黛,却肌肤白皙,眉眼如画,一双眼睛清澈明亮,仿佛能看透人心。

“这位大哥,可是遇到了暴风雪,想进来避一避?”女子的声音温柔动听,像山间的清泉流淌。

李三郎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头,憨厚地说道:“是的,姑娘。我是山下的樵夫,上山砍柴时遇到了暴风雪,迷路了,想在你这里避避风雪,还望姑娘行个方便。”

女子微微一笑,侧身让开门口,说道:“大哥快请进吧,外面风雪这么大,再不进来,恐怕要冻坏了。”

李三郎连忙道谢,低着头走进了茅屋。茅屋不大,里面陈设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墙角处堆着一些干柴,中间地上架着一个火塘,火塘里燃烧着柴火,散发着温暖的热量。

“大哥,你先烤烤火,暖暖身子。”女子给李三郎递过来一块干布,“擦擦身上的雪吧。”

李三郎接过干布,感激地看了女子一眼,说道:“多谢姑娘。不知姑娘怎么称呼?为何独自一人住在这深山之中?”

“我姓柳,名如烟。”女子一边往火塘里添着干柴,一边说道,“我本是江南人氏,因家乡遭了水灾,亲人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偶然来到这里,见这地方清静,就盖了这间茅屋住了下来。”

李三郎听了,心中不禁有些同情柳如烟,说道:“柳姑娘真是可怜。这深山之中偏僻荒凉,你一个女子住在这里,多不安全啊。”

柳如烟淡淡一笑,说道:“习惯了就好。这山里虽然偏僻,但也清静,没有尘世的纷扰。而且我略懂一些医术,平日里采些草药,也能维持生计。”

说话间,柳如烟从锅里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递给李三郎,说道:“大哥,想必你也饿了,先喝点粥垫垫肚子吧。”

李三郎早已饥肠辘辘,接过粥碗,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这粥是用小米熬的,里面还放了一些野菜,虽然简单,却异常香甜。他一口气喝了两碗,才感觉身上暖和了许多,也有了力气。

“多谢柳姑娘的粥,真是太好喝了。”李三郎放下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柳如烟看着他,眼神复杂,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说道:“李大哥,你可知你大祸临头而不自知?”

李三郎闻言一愣,不解地看着柳如烟,说道:“柳姑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樵夫,平日里除了砍柴,也没做过什么坏事,怎么会大祸临头呢?”

柳如烟叹了口气,说道:“你虽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但你心中的贪念,却引来了灾祸。你是不是一直想发财,想摆脱贫困的生活?”

李三郎被柳如烟说中了心事,脸上不禁有些发红,尴尬地低下了头。他确实一直想发财,他不想再住那个漏风的窝棚,不想再每天靠砍柴勉强糊口,他想娶个媳妇,过上安稳的日子。

“柳姑娘,我……”李三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柳如烟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本性不坏,但贪念这东西,就像一颗种子,一旦在心里生根发芽,就会慢慢吞噬你的理智。你可知你这次进山,并非偶然,而是被贪念所牵引,一步步走向了危险的深渊?”

李三郎心中一惊,抬头看着柳如烟,说道:“柳姑娘,你这话我不太明白。我就是因为家里没米了,才进山砍柴的,怎么会是被贪念牵引呢?”

柳如烟摇了摇头,说道:“你仔细想想,你今天进山的时候,是不是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经柳如烟这么一提醒,李三郎突然想起,在他来到松树林之前,曾在一处山坳里看到过一个奇怪的石碑。那石碑半截埋在雪里,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文字,他当时觉得好奇,还半截看了看,但那些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就没太在意,继续往山里走了。

“柳姑娘,我在山坳里看到过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一些我不认识的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李三郎疑惑地问道。

柳如烟脸色凝重地说道:“那石碑乃是一座古墓的标记。这座古墓是前朝一位王侯的陵墓,里面藏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但古墓之中机关重重,危险万分,几百年来,无数人觊觎里面的财宝,试图进入古墓,却都葬身其中,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出来。”

李三郎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自己竟然无意中看到了古墓的标记。他虽然贪财,但也知道古墓之中危险重重,不敢有丝毫的觊觎之心。

“柳姑娘,我……我可没想去什么古墓,我就是想砍柴换米。”李三郎连忙说道。

柳如烟说道:“我知道你现在没有这个念头,但你心中的贪念已经被那古墓中的财宝所吸引。你以为你今天遇到暴风雪是偶然吗?其实是古墓中的邪气感应到了你的贪念,想要把你引向古墓,让你成为它的祭品。”

李三郎听得浑身一颤,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虽然有些憨直,但也知道柳如烟不是在骗他,刚才在雪地里的绝望和无助,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些不对劲。

“柳姑娘,那……那我该怎么办啊?”李三郎焦急地问道,他现在只想赶紧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窝棚里,再也不胡思乱想了。

柳如烟看着他,说道:“想要化解这场灾祸,也并非没有办法。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件事,从此之后,摒弃贪念,踏踏实实做人,再也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发财致富。”

李三郎连忙点头,说道:“柳姑娘,我答应你,我以后再也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了,我就老老实实砍柴,好好过日子。”

柳如烟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你答应了,我就帮你一把。你现在立刻离开这里,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南走,就能回到山下。记住,在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不要回头,不要停留,一直往前走,直到看到村庄为止。”

柳如烟一边说着,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香囊,递给李三郎,说道:“这个香囊你带在身上,它能帮你驱散邪气,保你平安。”

李三郎接过香囊,只觉得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顿时安定了许多。他对着柳如烟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多谢柳姑娘的救命之恩,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报答你。”

柳如烟微微一笑,说道:“你不用谢我,这也是你的造化。快走吧,暴风雪快要小了,再不走,恐怕就来不及了。”

李三郎不再犹豫,转身向门口走去。他刚走到门口,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道:“柳姑娘,你一个人住在这里,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柳如烟说道:“你不用担心我,我自有办法自保。你快走吧,记住我的话,不要回头。”

李三郎点了点头,拉开门,走进了风雪之中。他按照柳如烟所说的,沿着小路一直往南走。路上,他果然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一会儿听到身后有人叫他的名字,一会儿看到路边有金光闪闪的财宝,但他都谨记柳如烟的叮嘱,没有回头,没有停留,一直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李三郎终于看到了前方隐约出现的村庄轮廓。他心中一喜,加快了脚步,终于回到了十里坡。

回到窝棚后,李三郎把柳如烟给他的香囊小心翼翼地收好。他想起柳如烟的话,从此之后,再也不想着发财致富的事情,每天勤勤恳恳地砍柴,偶尔也会采些草药,换些米粮。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三郎的生活虽然依旧清贫,但他的心态却变得平和了许多。他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再羡慕别人的生活,只是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

半年后的一天,李三郎上山砍柴时,再次遇到了柳如烟。不过这次,柳如烟不是在那间茅屋里,而是在山下的集市上。她穿着一身素雅的衣裙,正在摆摊卖草药。

李三郎大喜过望,连忙走上前,说道:“柳姑娘,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你怎么下山了?”

柳如烟看到李三郎,也是微微一笑,说道:“我在山里住得久了,也想出来看看。看到你现在过得很好,我就放心了。”

李三郎挠了挠头,憨厚地说道:“多亏了柳姑娘你当初的提醒,我才能有今天。我一直想报答你,可我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柳如烟说道:“你不用报答我,只要你能踏踏实实做人,好好生活,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从那以后,李三郎经常会去集市上找柳如烟,帮她摆摊卖草药。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悉了起来。柳如烟欣赏李三郎的憨厚老实、勤劳肯干,李三郎也喜欢柳如烟的温柔善良、聪慧过人。

又过了一年,在村民们的撮合下,李三郎和柳如烟成了亲。他们在村里盖了一间小小的土坯房,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温馨。

婚后,李三郎依旧每天上山砍柴,柳如烟则在家操持家务,闲暇时就采些草药去集市上卖。两人相濡以沫,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却十分幸福。

多年后,李三郎和柳如烟有了一儿一女,孩子们都很懂事。李三郎时常会给孩子们讲起当年在深山之中遇到暴风雪,被柳如烟所救的故事,告诫他们一定要摒弃贪念,踏踏实实做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而那间深山之中的茅屋,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李三郎知道,那里曾有一位善良的女子,用她的智慧和善良,拯救了一个被贪念所困的樵夫,改变了他的一生。